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韩诗外传世主有先生者(关于韩愈希望高手解答)
1.关于 韩愈 希望高手解答
韩愈 韩愈不仅是杰出的散文家,也是一个在中唐诗坛上能够别开生面、勇于独创的诗人。
他在倡导古文运动的同时,也曾致力于诗歌的革新,以纠正大历十才子的平庸诗风。在《荐士》诗里,他肯定了从《诗经》到建安诗歌的进步传统,认为晋宋诗歌已经“气象日雕耗”,而齐梁陈隋的诗,更是“搜春摘花卉,沿袭伤剽盗”。
并把陈子昂、李白、杜甫看作是诗歌革新的旗手。在其他诗里,他更反复多次地对李白、杜甫加以赞美推崇。
但是,从创作实践来看,韩愈主要是继承李白诗的自由豪放,和杜甫诗的体格变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传统,独立开拓道路。和白居易着重继承杜甫现实主义精神有所不同。
韩愈在贞元年间的诗歌,对现实有一定的关怀。如《汴州乱》、《归彭城》、《龊龊》等诗,反映了藩镇兵将叛乱的历史事件,对人民疾苦也有所接触。
《谢自然诗》、《送灵师》等诗表现了他反对佛老、斥责神怪迷信的思想。其他许多咏怀、赠答的诗,抒发了自己和朋友们怀才不遇或遭受贬谪的牢骚愤懑。
这些诗不仅内容和他的散文大体一致,在形式上,也有明显的散文化的倾向。这和他前期提倡儒学复古、致力于古文运动是分不开的。
他这些诗篇也受到杜甫一部分诗歌的启发,表现了雄才博学、好发议论、格调拗折、造语生新的特点。例如《此日足可惜赠张籍》,前人曾认为“仿佛《彭衙》、《北征》光景”。
今天看来,虽然他爱国忧民的思想深度,艺术语言的朴素亲切,仍然不及杜诗。但是,他关怀现实的态度,长篇叙事的规模,在叙事中融合抒情、议论的特点,确有和杜诗相似之处。
但是,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艺术上失败的作品,如《嗟哉董生行》由于过分散文化,失去诗的特点。《谴疟鬼》诗也开始有险怪倾向。
元和以后,韩愈的诗进一步向奇崛险怪的方面发展。元和元年,他和孟郊在长安写了长篇联句诗将近十首,在联句中,互相夸奇斗险,不肯一字相让。
同年中,他还写了著名的《南山诗》,用汉赋排比铺张手法,描述终南山四时景色变化以及各种形态的山势。搜罗奇字,光怪陆离。
押用险韵,一韵到底。而且连用带“或”字的诗句五十一个,叠字诗句十四个。
这种排夏铺张比西汉辞赋家更为突出。在此之后他又写了《陆浑山火和皇甫提用其韵》、《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等一系列的诗歌,标榜奇险诗风,并对许多和自己趣味相投的诗人加以鼓励。
他这些追求奇险而走向极端的诗歌,在内容上没有什么积极意义,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雕肝呕肺的文字游戏。在艺术上也不能说是成功的。
就是那些慕韩愈大名而极力赞扬《南山诗》的批评家们,也不得不说它是学不得的。 韩愈为探索诗歌的新形式、新风格,用过很多心血,也付出了不少失败的代价,引来了不少正确的批评。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他在辛勤探索之中,的确是为诗歌开拓了一条和李杜不完全相同的道路,创造了一些独具风格的优秀诗篇。例如他贞元末年被贬阳山令遇赦归来途中所写的《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下饮奈明何? 诗的中段用张署的话,倾诉了迁谪量移中抑郁悲愤的心情,结尾故作放达,更加深了诗境的悲凉。
但是这首发泄个人牢骚的诗,尽管内容价值不高,艺术上却很值得注意:章法的波澜曲折;诗句纯用单行,没有骈偶;语言的古朴苍劲,洗净陈熟词汇;都很得力于他古文的修养。 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也有一些别具风格的佳作。
例如《山石》一篇: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
芭蕉叶大栀子肥。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粗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熳,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几?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全诗用素描式的散文笔调,描写了从黄昏、深夜到天明的寺里山间的景色。
一句一景,如展画图,具有鲜明的南方风土色彩。清淡的笔触中,有时点染了极浓丽的色彩,给人一种非常新鲜的感觉。
他的《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一诗,写池荷盛开的绮艳风光,却大胆地运用壮丽豪健的笔调,写出“太白山高三百里,负雪崔嵬插花里”这样出人意表的奇句。所以沈德潜说韩愈七古在李杜之后能够“别开境界”。
韩愈力倡复古,反对骈俪。因此他的诗多古诗而少近体,但是他的近体诗中也不无意境浑厚的佳作。
如他被贬潮州途中写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2.韩诗外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选自韩婴《韩诗外传》卷九引刀断织)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译文:孟子年小时候,有一次,他在背诵诗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纺织。
孟子(受其影响)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又开始背诵。
他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叫住了他就问:“为什么要中间停顿了?”孟子回答说:“忘记了,一会儿又记起来。”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子就割断她的织物用来警告孟子,从此之后,孟子就不会再遗忘了。
3.韩诗外传原文翻译
孔子在周庙参观,(看到里面)有欹斜的器物。孔子向守庙的人问:“这是什么东西呢?”(守庙的人)回答说:“这原来是右座的器物。”孔子说:“(我)听说右座的器物,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会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然后立着,有这样的事吗?”(守庙的人又)回答说:“是的。”孔子让子路取水试一下(看是否有这样的事),(果真)盛满水就会倾覆,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然后立着,空了就会斜着。孔子长叹然后说:“哎!怎么会有满了却不颠覆的器物呢?!”
子路说:“请问有保持满的道路吗?”孔子说:“聪明有智慧的,就用愚笨的方法;功劳大过天下的,就用退让的办法;用勇力震抚世间的,就用胆怯的办法;富裕遍布四海的,就用谦恭的办法。这就是所谓不断装满又不断损耗的道路。
屠牛吐辞婚
齐国国王以丰厚的嫁妆嫁女儿,希望嫁给卖牛肉的屠夫吐(人名),屠夫吐以自己有病推辞了。他的朋
友说:“您(愿意)终身老死在这腥臭的市场吗?干什么推辞呢?”吐回答他说:“他的女儿丑。”他的朋友说:“
您怎么知道呢?”吐说:“以我是屠夫而知道的。”他的朋友说:“怎么说?”吐说:“我卖的肉好(的时候),
就如数全部卖出去了,只会是嫌(肉)少的;我卖的肉不好(的时候),虽然用别的附加好处,还是卖不出去。如
今丰厚的嫁妆嫁女儿,所以女儿丑。”
他的朋友后来看见了齐王的女儿,果然丑。
齐宣王问田过:“我听说,信奉儒家的人,当父母亡故的时候,孝子要守孝三年。那么,(对于信奉儒家的人)君王和父母,哪个更为重要呢?”
田过回答:“大概君王不如父母重要。”
宣王不高兴,说道:“那为什么你离开亲人而为君王效力呢?”
田过回答:“如果不是君王赐予的土地,我就没有办法让我的父母有容身之所。如果没有君王赐予的俸禄,我就没有办法奉养父母。如果不是君王赐予的爵位,我就没有办法让我的父母地位显赫。我从君王得到的东西,都鲜于我的父母。所谓为君王效力,是为了父母而已”。
宣王不乐,却无言以对。
4.求《孔子家语
只找到这个《孔子家语·颜回》篇与“颜氏之儒” 杨朝明 地下新出资料往往对学术的进展起着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我们对颜子之学的浓厚兴趣,也是新出竹简所提供的学术信息诱发产生的。
湖北郭店楚墓竹简的整理问世是20世纪末期震惊海内外学术界的大事,这些文献引起了广大学者的普遍瞩目,人们从而利用这批资料开始认真检讨中国早期的学术史。与之同时,人们也期待着另一批数目更大的竹简的公布,这便是上海博物馆从香港购得的1200枚竹简,据说,这批珍宝涉及古籍80余种甚至更多,而且其年代与郭店楚简相当,她当然一定会又为学术研究提供极其珍贵的资料。
在有关的介绍中,我们注意到上博竹简中有《颜渊》一篇,有学者则说上博竹简“可以让颜子之学重见天日”[1]。 带着对上博竹简秘密的猜测,我们思考颜回学术的本旨。
所谓“重见天日”,意含着颜子之学曾经淹没无闻。《韩非子·显学》篇叙述孔子之后“儒分为八”,其中就有“颜氏之儒”。
“颜氏之儒”何意?“颜氏之儒”是否宗师颜回的一派儒者?对此,学术界见仁见智,看法很不一致。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颜回少孔子三十岁,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
但不幸的是,颜回却先孔子而去世。现在的传世典籍中,有关颜回的资料相对较少,而且,受疑古学风的影响,不少有关的记载也被排斥在“可靠”资料之外。
颜回的学术主张更显模糊不清。 那么,颜回之学内含是什么?现有资料能否透露一些端倪?由此,我们想到了《孔子家语》,想到了其中的《颜回》篇。
上博竹简除了有《颜渊》篇名外,还有《子路》一篇;今本《孔子家语》中的《颜回》篇后,接着有《子路初见》一篇,这或者仅是巧合,但它却令我们细心观察了《孔子家语》中的《颜回》篇,对它所提供的学术信息进行认真的思考。 人们重新注意《孔子家语》一书,同样也得益于地下出土文献的启示。
这部久被视为王肃伪撰的著作,到现在依然没有摆脱被怀疑的命运,不少人在编辑相关的资料文献集时,仍把《孔子家语》放在《风俗通义》、《中论》等书之后,或者标目列之于“魏晋南北朝诸子与史志”类中,这不能不影响到人们对该书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其实,安徽阜阳双古堆汉墓出土的简牍以及河北定州八角廊汉墓中被定名为《儒家者言》的著作,内容都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这与《孔子家语》的性质极为类似。
特别是定州八角廊竹简,同出的还有《论语》一书,从史籍所述的《家语》与《论语》的密切关系看,李学勤先生认为定州竹简中所谓《儒家者言》也应该属于《家语》的原型[2]。 《家语》是否王肃伪造,其实是有争论的,也就是说,反对王肃伪撰的看法同样是存在的。
另外,清代以来,研究者中的不少人也看到了该书资料的价值,认为《孔子家语》的许多地方明显胜于其他相关古籍,可以用来校正史实、文字讹误,弥补其他古籍记载的疏略,并谈到应当予以重视。但遗憾的是,人们在指出了《家语》的这一点后,并没有进而深究其书的可靠性,反而又回到了《孔子家语》“伪书”说中去,从而认为她只不过是“保存了一些古代逸书的片断”而已。
实际情况应该并不如此,笔者研究了《孔子家语》的《执辔》篇,认为无论从《家语》成书的相关记载,还是《家语》一书的内证,都可以发现该书具有真实可靠的特征。笔者指出,对于我们今天的孔子研究来说,《孔子家语》一书的价值并不在《论语》一书之下。
[3]其实,学术界持此看法者已有人在。 郭沂先生就曾指出,《孔子家语》、《孔丛子》等都属于“《论语》类文献”,乃是孔子及门、再传或数传弟子忠实记载的夫子之言。
[4]杜维明先生支持郭沂的观点, 认为“我们不能贸然否定孔子家传,从而对《孔丛子》乃至《孔子家语》都截然断定是与夫子毫不相干的意揣之辞”[5]。 对于颜回之学的研究,《颜回》篇或许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学术信息。
我们现在还无法得知上博竹简中所谓“颜子之学”的具体面貌,还不了解其中《颜渊》篇的内容,但我们研究《家语》中的《颜回》篇,一定有助于上博竹简《颜渊》篇的研究,有助于“颜子之学”或者“颜氏之儒”的认识。 《孔子家语》与《论语》不同,《论语》与《孟子》等典籍那样,都是在章首句子中撷取一词作为篇目,《论语》有以孔子弟子名字命名的篇目,如《颜渊》、《子路》、《子张》、《公冶长》之类,但这些篇并不主要记录孔子这些弟子的言行,这些篇题并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家语》则有不同,该书的每一篇都有一个中心内容,篇题就是对这些内容的概括。其中的《颜回》所记都与颜回有关。
我们估计,上博竹简中以孔子弟子名字命名的各篇,如《颜渊》、《子路》、《子羔》、《曾子》等,可能与《家语》相类,至少其中的《颜渊》篇应该像《家语》的《颜回》篇那样,所记可能主要是与颜回有关的内容。 《家语》的《颜回》篇中共有内容十四节,各节之间并不连贯,但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颜回的为人风貌及思想主张。
就《颜回》篇的内容而言,它可以大致分为几个方面: 首先,颜回聪敏过人,可以由此推彼,可以预知一些事情的结果。颜回的聪慧都得到了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