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贫乐道文言文阅读(《安贫乐道》原文及翻译?)
1.《安贫乐道》原文及翻译?
原文:怡如也。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shen第三声)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选自《晋书》)翻译: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
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储蓄,内心还是安适愉快。
.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终于成为一位博学的人。
本文出自《晋书》。【注释】1.乐道: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乐趣。
2.耽学:专心研究学问。耽,沉迷。
3.营:谋求。4.常:曾经。
5.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6.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样子。
怡:愉快。7.患:对。
感到担忧。
8.或:有时。9.卿:你。
10.哂:讥笑、取笑。11.儒:博学的读书人。
12.乐陵:古县名,在今山东省境内。13.朱买臣:西汉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家境贫苦而读书不懈。
其妻嫌其贫穷落魄,离他改嫁。后朱买臣为会稽太守时曾归故乡,路上见前妻和后夫,接至官署住,给食一月。
前妻不久惭而自缢。14.闻:听说。
15.弥固:更坚固。16.丐:乞求。
17.怡:安适愉快的样子。18.弥:更。
19.遂:终于。
2.《晋书·安贫乐道》原文及翻译
原文: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shen第三声)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选自《晋书》)
翻译: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储蓄,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终于成为一位博学的人。
3.《晋书·安贫乐道》原文及翻译?
【原文】《晋书·王欢传》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译文】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经营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即使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储蓄,内心仍然安适愉快。
.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终于成为一位博学的人。【出自】《晋书·安贫乐道》出自《晋书》。
《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 。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
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
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背景】中国自唐太宗时开始设馆修史;修成六部正史;《晋书》便是其中的第一部。
在唐朝以前,即有十八家晋史传世,而实际上则多达二十余家,其中沈约、郑忠、庾铣三家晋书已亡佚外,其余都还存在。当时唐太宗认为这些晋史有种种缺陷,且"制作虽多,未能尽善",便于贞观二十年(646)下诏修《晋书》,唐太宗在《修晋书诏》有言:"大矣哉,盖史籍之为用也"。
4.《安贫乐道》的译文
解释: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
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典故:《后汉书·杨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
举例:劝人~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故事: 传说,孔子有学生3000,其中最出名的有72人,而颜回又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颜回的一举一动,在孔子看来,都合乎心意。所以孔子常常以颜回的事例来教育其他学生。
颜回,字子渊,所以也叫颜渊。 有一次,孔子对学生们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意指:颜回,真贤者啊!他住在荒僻的巷道里,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他乘饭用的器皿是竹子做的箪,舀水用的器具是木头做的瓢。
这要是落在别人头上,则是不堪忍受的了,但是颜回始终感到满足、快乐。颜回确实是个十分贤德的人啊! 孔子十分赞赏颜回的这种品德。
然而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品德呢?孔安国说,这是“安于贫而乐于道”。 还有一次,鲁哀公问孔子:“在你3千多学生中,谁最好学?”孔子说;“只有颜回最好学。
他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死矣!”意指,颜回最爱学习。他遇着发怒的时候,能做到随发随化,从不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有了错误就改,决不重犯。
颜回29岁头发尽白,32岁就死去了。孔子为他的短命感到非常悲痛。
成语“安贫乐道”、“陋巷箪瓢”、“箪食瓢饮”、“箪瓢屡空”、“迁怒于人”均来自本故事。 意即: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对艰苦的生活泰然处之。
5.《安贫乐道》的译文
解释: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
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典故:《后汉书·杨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
举例:劝人~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故事: 传说,孔子有学生3000,其中最出名的有72人,而颜回又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颜回的一举一动,在孔子看来,都合乎心意。所以孔子常常以颜回的事例来教育其他学生。
颜回,字子渊,所以也叫颜渊。 有一次,孔子对学生们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意指:颜回,真贤者啊!他住在荒僻的巷道里,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他乘饭用的器皿是竹子做的箪,舀水用的器具是木头做的瓢。
这要是落在别人头上,则是不堪忍受的了,但是颜回始终感到满足、快乐。颜回确实是个十分贤德的人啊! 孔子十分赞赏颜回的这种品德。
然而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品德呢?孔安国说,这是“安于贫而乐于道”。 还有一次,鲁哀公问孔子:“在你3千多学生中,谁最好学?”孔子说;“只有颜回最好学。
他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死矣!”意指,颜回最爱学习。他遇着发怒的时候,能做到随发随化,从不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有了错误就改,决不重犯。
颜回29岁头发尽白,32岁就死去了。孔子为他的短命感到非常悲痛。
成语“安贫乐道”、“陋巷箪瓢”、“箪食瓢饮”、“箪瓢屡空”、“迁怒于人”均来自本故事。 意即: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对艰苦的生活泰然处之。
6.王欢安贫乐道翻译及字词解释
【原文】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注释】1.乐道: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乐趣。
2.耽学:专心研究学问。耽,沉迷。
3.营:谋求。4.常:曾经。
5.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6.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样子。
怡:愉快。7.患:对。
感到担忧。
8.或:有时。9.卿:你。
10.哂:讥笑、取笑。11.儒:博学的读书人。
12.乐陵:古县名,在今山东省境内。13.朱买臣:西汉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家境贫苦而读书不懈。
其妻嫌其贫穷落魄,离他改嫁。后朱买臣为会稽太守时曾归故乡,路上见前妻和后夫,接至官署住,给食一月。
前妻不久惭而自缢。14.闻:听说。
15.弥固:更坚固。16.丐:乞求。
17.怡:安适愉快的样子。18.弥:更。
19.遂:终于。【翻译】王欢,字君厚,乐陵人。
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
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储蓄,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
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终于成为一位博学的人。
7.安贫乐道古文翻译 求 急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王欢字君厚,是乐陵(这个地方的)人.安于贫困的现状而喜欢学习.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经营自己家的产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中的句子.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米的储蓄,心意却一如既往.他的妻子担心这件事,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坚守他的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