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升文言文(少年中国说文言文全文?)
1.少年中国说文言文全文?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
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
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
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
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
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
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
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
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
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比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
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
任公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梁启超曰:伤哉,老大也!浔阳江头琵琶妇,当明月绕船,枫叶瑟瑟,衾寒于铁,似梦非梦之时,追想洛阳尘中春花秋月之佳趣。
西宫南内,白发宫娥,一灯如穗,三五对坐,谈开元、天宝间遗事,谱《霓裳羽衣曲》。青门种瓜人,左对孺人,顾弄孺子,忆侯门似海珠履杂遝之盛事。
拿破仑之流于厄蔑,阿剌飞之幽于锡兰,与三两监守吏,或过访之好事者,道当年短刀匹马驰骋中原,席卷欧洲,血战海楼,一声叱咤,万国震恐之丰功伟烈,初而拍案,继而抚髀,终而揽镜。呜呼,面皴齿尽,白发盈把,颓然老矣!若是者,舍幽郁之外无心事,舍悲惨之外无天地,舍颓唐之外无日月,舍叹息之外无音声,舍待死之外无事业。
美人豪杰且然,而况寻常碌碌者耶?生平亲友,皆在墟墓;起居饮食,待命于人。今日且过,遑知他日?今年且过,遑恤明年?普天下灰心短气之事,未有甚于老大者。
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拏云之手段,回天之事功,挟山超海之意气,能乎不能? 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立乎今日以指畴昔,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秦皇汉武,若何之雄杰;汉唐来之文学,若何之隆盛;康乾间之武功,若何之烜赫。历史家所铺叙,词章家所讴歌,何一非我国民少年时代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陈迹哉!而今颓然老矣!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处处雀鼠尽,夜夜鸡犬惊。
十八省之土地财产,已为人怀中之肉;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已为人注籍之奴,岂所谓“老大嫁作商人妇”者耶?呜呼!凭君莫话当年事,憔悴韶光不忍看!楚囚相对,岌岌顾影,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国为待死之国,一国之民为待死之民。
万事付之奈何,一切凭人作弄,亦何足怪! 任公曰: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是今日全地球之一大问题也。如其老大也,则是中国为过去之国,即地球上昔本有此国,而今渐澌灭,他日之命运殆将尽也。
如其非老大也,则是中国为未来之国,即地球上昔未现此国,而今渐发达,他日之前程且方长也。欲断今日之中国为老大耶?为少年耶?则不可不先明“国”字之意义。
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地球上之有完全成立之国也,自百年以来也。
完全成立者,壮年之事也。未能完全成立而渐进于完全成立者,少年之事也。
故吾得一言以断之曰:欧洲列邦在今日为壮年国,而我中国在今日为少年国。 夫古昔之中国者,虽有国之名,而未成国之形也。
或为家族之国,或为酋长之国,或为诸侯封建之国,或为一王专制之国。虽种类不一,要之,其于国家之体质也,有其一部而缺其一部。
正如婴儿自胚胎以迄成童,其身体之一二官支,先行长成,此外则全体虽粗具,然未能得其用也。故唐虞以前为胚胎时代,殷周之际为乳哺时代,由孔子而来至于今为童子时代。
逐渐发达,而今乃始将入成童以上少年之界焉。其长成所以若是之迟者,则历代之民贼有窒其生机者也。
譬犹童年多病,转类老态,或且疑其死期之将至焉,而不知皆由未完成未成立也。非过去之谓,而未来之谓也。
且我中国畴昔,岂尝有国家哉?不过有朝廷耳!我黄帝子孙,聚族而居,立于此地球之上者既数千年,而问其国之为何名,则无有也。夫所谓唐、虞、夏、商、周、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宋、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
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
朝有朝之老少,国有国之老少。朝与国既异物,则不能以朝之老少而指为国之老少明矣。
文、武、成、康,周朝之少年时代也。幽、厉、桓、赧,则其老年时代也。
高、文、景、武,汉朝之少年时代也。元、平、桓、灵,则其老年时代也。
自余历朝,。
2.求翻译求翻译
译文:
秦国攻打韩国的宜阳城,周赧王对大臣赵累说:“你预测一下事情的结果会怎样?”赵累回答说:“宜阳必定会被秦国攻破。”赧王说:“宜阳在不过8里见方的地方有英勇善战的士兵10万,粮食可以支用好几年;
在宜阳附近有韩国国相公仲的军队20万,附近还有楚国大将景翠率领的兵士,依山扎寨,相机援救宜阳,秦国一定不会成功、宜阳不会被秦国攻破的。”赵累回答说:“攻打宜阳的秦将甘茂是寄居秦国的客将,如果攻打宜阳有功,就成了秦国的周公旦;
如果不成功,就将在秦国被革除官职。秦武王不听群臣父兄们的意见,执意要进攻宜阳,如宜阳攻不下来,秦武王会以此为耻。大势如此,所以我说宜阳一定能攻下来。”
周赧王说:“那么你替我谋划一下,我们应当怎么办?”赵累回答说:“请君王对楚将景翠说:‘你的爵位已经是执圭,你的官职已经是柱国,就是打了胜仗,官爵也不可能再升了;如果不取胜,就必遭死罪。不如与秦国作对而去援助宜阳。
只要你一出兵,秦国就会害怕你要乘秦军疲惫去袭击它,就一定会拿出宝物送给你,韩国国相公仲也会因为你乘虚攻打秦国而敬慕你,他也一定会宝物送给你。’”
秦军攻陷宜阳以后,楚将景翠听取周王意见发兵攻秦。秦国大为恐惧,赶紧把煮枣地方献给景翠。韩国果然也拿出重宝酬谢景翠。景翠不但得到了秦国的煮枣城,又得到了韩国的财宝,所以他非常感激东周对他的恩德。
出自《战国策·东周·秦攻宜阳》。
扩展资料:
晓之以理,才能说服他人;挑明真相,才能使一时反应不过来的人恍然大悟。说话的功能很简单,就是把事情讲清楚,由不同的行动讲到不同的结果,由发端讲到演变,再讲到结局。其实很多事情就是一层薄窗纸,由话语轻轻一点,就能捅破。
只可惜没头脑的事主们往往弄不清事情的真相,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千万不要对要说服的对象估计过高,该捅破的就一定要捅破,该说清楚的一定要说清楚。
老谋深算的赵累,首先通过精辟的分析、很有远见地向君王指明了宜阳必定陷落的结局。接着对楚将景翠讲明了各国的冲突利害关系,给他说出了各种抉择所产生的不同后果,最后又以巨大的利益诱惑他,使景翠终于在赵累的谋划之中行事了。
赵累和他的国家,由于高瞻远瞩、谋划得当,在唇齿之间,在他人角逐混战之时,垂手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作为这些谋士说客们的后代子孙,我们的头脑和口才能不能与他们相比呢?
3.贪小失大文言文翻译
贪小失大 其一:出处:北齐·刘昼《新论·贪爱》【原文】 昔蜀侯性贪,秦惠王闻而欲伐之。
山涧峻险,兵路不通。乃琢石为牛,多与金帛置牛后,号“牛粪之金”,以遗蜀侯。
蜀侯贪之,乃堑山填谷,使五丁力士,以迎石牛。秦人帅师随后而至。
灭国亡身为天下所笑,以贪小利失其大利也。【注释】1、又题《蜀侯迎金牛》。
2、金帛:黄金和丝绸。泛指钱物。
《列子·说符》:“元君大惊,立赐金帛。”《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皇太后所赐金帛,尽以赐军吏。”
《后汉书·南匈奴传论》“而单于骄踞益横,内暴滋深”唐李贤注:“世祖二年,令中郎将韩统报命赂遗金帛,以通旧好。”3、遗(wèi):赠送。
4、堑山填谷:也说堑山堙谷、堙谷堑山。挖山填谷。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大辽水》:“辽西单于蹋顿尤强,为袁氏所厚,故袁尚归之,数入为害,公出卢龙,堑山堙谷五百余里。”
5、五丁力士:神话传说中的五个力士。《艺文类聚》卷七引汉扬雄《蜀王本纪》:“天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献山,秦王(秦惠王)献美女与蜀王,蜀王遣五丁迎女。
见一大虵入山穴中,五丁并引虵,山崩,秦五女皆上山,化为石。”一说“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负力。
令五丁引之成道。”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
晋葛洪《抱朴子·论仙》:“贲、育五丁之勇,而咸死者,人理之常。”明刘基《一剪梅》词:“五丁难挽逝川回,千古英雄,此恨都同。”
6、帅师:率领部队。【译文】 以前蜀侯性格贪婪,秦惠王听说后想讨伐他。
(但是通往蜀地的)山路深涧十分险峻,军队没有路可以过去。于是秦军雕凿石牛,把黄金和丝绸等贵重的东西放在牛后面,号称“牛拉的金子”,是用来送给蜀侯的。
蜀侯贪图那些宝物,于是挖平山路填平深谷,派五个大力士去迎接石牛。秦人带着大军随后就到了蜀国。
蜀侯国家被灭亡,自己也被杀,为天下人耻笑,这都是因为贪图小的利益而失去了大的利益啊!其二:出处:《吕氏春秋·权勋》【原文】 达子又帅其余卒,以军于秦周,无以赏,使人请金于齐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
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注释】1、军:动词,驻扎。
2、无以:没有用来……的东西;没有东西。3、若:你们。
4、竖子:对人的鄙称。犹今言“小子”。
5、恶:如何;怎么。6、走:奔走;逃跑。
7、逐北:追赶败逃的士兵。8、相与:互相;一起。
9、美唐:齐国金库。【译文】 (齐军另一位将领)达子又率领那些残余部队,来驻扎在秦周,没有东西可用来赏赐士卒,就派人向齐王请求一笔金钱。
齐王愤怒地说:“你们这些残存下来的家伙,怎么能给你们金钱呢?”齐军与燕军交战,结果被打得大败。达子阵亡,齐王逃奔到了莒。
燕国人追赶败逃的齐兵进入齐国国都,在齐国的金库美唐你争我夺抢走了齐国很多金钱。这就是贪图小利反而失去大利的事例啊!其三:——选自《百喻故事广释》(圣法法师) 人类不论富贵贫贱,上至一国的领袖,富有四海。
下至贩夫走卒,贫无立碓之地,都有缺少些什么,都不能事事称心如意。一切众生都有与生俱来的贪心,而且这贪心贪而无厌,越多越好。
古人一首诗说:“梁武为帝欲作仙,石崇倘望海作田,西施照镜嫌貌丑,彭祖焚香祝寿年。”所以人就难有事事称心如意的时候了。
贪心也有善贪恶贪,正贪邪贪,或者适当的贪,也无碍于我们的道德与生活。可是人类一见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就情不自禁的去追求,求之不到即用种种不法手段去得,所以一切恶业都由此而引起的。
反过来说勤俭是人类一种美德,若是吝啬不肯帮忙别人,自己也舍不得吃穿,就变成守财奴了。还有,财富虽能使人于幸福快乐,可是也能使人堕落与痛苦。
有了财富许多人都会打他的主意,有人欲赚他的钱,有人欲骗他、偷他,有人欲扣他的油,有人更欲占为己有。所以为要保护它,麻烦就多了。
财富的来源,有人依勤俭得来的,有人省食俭用,时积日积一点一滴的累积下来的。有人依不法手段,欺骗拐诈而得来的,有人造诸恶业得来的,世间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所以在应用上就要考虑用途了。
从前有一个人住于朴实的乡村,他平日牧羊为生。因为他将羊群照顾得很好,而且也懂得使羊群繁殖,所以羊群一天一天的增加,成了地方的大富翁。
他虽然很多钱,他不但不肯帮助别人,一毛不肯施舍,自己的生活也很俭仆,舍不得吃舍不得用,所以人家批评他吝啬鬼。有一天有一个机巧的奸商,他有很多骗人的花样。
这个人就和牧羊人接近,装得十分亲善说:“我们是远亲,我们有很深厚的友谊和感情,现在你一切都富有了,可是还少一个东西。”“少什么东西?”“少一位美丽又贤慧的妻子。”
这样一说,牧羊人也觉得这倒是真的,平常只注意于事业,现在富有了,不能没有一个太太料理家庭,更为将来传宗接代。“不知你能不能帮助我娶一位贤慧的太太?”“能,当然能,我今天就是为这个而来的。”
4.文言文翻译
译文
苏城有南园、北园两个处所,菜花黄的时候,苦于没有酒家小饮;要是带酒盒去,对花冷饮,又殊无意味。有说就近找个酒家的,有说看好花回来再饮的,但是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事。大家议论不定。芸姊笑道:“明天大家只需带好酒钱,我自能担炉火来。”大家笑道:“好!”众人走了,我问道:“你果真自己带去?”芸姊道:“非也。我看见市内卖馄饨的,担子锅灶全都齐备,何不雇他前往。我先烹调齐整,到那里再一下锅,茶酒两便。”我说:“酒菜是方便了,但是缺少烹茶的器具。”芸姊说:“带一只砂罐去,用铁叉串住罐柄,拿掉铁锅,把砂罐悬在行灶中,加柴火煎茶,不是很方便吗?”我拍手说好。街头有个姓鲍的,卖馄饨为业,花百文钱雇他的担子,约定明天午后。鲍欣然答应。明天看花的人都来了,我告诉他们这个办法,一致叹服。午饭后出发,还带了席垫。到南园,选择在柳阴下团坐。先煮茶吃,然后暖起酒热起菜。那天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不久酒暖了菜热了,坐地大嚼。挑馄饨担的人也不俗,拉他一同饮酒。游人见了无不羡慕我们想得别致。吃得杯盘狼藉,大家陶陶然的,或坐或卧,或歌或啸。红日将尽,我想吃粥,挑担的就去买米煮起,吃得饱饱的回来。芸姊问道:“今日之游乐乎?”大家齐说:“不是夫人之力办不到啊!”大笑而散。
如果是这一道题:18.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2分)
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1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殊无意味(很,非常) B.或议就近觅饮者(寻找)
C.择柳阴下团坐(围坐在一起) D.各已陶然(熏陶)
20.根据文中画线的句子,用现代汉语描绘你眼前所呈现的画面。(2分)
21.你从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生活情趣?(2分)
18.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2分,对三处2分,两处1分,一处不得分)
19.D(2分)
20.【示例】这是一个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油菜花一片金黄,蝴蝶蜜蜂到处飞,男男女女穿着漂亮衣服,纷纷出来游玩赏春。面对美好春光,人们深深陶醉。(2分,表达流畅,意思符合即可)
21.热爱自然,喜欢和朋友相处,自由自在,闲适快乐(2分,答出两点即可)
5.商鞅变法(文言文)的所有字词的翻译 急
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打算变更法度,又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
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况且超出常人的行为,本来就常被世俗非议;有独道见解的人,一定会被一般人嘲笑。
愚蠢的人事成之后都弄不明白,聪明的人事先就能预见将要发生的事情。不能和百姓谋划新事物的创始而可以和他们共享成功的欢乐。
探讨最高道德的人不与世俗合流,成就大业的人不与一般人共谋。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
孝公说:“讲的好。”甘龙说:“不是这样。
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顺应民风民俗而施教化,不费力就能成功;沿袭成法而治理国家,官吏习惯而百姓安定。”
卫鞅说:“甘龙所说的,是世俗的说法啊。一般人安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
这两种人奉公守法还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改革。三代礼制不同而都能统一天下,五伯法制不一而都能各霸一方。
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杜挚说:“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换旧器。
仿效成法没有过失,遵循旧礼不会出偏差。”卫鞅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
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王天下,夏殷不更换旧礼制而灭亡。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
孝公说:“讲的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
下令把十家编成一什,五家编成一伍,互相监视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不告发奸恶的处以拦腰斩断的刑罚,告发奸恶的与斩敌首级的同样受赏,隐藏奸恶的人与投降敌人同样的惩罚。
一家有两个以上的壮丁不分居的,赋税加倍。有军功的人,各按标准升爵受赏;为私事斗殴的,按情节轻重分别处以大小不同的刑罚。
致力于农业生产,让粮食丰收、布帛增产的免除自身的劳役或赋税。因从事工商业及懒惰而贫穷的,把他们的妻子全都没收为官奴。
王族里没有军功的,不能列入家族的名册。明确尊卑爵位等级,各按等级差别占有土地、房产,家臣奴婢的衣裳、服饰,按各家爵位等级决定。
有军功的显赫荣耀,没有军功的即使很富有也不能显荣。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恐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
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动。又宣布“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
有一个人把它搬走了,当下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事后就颁布了新法。
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
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
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
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
当初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百姓又有来说法令方便的,卫鞅说:“这都是扰乱教化的人”,于是把他们全部迁到边疆去。此后,百姓再没人敢议论新法了。
[原文及注释] [原文] 孝公既用卫鞅①,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②,疑事无功。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③;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④。愚者暗于成事⑤,知者见于未萌⑥。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⑦。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⑧;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
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⑨,知者不变法而治。
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⑩,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
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13);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14)。”
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15)。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16)。”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注释] ①卫鞅:商鞅为卫国人,故称。
下句“恐天下议己”,是说孝公欲从商鞅之言而变法,可是又怕天下议论他,不是说商鞅“恐天下议己”。②疑:犹豫不定。
③以上二句的意思是说,超出常人的人本来要被世俗非难的。④敖:通“謷”。
嘲笑。《商君书》或作“骜”,或作“訾”。
“骜”通“訾”。“訾”,毁谤。
⑤暗:不清楚,不明白。⑥知:通“智”。
未萌:未发露、察觉。⑦虑:事先谋划、创始。
⑧法:效法。故:指成法。
⑨易民:改变民风民俗。⑩缘:依照,沿袭。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