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写语文的文言文(如何写好文言文?)
1.如何写好文言文?
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 古今汉语的同形词语,只有一些基本词(“天”、“地”、“山”、“水”等)和一些专有名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都有了变化。或词义扩大,或词义缩小,或词义转移,或感情色彩不同。有的变得完全不同,如“汤”、“烈士”、“爪牙”(古代指武臣,无贬义);大多数情况则是,一些多义词语,只是其中一两个义项古今相同,其他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比如“伐”古今都有“砍伐”、“讨伐”的意义,但古代还有“功业”、“自我夸耀”的意义。另外,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词,古代都是一个词组,意义自然也就相差很大。如“祖父”、“形容”等。阅读文言文,如果不注意古今意义的差别,以今度古,望文生义,就很易出错。下面将常见的古今异义词语,按单音和双音两类分列于后,括弧内注明古义或古代才有的意义。对古代是词组现代是双音词的不再加以说明。
2.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这种语言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是存在的,但在文言文中表现得更为普遍,更为突出。理解文言文的词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在上下文中准确把握多义词的特定含义。课本编者列出的340个常用文言实词都是多义词,应是学习的重点。在这340个实词中,出现频率更高所含义项较多的又是下面100个实词。 拔、拜、暴、报、被、比、鄙、敝、兵、薄、策、察、乘、除、从、殆、当、度、恶、伐、访、放、封、覆、负、盖、固、顾、故、观、国、忽、华、会、或、几、羁、及、疾、济、假、兼、间、简、见、将、藉、就、咎、举、遽、觉、堪、克、旷、临、略、蒙、靡、莫、屏、窃、倾、穷、趋、却、再、身、审、实、适、属、数、徒、望、微、危、文、闻、向、相、谢、信、行、幸、许、恤、益、因、引、遇、援、责、直、至、致、质、著、卒、族。 3.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 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字(含古今字),既关系到对文言文的确切认读,又关系到对词句的正确理解。因为所用通假字在文中所表达的意义不是该字本身的意义,而是所通“本字”的意义。只有识别其通假的身分,明了其所通的本字,才能作出恰当的解释。通假字之于本字,大部分是同音字或音近字(这是就古代读音而言的),只有少数是形体或偏旁相近。通假字的读音,一般可按所表示的本字的现代读音来读。现将中学语文课本古代诗文中的常见通假字及其读音、意义分列于后。
2.怎样提升语文的文言文、阅读与作文
文言文必会知识主要是三大块:实词虚词的解释;重点句式;内容简析。
1.掌握一些简单的虚词有利于理解文章,比如“之、其、而、于”等的用法。实词可以从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词语的用法角度归类积累。
注意根据书下注释加强课内文言词汇的积累,要学会联想记忆,把同一个实词出现在不同文章中的意思整理在一起,因为一词多义是文言文最常见的语言现象。同时解题时要养成习惯,先提醒自己与学过的课文相联系。
2.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要根据句式特点翻译句子,例如:省略句,应根据文章前后联系补足省略部分;判断句,应根据句式特点,翻译出判断词“是”;倒装句,翻译时应该注意调整语序。 而且翻译句子最好采用直译的方法,把文言文句子的词语用现代汉语一一对应地翻译出来,再根据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语法结构和习惯,调顺句子。
例如:,翻译句子“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答题时只要把握字斟句酌的直译原则即可迎刃而解——“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积蓄的粮食财物很多。”
再如:翻译句子“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这是一个判断句,译为“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是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3.对文章的鉴赏分析方面。具体分析时,要注意理解短文所蕴含的道理,学会从文章中提取重要信息,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情感倾向。
例如:“从文中来看,王羲之能够成为一代书圣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可以直接从文章中筛选出解题信息“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表述为“王羲之的书法造诣并非天生而成,而是通过勤学苦练才达到成熟的。”
又例如:“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为什么会截然相反?”首先从文章中提取信息“其城郭高,沟洫深”和“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题目要求再结合《孟子两章》,自己的概括为: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使者看重的是“地利”,而宁国看重的是“人和”。
再如:“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第一问原文中有句子,第二问是结合生活实际的开放题只要能谈到“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即可。
古诗词一、强化阅读、积累,提高古诗词的素养 提高古诗词的素养非一朝一夕的事,要充分调动考生的积极性,大量的进行诵读、积累,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三五分钟进行诵读检查,形式可以是轮背、对背、流水背,也可以是听写、默写,也可以是说诗歌的意境、谈读诗歌的体会、改写诗歌二、提升古诗词的知识储备 掌握古诗词的一些基本知识,熟记鉴赏中常用的词,能有效地提高考生鉴赏古诗能力。 借助教材理清诗词发展过程。
我国诗歌发展脉络上溯到先秦,以《诗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源头和《离骚》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源头,发展到两汉魏晋南北朝的乐府和建安文学,发展到唐代的诗歌鼎盛,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杰出诗人,宋元明清继承了诗歌发展成就,也出现了一大批诗人:苏轼、辛弃疾、龚自珍等;到宋代,词成为诗歌的主流,出现了有相当影响的豪放、婉约两大流派;元代出现了散曲。诗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流派,流派中的诗人的艺术风格比较接近,代表的流派有:建安七子、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大历十才子、豪放派、婉约派、江西诗派、四灵派等。
掌握古诗词的一些基本知识。诗有古近体之分,古体诗一般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较自由,其形式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
近体诗,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有严格限制,其形式为五言、七言,根据行数,八句的为律诗、四句的为绝句。律诗由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组成;近体诗对押韵也有严格的要求。
词有词牌 ,根据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散曲包括小令、套数,每个曲子都有宫调、曲牌,不同的曲牌在字数、平仄押韵上也不同等。
弄懂常见的艺术手法,熟记常用的鉴赏词。古代诗歌积累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教师要引导考生对它们的储存。
如,抒情的手法有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咏物抒情、直抒胸臆;以及托物言志 、虚实相生、渲染、衬托、时空转换、联想想象、用典、修辞等。古诗在结构上有起承转合的特点,绝句的第三句往往有转折的作用等等。
古代诗歌卷帙浩繁,内容博大精深,要准确快速的进行鉴赏的确难度大,但我们还是可以了解、掌握一些古诗人常写的内容。如,乡情、伤离、怀古、吟边、忧思、登高等。
涉及语言风格的,不能只会形象、生动、清新、自然,还要了解隽永、雄浑、典雅、含蓄、绮丽等。还可以记诵一些常用的词语,如离愁别绪、羁旅、思归、寄情山水、隐逸、闲适、高洁情怀、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沉郁悲凉、为国立功、明朗广阔、自然疏放、豪放婉约、新奇、萧瑟、意境幽深等等。
这些常用来鉴赏古诗词的词语要能在鉴赏文中恰倒好处地运用。 同时,也应巩固阅读文言文的知识,没有一定的文言文的基本功,也无法进行阅读鉴赏。
如,李商隐的《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