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高中文言文经典(高中生必背古文有哪些)
1.高中生必背古文有哪些
以下这些是 高中课本上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浴乎沂一段)
劝学 秋水 过秦论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师说 阿房宫赋(全文)
谏太宗十思书(十思一段和前一段)
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议论的一段)
项脊轩志(姗姗可爱一段)
长亭送别(3小段)
陈情表 赤壁赋 逍遥游 滕王阁序 (全文)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论述的长段)
报任安书(孙子膑脚一段)
屈原列传(屈原即黜 一段,渔父一段,还有一段忘了)
初中
陋室铭………………………………………… 刘禹锡
爱莲说………………………………………… 周敦颐
桃花源记…………………………………………陶源明 (全文)
五柳先生传 三峡 小石潭记 与朱元思书 始得西山宴游记 醉翁亭记(了解)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
岳阳楼记…………………………………………范仲淹 (全文)
出师表…………………………………………诸葛亮
2.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有:声声慢(寻寻觅觅)、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永遇乐(千古江山)、扬州慢并序、长亭送别(节选)、逍遥游(节选)、劝学(节选)、屈原列传(节选)、陈情表、滕王阁序(节选)、师说、阿房宫赋、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前赤壁赋氓、离骚(节选)、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对酒当歌)、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山居秋暝、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兵车行、蜀相、客至、登高、登岳阳楼、石头城、琵琶行序、李凭箜篌引。过华清官(长安回望绣成堆)、锦瑟、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雨霖铃(寒蝉凄切)、桂枝香(登临送目)、念奴娇(大江东去)、鹊桥仙(纤云弄巧)。
扩展资料:我国的古典诗文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美德与情操,是融汇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学等诸多知识的结晶,兼容了德育、智育、美育等功能。同时,经典古诗文又是中国文化的最好载体。
大量阅读古诗文,必将受到民族精神的感召。优秀的传统文化必将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必将帮助我们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高中生必背文言文40篇。
3.高中生必备的古文
高中必背文言文二十篇 一、寡人之于国也 二、劝学 三、逍遥游 四、邹忌风齐王纳谏五、过秦论 六、屈原列传 八、陈情表 九、兰亭集序 十一、谏太宗十思疏 十二、滕王阁序十三、师说十四、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暧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廓;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十五、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 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十六、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及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
4.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有哪些?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有:声声慢(寻寻觅觅)、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永遇乐(千古江山)、扬州慢并序、长亭送别(节选)、逍遥游(节选)、劝学(节选)、屈原列传(节选)、陈情表、滕王阁序(节选)、师说、阿房宫赋、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前赤壁赋氓、离骚(节选)、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对酒当歌)、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山居秋暝、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兵车行、蜀相、客至、登高、登岳阳楼、石头城、琵琶行序、李凭箜篌引。过华清官(长安回望绣成堆)、锦瑟、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雨霖铃(寒蝉凄切)、桂枝香(登临送目)、念奴娇(大江东去)、鹊桥仙(纤云弄巧)。
扩展资料:我国的古典诗文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美德与情操,是融汇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学等诸多知识的结晶,兼容了德育、智育、美育等功能。同时,经典古诗文又是中国文化的最好载体。
大量阅读古诗文,必将受到民族精神的感召。优秀的传统文化必将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必将帮助我们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高中生必背文言文40篇。
5.高中语文经典文言文
(一)古文 1、孟轲《寡人之于国也》(必修四 )
2、荀况《劝学》(节选:从“君子曰”到“用心躁也”)(必修一)
3、庄子《逍遥游》(节选:从“北冥有鱼”到“而后乃今将图南”)必修五
4、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从“廉颇曰”到“为刎颈之交”)必修三)
5、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从“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到“难为俗人言也”)(必修五 ) 6、王勃《滕王阁序并诗》(节选:从“时维九月”到“岂效穷途之哭”)(必修四 )
7、韩愈《师说》(必修一 )
8、杜牧《阿房宫赋》(必修二 )
9、欧阳修《秋声赋》(节选:从“余曰”到“物过盛而当杀”)(必修四 )
10、苏洵《六国论》(节选:从“齐人未尝赂秦”到“是又在六国下矣”)(必修二 )
11、苏轼《赤壁赋》(必修一 )
《论语》 1、《为政以德》2.1、2.3、13.6章和16.1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至“而在萧墙之内也”部分。
2、《克己复礼》12.1、3.1、16.2、13.3章。
4、《知其不可而为之》18.5章和18.7章中的“子路曰”至该章结束部分。
5、《仁者爱人》1.6、5.26两章。
6、《君子之风》15.9、4.16、6.11、7.16、7.19、6.23、8.7章。
7、《周而不比》2.14、16.4、15.23、12.24章。
8、《诲人不倦》7.8、11.22章。
9、《高山仰止》17.4、9.11章。
10、《沂水春风》“‘点!尔何如?’ …… ‘吾与点也!’”
11、《中庸之道》11.16、13.23、13.24、17.13章。
(二)古诗词曲 1、《楚辞》——《渔父》(必修五 )
2、李白——《蜀道难》(必修四 )
3、杜甫——《登高》(必修四 )
4、白居易——《琵琶行》(必修四 )
5、李商隐——《锦瑟》(必修四 )
6、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必修四 )
7、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必修四)
8、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必修四 )
9、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必修二 )
10、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必修四 )
1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必修二)
12、王实甫——《长亭送别》(节选:【端正好】【滚绣球】【一煞】【收尾】)必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