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下做动词(文言文中名词作动词的形式有哪些?)

1.文言文中名词作动词的形式有哪些?

1、两个名词连用,或名词和代词连用,它们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②驴不胜怒,蹄之。

【解析】例①“衣帛”不是“‘衣服和布帛”,也不是“衣服的布帛”,而是“穿帛”,即“一”活用为动词。例②名词“蹄”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为动词,译为“用脚踢”。

2、如果名词放在助动词、副词的后面或助词“所”“者”的前面,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③赵王之子孙侯者

【解析】例①名词“水”,用在助动词“能”后,活用为“游泳”。例②名词“衣”用在副词“不”之后,活用为动词,即“穿”的意思。例③中名词“侯”用在“者”之前,活用为动词,即“封侯”。

3、谓语后面的介词结构通常作主语,名词后面如果接上了介词结构,那么这个名词就要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树之以桑。

②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解析】例①名词“树”后有介词结构“以桑”,“树”活用为动词,是“种植”的意思。例②名词“风”之后有介词结构“乎舞零”,“风”活用为动词,是“吹风”“乘凉”的意思。

4、名词与连词“而”连接时,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②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2005年高考福建卷)

【解析】“而”一般连接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词组、形容性词组,不用来连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例①名词“衣冠”活用为动词,“穿好衣服,戴上帽子”。例②名词“东”活用为动词,意为“向东溃逃”。

5、名词还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识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要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例如:

①阙秦以利晋。

②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解析】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而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多是主观的看法或心理活动。例①“利晋”,是“使晋得利”,这是客观的结果,因而“利”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例②“药之”是“以众人的议论为药”,是一种心理活动或一种主观上的感受;客观上,众人的议论不可能真的成为一种药,因而“药”是意动用法。

只找到这些

文言文动词的活用,文言文名词作动词,文言文名词活用为动词

2.文言文中名词作动词的形式有哪些?最好有例句

1、两个名词连用,或名词和代词连用,它们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②驴不胜怒,蹄之.

【解析】例①“衣帛”不是“‘衣服和布帛”,也不是“衣服的布帛”,而是“穿帛”,即“一”活用为动词.例②名词“蹄”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为动词,译为“用脚踢”.

2、如果名词放在助动词、副词的后面或助词“所”“者”的前面,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③赵王之子孙侯者

.

【解析】例①名词“水”,用在助动词“能”后,活用为“游泳”.例②名词“衣”用在副词“不”之后,活用为动词,即“穿”的意思.例③中名词“侯”用在“者”之前,活用为动词,即“封侯”.

3、谓语后面的介词结构通常作主语,名词后面如果接上了介词结构,那么这个名词就要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树之以桑.

②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解析】例①名词“树”后有介词结构“以桑”,“树”活用为动词,是“种植”的意思.例②名词“风”之后有介词结构“乎舞零”,“风”活用为动词,是“吹风”“乘凉”的意思.

4、名词与连词“而”连接时,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②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2005年高考福建卷)

【解析】“而”一般连接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词组、形容性词组,不用来连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例①名词“衣冠”活用为动词,“穿好衣服,戴上帽子”.例②名词“东”活用为动词,意为“向东溃逃”.

5、名词还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识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要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例如:

①阙秦以利晋.

②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解析】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而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多是主观的看法或心理活动.例①“利晋”,是“使晋得利”,这是客观的结果,因而“利”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例②“药之”是“以众人的议论为药”,是一种心理活动或一种主观上的感受;客观上,众人的议论不可能真的成为一种药,因而“药”是意动用法.

只找到这些

文言文,动词

3.在文言文中,什么情况下使用动词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使用动词的用法很多。名词中的使动词是指宾语,宾语具有形容词2113的性质和状态。这形容词则用为使动词。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5261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被活用为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后,4102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1:行仁1653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五蠹》)

怀:使……归顺。

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3:河曲智叟笑而版止之曰。 (《愚公移山》)

止:使……停止 (使愚公止)

4: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权之战》)

走:使操军逃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乱:使……扰乱 劳:使……劳累

乐:使……快乐。

4.初中语文古文中所有名词用作动词

1 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B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4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七年级(下) 5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6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同上)(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非凡。 7 父利其然也。

(同上)(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8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同上)(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9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10 会宾客大宴。

(《口技》)(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11 不能名其一处也。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12 其一犬坐于前。

(《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 13 一狼洞其中。

(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14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同上)(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 八年级(上) 15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桃花源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或认为……奇怪。 16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17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同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出灵异。 18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同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此处指居室的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19 无丝竹之乱耳。

(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 20 无案牍之劳形。

(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21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核舟记》(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 22 石青糁之。

(同上)(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 23 石青糁之。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即涂染。 24 卧右膝。

(同上)(使动用法):使……卧,平放。 25 诎右臂支船。

(同上)(使动用法):使……屈,弯曲。 26 而竖其左膝。

(同上)(形容词用作使动):使……竖,竖起。 27 居右者椎髻仰面。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28 故人不独亲其亲。

(《大道之行也》)(第一个“亲”意动用法):以……为亲。 29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同上)(第一个“子”意动用法):以……为子。 30 故外户而不闭。

(同上)(名词用作状语):从外面。 31 虽乘奔吁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动词用作名词):善跑的马。 32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 33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4 每至晴初霜旦。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35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观潮》)(形容词用作动词):高过。 36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37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同上)(动词用作名词):景象。 38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同上)(动词用作名词):马。 39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树立,举。 40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湖心亭看雪》)(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41 与余舟一芥。

(同上)(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亲的微小。 八年级(下) 42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与朱元思书》)(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 43 急湍甚至箭,猛浪若奔。

(同上)(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 44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A指(争着往)高外;B指(争着往)远处。 45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五柳先生传》)(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46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47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使……乐。 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说》)(形容词用作动词):辱没。 48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完。 49 策之不以其道。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鞭策(用鞭子打),驱使。 50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同上)(数词用作动词):行千里。 51 食之不能尽其材。

(同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52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送东阳马生序》)(名词用作动词):挂在腰间(腰间挂着) 53 余则 袍敝衣处其间。(同上)(名词用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54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动手。

55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同上)(名词用作状语):用笔。

56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名词用作状语):向西。

57 如鸣 环,心乐之。(同上)(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58 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向下。

59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

60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5.在文言文中,什么情况下使用动词使动用法1

文言文中使动用法比较多,了解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文言文的学习。

学习使动用法需注意以下三点:一、三种情形。文言使动用法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三种:1.动词使动用法。

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例如:①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活”这个行为不是主语“臣”发出,而是主语“臣”使宾语“之(项伯)”发出,是“使……活”意思,全句译为“项伯杀人,臣救活过他”。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陈涉世家》)“忿恚”是主语 “(吴)广”使宾语“尉”“忿恚”,全句译为“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以此使校尉恼怒。”③叫声屈动地惊天。

(《窦娥冤》)“动、惊”分别是主语“屈”使宾语“地”“天”发出,分别是“使……震动、使……震惊”意思。2.形容词使动用法。

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④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触龙说赵太后》)“尊”是形容词,作使动,“使……尊贵”,“尊长安君之位”即主语“媪”使宾语“长安君之位”“尊贵”。⑤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固”是形容词,作使动,“使……稳固”,“固其根本”即“使其根本稳固”。 3.名词使动用法。

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例如: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王”名词,作使动,“使……为王”,“王之”即“使他(先破秦入咸阳者)成为王”。二、判断方法。

判断一个词是不是使动用法,方法有两种:1.看能否在这个词里加进一个“使”字,加得进“使”就是使动,否则就不是。例如: ⑦“曹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烧(之),加不进“使”字,“烧”是一般动词;走(之),使(之)逃跑,加得进,“走”就是使动用法。2.根据句义判断。

例如:⑧士卒亦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李将军列传》)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判断两句中“从”字是不是使动,就要看句子的意义。⑧句中士卒比李广地位低,“从”当然是一般动词;⑨句中沛公地位比百余骑高,“从”便是使动,如果说是沛公“跟随着”百余骑,那就不合情理了。

三、翻译方法。使动用法的翻译要注意避免两种错误:1.意译混淆直译。

如:例①可以意译为“项伯杀人,我救活了他”,但不能因“活”可以意译为“救活”而认为不是使动用法,如果单独解释“活”,那就一定要直译为“使……活”,不能意译混淆了直译。2.附加宾语。

即翻译时把宾语也一同带进去。如:有人将“大王必欲急臣”的“急”,翻译为“使臣着急”,“足以荣汝身”的“荣”翻译成“使你荣耀”,这都是错误的译法,正确的翻译应该是“使……着急”,“使……荣耀”。

6.文言文中的动词

文言文中的动词

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 "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文言文下做动词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