王徽字尚文文言文阅读(董遇三余读书文言文讲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1.董遇三余读书文言文讲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董遇三余读书》这篇文言文一方面讲述了读书必须要多读,另一方面讲述了要抓住空闲的时间来读书,原文如下: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译文:
董遇,字季直,性格木讷但是喜爱学习。兴平年间,关中李傕等人作乱,他与哥哥季中便投奔到段煨将军处。他们经常上山收集野生的禾背回卖钱(来维持生活),每次上山打柴时董遇都带着书,有空闲就拿出书诵读,哥哥嘲笑他,但董遇没有改正。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为它作了注释;对《左氏传》也下过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了《朱墨别异》。有个跟着董遇学习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很多遍。”
董遇的意思是:“读书多读几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多余时间,夜晚是一天中的多余时间,下雨的日子是平时的多余时间。”
扩展资料:
读书的益处
读书可以使人更充实、丰富,有知识,使思想训练,境界提升。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强调阅读面一定要广,要不断扩大。保持一生的阅读习惯。不断进步,终生学习。大学毕业后仍要学习。
一生中都要不断丰富自己。人是要提高境界的,而人的境界是无止境的。人生应有意义,有价值。要学会自主学习。读书和没读书肯定是不一样的,境界会不同。(如有可能阅读原著),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2.求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王徽传)翻译
【译文】
王徽的字叫昭文,是京兆人。他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校书郎。沈询任度支,徐商管盐铁,都任命他为幕僚。开始唐宣宗命宰相选可以娶公主的,有人提王徽。他从来不热衷名声钱财,知道后不高兴,去见宰相刘王彖说:“我年龄已过了四十,又有很多病,不应该入选。”刘王彖帮他说话,才算了。他又跟随令狐..任宣武、淮南掌书记,后被召到朝廷任命为右拾遗。呈上奏章二十多次,敢于说话,大家都推崇他。徐商罢相后,去镇守江陵,心里想任命他为幕僚,怕他不想出京任官,不忍心说,他自己登门说“:您赏识我,我怎会不去?”徐商很高兴,呈表任命他为殿中侍御史、节度府判官,后御史中丞高..推荐他任知杂事,又升任考功员外郎。按惯例,考绩簿用红笔在旁边注上下来分等级,时间长了容易看不清,官吏们就窜改谋私。他开始用墨书写,就杜绝了窜改。后升任翰林学士。
广明元年(880),卢携被罢相,任命王徽为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这天,黄巢攻进潼关,唐僖宗向西逃跑,夜里出发了。他和崔沆、豆卢王彖和仆射于琮早晨才知道,追皇帝没追上,摔倒在岩石树林里,被起义军抓住,强迫回京,想任命他官职。他装哑不答话,他们围着用刀威胁,他始终不怕。他们叫他回家,派医生给他看病。时间长了,看守的人懈怠了,他就逃到河中,用绢写奏章,派人抄小路送到蜀地。有诏任命他为兵部尚书、京城四面宣慰催阵使。
昭义节度使高浔和起义军在石桥作战,战败了。他的将领刘广擅自回师,占据了潞州。偏将孟方立杀死了刘广,又命邢、洛、磁三州隶属自己。昭义军管辖的只有泽州一个州。皇帝派兵部侍郎郑昌图镇守潞州,兵将多附和孟方立,郑昌图控制不了。朝廷建议派重臣去镇守、安抚,就任命王徽为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义节度使。当时,李克用也争夺泽州、潞州,王徽估计朝廷不能用军队和他们对抗,上奏坚持辞职,有诏同意了。改任诸道租庸供军使。他向行营都监杨复光建议,请求赦免沙陀的罪,命他们救国难。这年夏天,沙陀会合各军,收复了京城,王徽功劳最多,升任右仆射。
京城遭劫后,宫殿被烧残破,皇陵都被挖掘开,弄成了乱土堆,皇帝没有东归的打算。下诏命他为大明宫留守,京畿安抚制置修奉使。他对外调动军队和粮草,对内安抚流亡百姓,过了一年,城墙修筑、粮食积蓄逐渐好转,又修复了宫殿,安排好了,就上表请皇帝东归。后升任检校司空、御史大夫,仍旧兼任京兆尹。达官要人家争着派人修宅院,侵犯平民,大家都到他这里来告状,他不怕权贵,全按法律判决,为这被皇帝的亲信们仇视,派他们的党羽薛杞任京兆少尹,来削减他的权力。薛杞正在服丧,王徽上奏不要他上任。他们很生气,都说王徽的坏话,并命他到皇帝驻地去。不久任命他为太子少师。他称病到了河中,过了一百天被免职了。皇帝回到京城,又命他任太子少师,他称病不能上朝。宰相们恨他心怀不满,贬他任集州刺史。
遇到皇帝躲避沙陀,逃到宝鸡。皇帝考虑他没有过错,任命他为吏部尚书,封为琅邪郡侯。他没有上任嗣襄王李占就叛乱了,皇帝逃到汉中。李占强迫召见他,他自称病瘫了。到李占称帝,强迫百官签署誓词,他借口手无力,最终不肯签署。李占被讨平后,皇帝到了凤翔,召王徽任御史大夫,他称腿瘫坚决推辞,又任命他任太子少师。
唐昭宗即位,在便殿召见他,他奏事详细学识渊博,皇帝对宰相们说:“王徽精神还很好,可以任用。”就又任命为吏部尚书。那时候,选拔官吏不按成绩,吏部官员随意乱来,任命重复难以核查。
他编了本手册,一查就清楚了,后再没有取巧和出问题的了。又升任右仆射。大顺元年(890)去世了,赠官司空,赐谥号叫贞。
家谱记载他的祖先是东周魏国的公子,秦灭了魏国后,到汉代迁到关中霸陵。因为他家原是王族,就姓王。他的十代祖王罴,在北周任同州刺史,死后埋葬在咸阳凤政原,后代因此就住在杜陵。
他的曾祖王择从,兄弟共四人,还有易从、朋从、言从,都考中了进士,官当到凤阁舍人的有三个,因此人称“凤阁王家”。
从那时到大中年,他家考中进士的有十八人,官当到朝廷部门和州郡首长的有三十多人。王徽有很高的威望,但任宰相一天后京城就被攻占了,所以治国措施没有可说的。
3.吾冻汝儿 ≪艾子后语≫ 古文翻译下
艾子有个孙子,年龄十岁,懒惰顽劣不学习,艾子常用木条和棍棒打他也不悔改。
他的父亲只有这一个儿子,常常担心儿子受不住杖刑而死去,每当艾子责罚孙子时就流泪哭泣着求饶。艾子愤怒地说:“我替你教训儿子不好吗?”用木条棍棒打孙子越发严厉。
艾子的儿子对艾子也不知怎么办好。 有一天早晨,雪下了起来,孙子捏雪球玩耍,艾子看见了,剥掉他的衣服,让他跪在雪中,冻得冷颤的神色十分明显。
艾子的儿子不再敢说求饶的话,艾子的儿子也脱掉自己的衣服跪在自己儿子的旁边。艾子告诫地问道:“你的儿子有罪,应当受到这种惩罚,你为什么加入进来?”艾子的儿子哭着说:“你让我的儿子受冻,我也让你的儿子受冻。”
艾子笑着宽释了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