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高阳王元雍(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郭祚,字季佑,太原晋阳人,?爱)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郭祚,字季佑,太原晋阳人,? 爱
【答案】【小题1】C【小题1】D【小题1】B【小题1】(1)年少时父母去世,孤独贫困,身材不魁梧,家乡人不认识他。
(2)郭祚涉猎(或广泛阅读)经籍史册,学习崔浩的书法,书信文章被世人称道。 (3)越过其他国家而把远地(郑国)当作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怎么要用灭郑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 【答案解析】【小题1】幸:帝王亲临【小题1】A.于是,就/通过;B.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介词,在/表被动;D.于是,就【小题1】所经过的是郭淮庙,郭淮是郭祚的七世伯祖,并非孝文帝亲自撰写祭文【小题1】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这些词的意思:(1)“孤”、“伟”各1分,“莫之识”为宾语前置句,1分;(2)“涉历”、“书”各1分,“见称于世”为被动句,1分;(3)“鄙”、“焉”“陪”各1分;句意正确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郭祚字季佑,是太原晋阳人,是曹魏车骑将军郭淮的弟弟郭亮的后裔。
年少时父母去世,孤独贫困,身材不魁梧,家乡人不认识他。有个女巫给郭祚看相说他今后将要富贵。
郭祚涉猎经籍史册,学习崔浩的书法,书信文章被世人称道。 成年后任州主簿,刺史孙小委任他掌管书牍记录。
孝文帝初年,被推举为秀才,在朝廷回答策问列在上等,被任命为中书博士。改任中书侍郎,升尚书左丞,长兼给事黄门侍郎。
郭祚为官清廉勤奋,日夜不懈怠,皇帝十分赏识他。随从南征,等到返回,任黄门侍郎。
皇帝前往长安,路过渭桥,经过郭淮庙,询问郭祚说:“他是你所继承的祖先吗?”郭祚说:“是臣下的七世伯祖。”皇帝说:“先代贤人后代英才,都出自一个家族。”
郭祚回答说:“臣下的先人通儒英博,仅侍奉魏文帝。微臣渺小浅薄,遇到圣明天子,自己感到荣幸至极。
”皇帝于是下令用太牢祭祀郭淮庙,命郭祚亲自作祭文。郭祚奉命注释登录,特别辛勤劳累。
百官晚上在清徽后园宴饮,孝文帝举杯赏赐郭祚和崔光说:“郭祚忧虑辛劳各项事务,惟独不辜负我。崔光温和善良博识多智,是朝中的儒士精英。
不奖励这两人,该奖励谁呢?”他就是如此地受到知遇。 孝文帝逝世,咸阳王元禧等人上奏郭祚兼吏部尚书。
宣武帝末年,升任左仆射。在这以前,梁国将领康绚拦截淮水,将要淹灌扬州、徐州。
郭祚上奏疏说:“萧衍狂妄狡猾,擅自截断河流,力役艰苦人民辛劳,危亡的征兆已显露。应该命令扬州挑选一员猛将,派遣该州的兵士,命他们赶往浮山,内外夹攻。
”朝廷商议听从他的建议。在这时,领军于忠仗恃宠信骄横恣意,崔光之流,曲意逢迎。
郭祚心中厌恶于忠,就派遣儿子太尉从事中郎景尚游说高阳王元雍,让他调于忠到州中任职。于忠听说后大怒,假称诏令杀死郭祚。
郭祚通达政事,凡所任职位,都很称职,他的好多有所决断之事,多有旧制可循。 地位既高,声望也广,突然之间无罪被杀,远近之人无不惋惜。
灵太后临朝听政,派人吊祭慰问,追复他的伯爵。谥号为文贞公。
2.魏书 第五十六卷高聪转翻译
高聪,字僧智,原本是渤海人。
他的曾祖父高轨随慕容德迁至青州,因而在北海剧县定居。 高聪生下来就失去了母亲,祖母王氏将他抚养。
魏军攻克东阳,高聪迁至平城,与蒋少游同为云中的兵户,因贫苦穷困,什么事情都干过。本族的祖父高允看待他像自己的亲孙子,不断给予接济。
高聪涉猎经史,很有文才。高允十分喜欢他,多次称赞他,并举荐给朝廷,因此,他与蒋少游一同任中书博士。
又升任为侍郎,为高阳王元雍的老师,渐渐被孝文帝所赏识。 太和十七年(493),高聪兼任员外散骑常侍,出使南齐。
后又兼任太子左率。他早年多少学过些弓法骑术,便以将才自许。
孝文帝下决心南讨,专门向王肃询问军事方面的事情。高聪向王肃请托,愿意以偏将的身份为南征效劳。
王肃报告给了孝文帝,所以孝文帝便任命他为辅国将军,受王肃的节制,一同援救涡阳。高聪性情浮躁胆怯,缺少勇猛和威严,与敌兵交战,便望风败退。
孝文帝饶恕了他的死罪,将他流放到平州。路经瀛州,刺史王质捕获一只白兔,准备献给朝廷,托高聪替他写一份奏表。
孝文帝看到奏表,问王肃:“王质那里怎有这种人才?我却不知道。”王肃答道“:高聪流放到北边,大概是他写的。”
孝文帝忽然明白,说:“一定是他。” 宣武帝初年,高聪偷偷回到京城,劝说高肇废去京城附近的六个郡。
宣武帝亲自管理朝政,任他为给事黄门侍郎,后又加封为散骑常侍。宣武帝巡游邺地归来,在河内的怀地,用箭射了一里零五十步。
侍中高显等人奏称这是件盛事奇迹,应该大加表彰,请立石刻铭,存于射宫,以永远光大陛下高超的射术。便在射箭的地方立石,高聪写下碑文。
赵修受到宣武帝的宠幸,高聪与他深相依附,并结成朋党。朝廷下诏追赠赵修的父亲,高聪为赵修的父亲起草碑文,和赵修一同坐车出去,寻找立碑的石头。
高聪每见到赵修,又迎又送,极尽礼节。高聪又代替赵修起草奏章,陈述当时对他有利的事情,还教给他自保的方法。
因此,两个人的关系更加密切。赵修被处死,甄琛、李凭都被罢黜,高聪深感危急。
他先用同姓疏房远族的感情,曲意侍奉高肇,竟然安然无事,完全依靠高肇的保护。赵修得势时,高聪倾身奉迎;他被处死后,高聪言必诽谤他。
茹皓获宠,高聪又献媚依附,每次见茹皓,都称赞他的才识远非赵修能比得上的。凭借着茹皓的地位请求朝廷给他田宅,都被批准。
茹皓犯罪被杀,他又说茹皓死得太晚了。他的薄于情义都像这样。
侍中高显任护军,高聪代替他兼任原来的职务。高显与兄长高肇怀疑高聪从中间做手脚,想谋取这个位置。
高聪兼任高显原来的侍中职务,出入于国家机要重地,说话直白,缺乏远虑,攀附权贵,沉缅于声色之中。收受贿赂的舆论,远近皆知。
中尉崔亮知道高肇怨恨高聪,当面陈说高聪的罪状。高聪被调出朝廷,任并州刺史。
高聪善于趋炎附势,知道高肇嫌弃自己,仍委身巴结奉承,高肇对他又如当初。高聪在并州几年,行事多不遵守法律典章,他与太原太守王椿有矛盾,再次被御史奏报。
高肇常因宗亲的缘故私下里帮助他,事情才被压了下来没有爆发。宣武帝末年,封他为散骑常侍、平北将军。
孝明帝继立,因为高聪过去依附高肇,让他出任幽州刺史。不久,又因为是高肇的党羽,被中尉元匡弹劾。
高聪被罢官,闲居在家,断绝一切人事往来,专心管理自家的果园,种的梨被人们称为高聪梨,成为珍品。他仍以声色自娱。
高聪蓄养妓女十多人,不管生没有生孩子,都被纳为妾,以愉悦自己的感情。他病后,不想让这些小妾在他死后再嫁给别人,让她们自烧手指,忏罪献身,吞炭尽忠,出家为尼。
3.于栗碑,代人也
于栗磾,是代郡人,能在马上左右开弓,武艺过人。
出自:
《魏书·卷三十一·列传第十九》:于栗磾,代人也。
《魏书·卷三十一·列传第十九》:(于栗磾)能左右驰射,武艺过人。登国中,拜冠军将军,假新安子。
于栗磾,代郡人[1] ,鲜卑族,南北朝时期北魏名将。于栗磾好使一杆黑矛,武艺超群,在马上可以左右开弓,有万夫不当之勇。刘裕北伐后秦时,对驻扎在黄河边上的于栗磾很是惧怕,亲自写信向他借道,在信的开头称他为“黑槊公麾下”。明元帝得知消息后,十分赞许,便赐他称号为“黑槊将军”。于栗磾年少时就开始统军,直至白发苍苍,他临事善作决断,所向无前。加之谦虚待人,礼贤下士,不滥用刑罚。所以得知他去世时,太武帝伤心惋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