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孝绪转文言文答案(阮孝绪传阅读答案)
1.阮孝绪传 阅读答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闻者咸叹异之( ) (2)不服绵纩( ) (3)孝绪度之必至颠覆( )
2.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屡至其门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兔子的意思。(2分)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4.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2分)
1.(1)惊异(认为……奇异) (2)穿 (3)估计
2.C
3.等到王晏被杀,内外亲属都因此很害怕。
4.不爱财(不慕富贵);有远见;孝顺。
2.阮孝绪传 阅读答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1)闻者咸叹异之( ) (2)不服绵纩( ) (3)孝绪度之必至颠覆( )2.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2分)A.屡至其门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兔子的意思。(2分)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4.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2分)1.(1)惊异(认为……奇异) (2)穿 (3)估计2.C3.等到王晏被杀,内外亲属都因此很害怕。4.不爱财(不慕富贵);有远见;孝顺。
3.阮孝绪传(古文翻译)
译文
阮孝绪,字士宗,是陈留尉氏人。孝绪七岁时,过继给堂伯阮胤之。胤之的母亲周氏死后,有遗产一百多万应该属于孝绪,孝绪一点也没要,全部给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亲。听说此事的人,都对孝绪既叹服又惊异。 孝绪年幼时就非常孝顺,性格沉静。虽然也与小孩游耍,(但)经常以穿水池、筑山峰为乐。十三岁的时候就读完了《五经》。十五岁时带着举行成年仪式的帽子去见父亲,说:“我愿意效法松子隐遁到瀛海里,追仿许由幽居在山谷中。这样或许才能保全性命,免除世俗的拖累。”从此独居一室,不是向父母问安就不出门,家里的人也见不到他的面。亲戚和朋友因此把他叫做“居士”。孝绪十六岁时,父亲死了,孝绪不穿布衣,即使蔬菜有味道也吐了。表哥王晏富贵显赫,常常到他房内去。孝绪估计他必然会闯祸倒霉,总是避开或躲起来不跟他见面。他曾吃酱,觉得很好吃,问酱从哪儿来,说是从王家弄来的,他便呕吐出来。等到王晏被杀死,他的亲戚都因此很害怕。孝绪说:“虽是亲戚,但不结党,不会牵连到我们的。”竟然获得赦免。起义军包围了京城,孝绪家中穷困,无法烧火煮饭,仆人偷了邻居的柴来点火,孝绪知道后不吃饭,还命令拆除房屋来烧饭。所住的屋子里只有一张粗陋的坐卧之具,竹子和树木环绕房屋四周。天监初年,御史中丞任昉寻找他的哥哥履之,想要造访他而不敢,望而叹曰:“他居住的屋虽然近,但他人离我们尘世中的人太遥远了。”孝绪被当时的名流钦佩和崇尚到这种程度。天监十二年,孝绪与吴郡范元琰一起被征召,都不应召。陈郡袁峻对他说:“古时候,天地闭合,贤良的人隐藏不露。现在世道清明,而你还躲避起来,可以这样吗?”孝绪回答说:“古时候周代的朝政虽然清明,伯夷、叔齐还是不厌弃采摘野菜;汉代的世道虽然兴盛,黄石公与绮里季也不以在山林中生活而苦闷。做符合仁的事全靠自己,哪里在乎什么人世?何况我也不是古时候贤哲一类的人?”后来在钟山听人讲学,母亲王氏忽然生病,哥哥、弟弟都想召回他。母亲说:“孝绪深至的性情与我是相通的,他一定会自己到来。”孝绪果然心里惊惧而折回来,邻居都感叹惊异。配药需要一种药草叫生人参,旧时传说是钟山中生长的。孝绪亲自跑遍了幽暗险绝之地,好几天也碰不到。后来找到这种草,母亲服用后病便好了。当时人都赞叹这是孝绪孝心感动所致。撰写有《高隐传》,上自炎、黄时代,下到天监末年,反复考虑,分为三品,共有若干卷。又在文章中写道:“至道的根本,其可贵之处在于无为。如果能体会这道的根本和行为的踪迹,领悟那或隐抑或显露的道理何在,那么,孔子、庄子的思想就能明白一大半了。”
4.速求文言文翻译阮孝绪传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孝绪七岁,出
阮孝绪传阮孝绪,字士宗是陈留尉氏人。
孝绪七岁时,过继给堂伯阮胤之。胤之的的母亲周氏死后,有遗产一百多万应该属于孝绪,孝绪一点也没要,全部给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亲。
听说此事的人,都对孝绪既叹服又惊异。孝绪年幼时就非常孝顺,性格沉静。
虽然也与小孩游耍,(但)经常以穿水池、筑山峰为乐。十三岁的时候就读完了《五经》。
十五岁时带着举行成年仪式的帽子去见父亲,说:“我愿意效法松子隐遁到瀛海里,追仿许由幽居在山谷中。这样或许才能保全性命,免除世俗的拖累。”
从此独居一室,不是向父母问安就不出门,家里的人也见不到他的面。 亲戚和朋友因此把他叫做“居士”。
表哥王晏富贵显赫,常常到他房内去。孝绪估计他必然会闯祸倒霉,总是避开或躲起来不跟他见面。
他曾吃酱,觉得很好吃,问酱从哪儿来,说是从王家弄来的,他便呕吐出来。等到王晏被杀死,他的亲戚都因此很害怕。
孝绪说:“虽是亲戚,但不结党,为什么牵连到我们呢?”终于获得赫免。 起义军包围了京城,孝绪家中穷困,无法烧火煮饭,仆人偷了邻居的柴来点火,孝绪知道后不吃饭,还命令拆除房屋来烧饭。
所住的屋子里只有一张粗陋的坐卧之具,竹子和树木环绕房屋四周。天监初年,御史中丞任昉寻找他的哥哥履之,想要造访他而不敢,望而叹曰:“他居住的屋虽然近,但他人离我们尘世中的人太遥远了。
”孝绪为当时的名流所钦佩和崇尚到这种程度。天监十二年,孝绪与吴郡范元琰一起被征召,都不应召。
陈郡袁峻对他说:“古时候,天地闭合,贤良的人隐藏不露。现在世道清明,而你还躲避起来,可以这样吗?”孝绪回答说:“古时候周代的朝政虽然清明,伯夷、叔齐还是不厌弃采摘野菜;汉代的世道虽然兴盛,黄石公与绮里季也不以在山林中生活而苦闷。
做符合仁的事全靠自己,哪里在乎什么人世?何况我也不是古时候贤哲一类的人?”后来在钟山听人讲学,母亲王氏忽然生病,哥哥、弟弟都想召回他。母亲说:“孝玉深至的性情与我是相通的,他一定会自己到来。”
孝绪果然心里惊惧而折回来,邻居都感叹惊异。配药需要一种药草叫生人参,旧时传说是钟山中生长的。
孝绪亲自跑遍了幽暗险绝之地,好几天也碰不到。后来找到这种草,母亲服用后病便好了。
当时人都赞叹这是孝绪孝心感动所致。撰写有《高隐传》,上自炎、黄时代,下到天监末年,反复考虑,分为三品,共有若干卷。
又在文章中写道:“至道的根本,其可贵之处在于无为。 如果能体会这道的根本和行为的踪迹,领悟那或隐抑或显露的道理何在,那么,孔子、庄子的思想就能明白一大半了。”
5.需要《阮孝绪传》翻译
原文: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
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虽蔬菜有味亦吐之。
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dǎng,何坐之及?”竟获免。
译文:孝绪七岁时,过继给堂伯阮胤之。胤之的的母亲周氏死后,有遗产一百多万应该属于孝绪,孝绪一点也没要,全部给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亲。
听说此事的人,都对孝绪既叹服又惊异。 十六岁时,父亲去世,服丧期间不穿丝絮之衣,即使尝到味美的蔬菜也要吐掉。
表兄王晏地位显贵,多次到孝绪家,孝绪估计他必遭大祸,一听到王晏带来的仪仗队的奏乐声,就钻过屋后的篱笆逃避躲藏起来,不愿和他相见。有一次吃酱觉得味道很美,问酱从何而来,听说是来自王家,马上吐出所吃的东西并将酱倒掉。
等到王晏被诛,亲戚们都怕他受牵连,为他担心。孝绪说:“虽是亲戚,但不是同dǎng,怎么会被连坐?”最终免罪。
(此翻译据《二十四史全译》之《南史》一书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