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字的文言文解释(乃在文言文中什么意思)
1.乃在文言文中什么意思
乃
⑴于是,就。例: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②乃入见。③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④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⑤良乃入,具告沛公。⑥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⑵才,这才。例:①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损而润色之。(乃:然后才。)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③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⑤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境”之句为妙。
⑶却。例:①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③今君乃亡赵走燕。④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⑷是,就是,原来是。例:①视之,乃庞德也,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乃:一说这里有“在”的意思)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⑤诸葛亮真乃神人。⑥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⑦嬴乃夷门抱关者也。⑧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⑨是乃仁术也。
⑸竟然。例: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⑹他的。例:是芋视乃妇也。⑺乃至,甚至。例: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乃:一说竟然。)
⑻可是。例:①零落难堪,似成弃物;乃摘而藏之,双备经年裹物之用。②时夫仆俱阴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乃:一说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⑼而,又。例: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⑽这样。例:夫我乃行之。
[11]你,你的。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希望我的解答能帮你解决问题!!!
2.“乃”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一般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
不能作宾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译文: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2、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译文:我是根据我这个心理来办事情的,做了之后我回过来求我自己的心,可是国内的老百姓不了解我的心。
3、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4、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5、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
(《桃花源记》)译文: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6、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译文:项羽于是带领士兵往东去,到了东城,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
7、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译文:如果事情不成功,这是天意。
3.乃字在文言文的意思?
1.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汉书》:“今欲发之,~肯从我乎?"[~表示乃字,我就简写了.]《示儿》中:"家祭无忘告~翁."
2.副词.于是这才.《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三顾茅庐于草庐之中."
3.副词.却,竟然.《史记.吴王濞传》"当改过自新,~益骄溢."
4.副词.只,仅仅.《吕氏春秋.义赏》:"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五."
5.是,就是.《史记。张仪传》:“臣非知君,知君~苏君。”
6。语气词。《尚书。大禹谟》:“~武~文。”
4.文言文中"乃"的解释
详细字义 ◎ 乃 廼、乃 nǎi 〈代〉 (1) 你,你的 [your] 余嘉乃勋。
——《左传·僖公十二年》 几败乃公事。——《汉书·高帝纪上》 谁谓乃公勇者?——《史记·淮南衡山传》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父亲)。
——陆游《示儿》 (2) 又如:乃父(乃翁。你的父亲);乃祖(你的祖父;先祖);乃公(你的父亲);乃兄 (3) 他的 [his] 乃心在咸阳。
—— 曹操《蒿里行》 (4) 又如:乃眷(他的妻子);乃尊(尊称别人的父亲);乃老(他的父亲);乃堂(他的母亲) (5) 此,这个 [this] 吾闻之,五子不满隅,一子可满朝,非乃子耶?——《晏子春秋》 (6) 又如:乃今(如今;从今);乃者(往日;从前) (7) 这样,如此 [so] 子无乃称。——《庄子·德充符》 (8) 又如:因山势高峻,乃在山腰休息片刻;乃尔(如此;这样);乃若(至于) 词性变化 ◎ 乃 nǎi 〈动〉 (1) 是,就是 [be]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 又如:真乃英雄好汉;失败乃成功之母;乃是(却是) ◎ 乃 nǎi 〈副〉 (1) 刚刚,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just now] 九月…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春秋经·定公十五年》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只,仅仅 [only then]。如:唯虚心乃能进步 (3) 竟,竟然 [unexpectedly;actually]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唐· 韩愈《师说》 (4) 却 [at the same time] 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
(却每天寻找可买的合适的土地房屋。)——汉· 刘向《列女传》 (5) 于是;就 [then;whereupon] 屠乃奔倚其下。
——《聊斋志异·狼三则》 乃令张仪佯去 秦,厚币委质事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婉贞挥刀奋斫…敌乃纷退。
——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6) 又如:乃遂(就,于是);乃其(于是,就) ◎ 乃 nǎi 〈连〉 可是,然而 [but;however] 时夫仆具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
——《徐霞客游记》 常用词组 ◎ 乃是 nǎishì [be] 是,就是 人民群众乃是真正的英雄 ◎ 乃至 nǎizhì (1) [and even] 甚至 全城军民乃至老弱妇孺都参加了抢险护堤 (2) 也说“乃至于”。
5.乃的意思是什么文言文
乃在文言文中的含义:1、作为代词:(1)你,你的举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父亲)。
——陆游《示儿》(2) 他的举例:乃眷(他的妻子);乃尊(尊称别人的父亲);乃老(他的父亲);乃堂(他的母亲)。(3) 此,这个举例:吾闻之,五子不满隅,一子可满朝,非乃子耶?——《晏子春秋》(4) 这样,如此举例:子无乃称。
——《庄子·德充符》2、作为动词:(1) 是,就是举例: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李营丘为士大夫之宗,米南宫乃精鉴之祖,(袁可立子袁枢)故使荆、关,董、巨真名迹归其家。
——明 王时敏在《烟客题跋·题自画关使君袁环中》3、作为副词:(1) 刚刚,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举例:九月…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春秋经·定公十五年》(2) 只,仅仅举例:唯虚心乃能进步。
(3) 竟,竟然举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唐·韩愈《师说》举例: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邪。——明·宋濂《看松庵记》(4) 却举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
(却每天寻找可买的合适的土地房屋。)——汉·刘向《列女传》(5) 于是;就举例:公(袁可立)独谓是狂生,无他。
卒谳不得实,乃已。——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4、作为连词:(1)可是,然而举例:时夫仆具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
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徐霞客游记》乃,是指中国汉字。
读音:nǎi。在古《康熙字典》中有多种释义,在现在汉语词典中亦有不同的释义。
词性为代词、动词、副词、连词。结构为单一结构。
6.文言文中乃字的意思
部首笔画部首:丿 部外笔画:1 总笔画:2五笔86:ETN 五笔98:BNT 仓颉:NHS笔顺编号:53 四角号码:172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4E43基本字义1. 才:今~得之。
“断其喉,尽其肉,~去”。 2. 是,为:~大丈夫也。
3. 竟:~至如此。 4. 于是,就:“因山势高峻,~在山腰休息片时”。
5. 你,你的:~父。~兄。
“家祭无忘告~翁”。详细字义1. 你,你的 [your]余嘉乃勋。
——《左传·僖公十二年》几败乃公事。——《汉书·高帝纪上》谁谓乃公勇者?——《史记·淮南衡山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父亲)。
——陆游《示儿》 2. 又如:乃父(乃翁。你的父亲);乃祖(你的祖父;先祖);乃公(你的父亲);乃兄 3. 他的 [his]乃心在咸阳。
—— 曹操《蒿里行》 4. 又如:乃眷(他的妻子);乃尊(尊称别人的父亲);乃老(他的父亲);乃堂(他的母亲) 5. 此,这个 [this]吾闻之,五子不满隅,一子可满朝,非乃子耶?——《晏子春秋》 6. 又如:乃今(如今;从今);乃者(往日;从前) 7. 这样,如此 [so]子无乃称。——《庄子·德充符》 8. 又如:因山势高峻,乃在山腰休息片刻;乃尔(如此;这样);乃若(至于)〈动〉1. 是,就是 [be]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 又如:真乃英雄好汉;失败乃成功之母;乃是(却是)〈副〉1. 刚刚,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just now]九月…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春秋经·定公十五年》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只,仅仅 [only then]。如:唯虚心乃能进步 3. 竟,竟然 [unexpectedly;actually]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唐· 韩愈《师说》 4. 却 [at the same time]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
(却每天寻找可买的合适的土地房屋。)——汉· 刘向《列女传》 5. 于是;就 [then;whereupon]屠乃奔倚其下。
——《聊斋志异·狼三则》乃令张仪佯去 秦,厚币委质事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婉贞挥刀奋斫…敌乃纷退。
——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6. 又如:乃遂(就,于是);乃其(于是,就)〈连〉1. 可是,然而 [but;however]时夫仆具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
——《徐霞客游记》常用词组1. 乃是 nǎishì[be] 是,就是人民群众乃是真正的英雄 2. 乃至 nǎizhì(1) [and even] 甚至全城军民乃至老弱妇孺都参加了抢险护堤 (2) 也说“乃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