旄的意思是什么文言文(旄是什么意思)
1.旄是什么意思
◎ 旄 mào 〈形〉
(1) 年老 [old] 反其旄倪。——《孟子·梁惠王下》
(2) 又如:旄倪(老人和幼儿);旄期(老年)
(3) 眼睛昏花 [confused] 旄不知人。——《战国策》
(4) 另见 máo
◎ 旄 máo 〈名〉
(1) 同本义 [ancient flag with yak's tail] 旄,幢也。——《说文》。本用妈犁牛尾,注于旗之竿首,故曰旄。后又用羽,或兼用氂与羽焉。 右秉白旄。——《书·牧誓》 建彼旄矣。——《诗·小雅·出车》 见羽旄之美。——《孟子》 总光耀之采旄。——《史记·司马相如传》 乐师有旄舞。——《周礼·旄人》 上将拥旄西出征。——岑参《轮台歌》
(2) 又如:旄钺(本为旗帜和兵器。代指军权);旄麾(即旌麾。帅旗);旄象(饰以象牙的旌旗)
(3) 牦牛尾 [yak's tail]。古代常作饰物 羽旄齿革。——《国语·晋语》
(4) 又如:旄羽(牦牛尾和雉羽);旄狄(即旄羽);旄端(尾端)
(5) 牦牛 [yak] 骍旄之盟。——《左传·襄公十年》
(6) 又如:旄尘(牦牛和尘);旄毡(用牦牛毛制成的毛织品);旄牛(即牦牛)
(7) 旄丘。前高后低的山丘 [yak-like hill] 旄丘之葛兮。——《诗·邶风·旄丘》。传:“前高后下曰旄丘。”
(8) 又如:旄敦(旄丘与敦丘)
(9) 星名 [a kind of star]。如:旄星(即旄头星);旄头(即昂星)
(10) 通“髦”。俊杰 [outstanding person]。如:旄俊(俊杰之士)
(11) 通“毛”。[hair;feather;down;wool] 粪除其颠旄。——《管子·小匡》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诗·邶风·旄丘》
(12) 另见 mào
2.节旄出塞中旄的意思
意思是古代一种用牦牛尾装饰旗杆顶部的旗子。
节旄出塞的意思是拿着使节和旄出使塞外。旄是一个汉字,读作máo,是会意兼形声字,由“㫃”和“毛”组成。
“㫃”表示旗帜。“毛”也表音。
造字本义是指竿顶插着斑纹彪悍的虎豹尾巴的旌旗。扩展资料:1、旄字组成的词语有:庶旄(用以装饰旌旗的各色羽毛)、旄纛(古代帝王乘舆上用牦牛尾制成的用以翳蔽之物)、朱旄(古代车上的旗饰,用红色旄牛尾制成)、干旄(旌旗的一种。
以旄牛尾饰旗竿,作为仪仗)、郡旄(古代郡守出行时仪仗中的旄旗。借指郡守的职位)等。
2、节旄出塞例句:(1)在正史上只有寥寥数笔的昭君节旄出塞形成了绵延千年的文脉,历代以昭君为题材的文学创作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学现象,笔者称之为“昭君文学”。(2)绿珠坠楼,昭君节旄出塞,武则天权倾天下,也不禁看朱成碧,潸然泪下。
(3)今公又以秦兵节旄出塞,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公不若称病不出也。(4)昭君作为和平使者节旄出塞以后,汉朝与匈奴之间50年左右未爆发战争,边疆地区出现了“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人民炽盛,牛马布野”的和平景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