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文言文(保山古代叫什么名字)
1.保山古代叫什么名字
保山,古称永昌。
历史上,曾是滇西最早的原始居民“蒲缥人”的栖息地;战国中期,为古哀牢国统治中心;公元前109年,汉王朝在此设县置吏,“哀牢转衰”;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内属”,保山市的前身永昌郡宣告成立。文献记载,当时的永昌郡地域极广,大致相当于今滇西、滇南及缅北广大地区,有231897户计1897344人,从面积看为卓立东汉的天下第二大郡。
此后,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天子几度易姓,永昌郡制有存有废,辖地亦有伸缩。至唐宋时期,保山先属南诏,为永昌节度;继归大理,前期仍承节度,后改为永昌府。两个地方民族政权都建都大理,又倚保山为其向西发展的基地。元初,设永昌三千户,隶大理上万户府,后相继改设永昌府、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帅府不在大理而在保山)。明代先后置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永昌军民府——“保山”这一今名即首用于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设保山县为“府附郭”之时。清代设永昌府,领土府一,厅、县、土州、长官司各二及安抚司三,宣抚司五,是全省领州县级政区最多、设治也最复杂的府。
辛亥革命后,1913年废府置县,因为甘肃省金昌市下有一个县的名称叫永昌,所以易名保山,同时在其原辖地腾冲设腾越道,辖域相当于今保山、临沧、丽江、大理、德宏、怒江、迪庆7地州;1930年裁道设第一殖边督办署,辖12县、10行政区;1940年改设腾龙边区行政监督;1942年设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移保山;1948年改设第十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再移腾冲,辖4县、7设治局。
保山市于200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其前身保山地区则始建于1949年12月28日,当时辖域甚广,共7县、7设治局,包括今保山、德宏全部及临沧、怒江一部分,后几经调整,形成现在格局。即一区四县: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
望采纳~
2.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与朱元思书 吴均(南朝)风烟俱
1。
(1)奔马;(2)形容水声清越;(3)限制,约束;(4)离开(4分)2。(1)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叫个不断。
(2分) (2)这种快乐只能留给山中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一起享受,怎能和那些庸俗的人说呢?(2分)3。 《与》文,多用骈句,句式工整,读来颇有韵致;《晚》文多用散句,长短句结合,清新自然。
(4分)4。寄情山水,热爱山水;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厌弃尘俗的心态。
(4分)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奔”词类活用,这里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这里注意“穷”“绝”“道”等关键词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这里学生了解古代文言文的语言句式特点,从骈文和散文两个角度去分析语言特色,表述合理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
此处晚游六桥待月记》和《与朱元思书》描写对象虽然不同,但是流露了相似的思想感情。 请从对待风景和世俗社会两个不同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阮元传文言文全文翻译
原文:阮元,字伯元,江苏仪征人。
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召对,上喜曰:“不意朕八旬外复得一人!”嘉庆四年,署理浙江巡抚,寻实授。海寇扰浙历数年,沿海土匪勾结为患。
元征集群议为弭盗之策,造船炮,练陆师,杜接济。五年夏,寇大至,元赴台州督剿,请以定海镇总兵李长庚总统三镇水师,并调粤、闽兵会剿,浙洋渐清。
十年,元丁父忧去职,十二年,服阕,授兵部侍郎,复命为浙江巡抚。元两治浙,多惠政,平寇功尤著云。
方督师宁波时,奏请学政刘凤诰代办乡试监临,有联号弊,为言官论劾,遣使鞫实,诏斥徇庇,褫职,予编修,在文颖馆行走。累迁内阁学士,迁工部侍郎,出为漕运总督。
二十二年,调两广总督。先一年,英吉利贡使入京,未成礼而回,遂渐跋扈。
元增建大黄滘、大虎山两炮台,分兵驻守。迭疏陈预防夷患,略曰:“英吉利恃强桀骜,性复贪利。
宜镇以威,不可尽以德绥。彼之船坚炮利,技长于水短于陆。
定例外国货船不许擅入内洋,傥违例禁,即宜随机应变,量加惩创。各国知彼犯我禁,非我轻启衅也。”
终元任,兵船不至。道光六年调云贵总督滇盐久敝岁绌课十余万元劾罢蠹吏力杜漏私盐井衰旺不齐调剂抵补逾年课有溢销酌拨边用腾越边外野人时入内地劫掠,而保山等处边民曰傈僳,以垦山射猎为生,可用,乃募僳僳三百户屯种山地,以御野人,即以溢课充费,岁有扩充。
野人畏威,渐有降附者。二十九年卒,年八十有六,优诏赐恤,谥文达。
(节选自《清史稿•阮元传》)参考译文:阮元字伯元,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考中进士,皇上召见阮元,让他回答有着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召对”结束后)皇上高兴地说:“想不到朕八十岁以后又得到一个人才。”
嘉庆四年,阮元代理浙江巡抚,不久正式担任此职。(当时)海盗袭扰浙江沿海已经很多年,并且与沿海土匪相互勾结成为祸患。
阮元征求、收集大家的意见制定了消灭海盗的策略,建造船只大炮,训练陆上军队,杜绝对海盗的支援。嘉庆五年夏天,海寇大举袭扰,阮元赶赴台州督军征剿,请求(朝廷)让定海镇总兵李长庚统一指挥三个镇的水师,同时调遣广东、福建的军队联合剿匪,浙江沿海一带的洋面慢慢变得清静。
嘉庆十年,阮元遭逢父亲丧事而离职守孝。嘉庆十二年,阮元服丧期满,被任命为兵部侍郎,(后来)再次受命担任浙江巡抚。
阮元先后两次治理浙江,有很多德政,(其中)平定海寇的功绩尤其突出。当年阮元在宁波督师征剿盗匪时,上奏朝廷请求由浙江学政刘凤诰代替他担任浙江乡试的监临(“监临”负责乡试监察工作,一般由主要官员担任)一职,(乡试时)发生了串联舞弊的事件,阮元被谏官弹劾,进行派使臣来调查审讯,从实了案情,皇上下诏斥责阮元徇私包庇,剥夺了阮元的职务,让他改任编修,在文颖馆(“文颖馆”指朝廷编纂馆。
乾隆下令编《皇清文颖》,嘉庆下令编《续皇清文颖》,故名)参与相关工作。多次升迁后担任内阁学士,(又)调任工部侍郎,(后来)调出京城担任漕运总督。
嘉庆二十二年,调任湖广总督。(在他任湖广总督的)前一年,英国前来进贡的使臣到达京城,没有完成(朝见皇上的)礼仪就回去了,于是(英国人)逐渐地蛮横无礼起来。
阮元(到任后)扩建大黄滘、大虎山两处炮台,分别派兵把守。他连续上疏陈述要提前防备外国人引发的祸患,主要内容为:“英吉利依仗国力强大桀骜不驯,其本性又贪图利益。
应当用威力镇住他们,不能完全用恩德来安抚。他们的舰船坚固,大炮厉害,在作战技能方面擅长海战而不善于在陆地作战。
按惯例外国的货船是不许擅自进入内海的,如果违反例行的禁令,我们就应该随机应变,适当加以惩戒。各国也会知道是他们违反了我国的禁令,不是我国轻率地挑起事端。
一直到阮元任职结束,外国的兵船没敢来。道光六年,阮元调任云贵总督,云南盐政久已衰敝,每年亏空盐税达十多万,阮元弹劾罢免了贪污的官吏,全力杜绝盐政的漏洞和走私,(各地)盐井产量衰减和丰产情况不等,官府就出面进行调剂补充,过了一年税收除了上交的还有盈余,酌情调拨为边防费用。
腾越边境以外的土人时常进入内地抢劫掠夺,而保山等地有僳僳族边民,他们以开垦荒山和打猎为生,官府可以将他们用起来,于是招募了三百户傈僳边民集中开荒种地,借用他们抵御外土人的袭扰,就用盈余的盐税作为开展这项工作的经费,逐年增加。境外土人害怕这种威势,渐渐地就有了来投降归附的人。
阮元于道光二十九年去世,享年八十六岁,皇上下诏给以高度评价和优厚抚恤,谥号文达。扩展资料《阮元传》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和全面评价阮元一生的专著。
作者王章涛致力于阮元研究,撰有《阮元年谱》(一百万字)。今在此基础上,删繁就简,演绎成《阮元传》,填补了这门空白。
《阮元传》虽是“一人之史”,但传 主历乾嘉道三朝,是“乾嘉学派”承前启后的领袖人物,师友交往频繁、学术交流甚多,从政涉及面广,所以此书能显示出有关的人物、事件、学术,以至时代背景的概况,使其具有史料价值。阮元被誉为“一代名儒、三朝阁老、九省疆臣”,宦迹遍天下,曾出任。
4.帮翻译下这段文言文
刚到达山涧底下,芳叔急着离开峡谷,坐在峡口等待,不再进去。我独自沿着涧中的石头进入(峡中),蹲在水潭边的石头上,仰头看见两条瀑布由空中(游龙般)奔落,山崖的石头向上覆盖,有如瓮口。朝阳正悬在山崖顶上,和颓落下的水波、急速冲出的波浪相映,光晕掩映,光辉流动。(我)(时而)低头(时而)抬头观看(这道美景),不能忍心离开。沿着山涧再向下走,忽然(见到)两侧峡谷如刀削般耸起,一道涧水斜着流淌回来,(是)山涧右边这条道路的尽头了。向左望去,有木板高架在水边高耸的大石边、突兀出来的断裂石阶上面,涉水横渡过去,可以攀援而上。于是(我)涉过山涧到了左边,(这里)就是五漈之石门了。两边的山崖到了这里,崖壁紧凑在一处,只留一线(空隙),像要合拢又没有合拢,像要分开又不曾分开,(峭壁)之下奔涌着急流的泉水,上方遮住了云的影子。人攀援登上了这个地方,就像是猕猴野猿的样子,寒风吹过来,(使人)感到寒冷,几乎要掉下去了。自四漈过来(这里),(沿途)山势深险,道路断绝,(风景)幽深险峭到了极点,只能听到泉声和鸟声而已。
刚刚到山涧底下,芳叔着急出峡谷,在峡口等待,没有再次进入。我独自一个人沿着涧底的石头往里走,蹲在潭边的石头上,仰视看到天空中有两条瀑布从空中落下,崖石向上覆盖像大瓮的口。旭日就在山崖的顶端,与波浪相突,波浪掩盖着太阳的光晕与流辉。它与瀑布相互辉映,不能离去。沿着山涧再往下走,忽然两边的峡如刀削般突起,一条流水斜着流来,涧的右边路走着走着就没有了。看左边有木板架在水边突出的断崖间,人们从激流上走过去,也可以攀过去。所以渡过涧水去了左边,就看到五漈的石门。两边山崖到了这里,两壁的空隙只有一线,像合不合,像开不开,下面有奔涌的泉水,向上挡住了天上的云影。人走在其间,就好像猿猴一般,阴风吹来,人凛凛好像要掉下来。大概从四漈过来,山深路险,已经幽峭到了极点,只听到泉声和鸟叫声。
5.翻译这一段文言文~跪求急用
出自《宋史·列传第48·高琼等人传》,高继勋是高琼的儿子。
咸平初年,叛匪王均占据益州。高继勋以崇仪副使的身份担任益州的兵马都监、提举西川诸州军巡检公事。
招安使雷有终授给继勋兵士500人,看守益州城东二城门,正赶上叛匪攻打弥牟砦,继勋带兵与叛匪交战,辗转战斗到了嘉州(今乐山),打败了叛匪,缴获了叛匪的黄繖、金涂枪凯旋。雷有终给高继勋增加了精锐士兵,又进攻二门,攻克了城门,于是在城上树起宋军的旗帜。
诸将知到城已经拿下了,雷有终于是率军攻打天长门,叛匪又来抵挡。正赶上天要黑了,雷有终想要稍稍休息一下,继勋说:"叛匪已经很窘迫了,赶紧攻打他们,不要失去机会。
"率领十多个骑兵继续和叛匪鏖战,身上受了好几处创伤,鲜血沾湿了铠甲;马死了,换了匹马再杀进来。遇上入内都知秦翰来援助,叛匪退军守卫子城,不敢再出战。
继勋暗中得知叛匪想要夜里突围逃跑,把包围圈开了个口子让敌人出逃,王均最终失败灭亡。高继勋因功升任崇仪使。
叛匪的余党退保在深山老林里,不时出来杀人抢劫,于是调任绵汉剑门路都巡检使。高继勋招募勇猛的少年侦察叛匪的动静,跟踪到他们的洞穴,趁叛匪没有准备,把他们都抓获杀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