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的文言文(鼓励的文言文句子)
1.鼓励的文言文句子
鼓励人心的古文句子1.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2.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3. 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陆游4.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5.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训俗遗规》6. 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
——《练兵实纪•刚复害》7.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8.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9. 丈夫不报国,终为贫贱人。——陈恭尹《射虎射石头》10.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11. 。——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12.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渔夫》13.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14.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15.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诸葛亮16. 命为志存。——朱熹17.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18.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19.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增广贤文》20.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2.用古文表达对孩子的寄语
1、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专利:集中,散逸:分散。这是颜之推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
2、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要教导媳妇最好在初入门,要教好儿子最好在孩提时。
3、天下之本在家。汉·荀悦《申鉴·政体》天下的根基在于家庭。
4、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唐·韩愈《师说》如果爱护自己的孩子,那就要选择老师来教育他。
5、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清·梁启超《论幼学》人生百年,建树立足在于幼年所受的教育。
6、爱子教之以义方。《左传·隐公三年》慈爱子女,要教育他们行事应遵守的规矩法度。
7、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道:道义,正道。
适:正是。不从道义上爱护一个人,正是害了他。
8、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导之以道而勿强。《荀子·大略》君子对于自己的子女,喜爱他们而不表现在脸上,使唤他们而不优以辞色,用道理诱导他们而不强制压服。
9、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成:成才。
要想成就功业,必须家里有好的父兄,外有严格的师友。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 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2、《洗儿戏作》宋 苏轼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3、《南园十三首》(其五)唐 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4、《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宋 辛弃疾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柳先衰。
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
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5、《题弟侄书堂》唐 杜荀鹤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3.鼓励学习的古文有哪些?越全越好!谢谢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这是令人疑惑的!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读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聚在一起嘲笑他。问他们(为什么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之道的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同行,那么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十七岁,喜欢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记都普遍学习,不被耻于从师的世俗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之道,写《师说》送给他。
4.表达“鼓励孩子”的古诗词有哪些
1.长歌行 两汉: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2.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3.金缕衣 唐代:佚名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惜取 一作:须取)
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 一作:有花)
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4.满江红·写怀 宋代: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 通:阑)
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四周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 一作:壮士;兰山缺 一作:兰山阙)
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我要从头再来重新收复旧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阙。
5.明日歌 明代:钱福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等的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我的一生都在等待明日,什么事情都没有进展。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若 一作:苦)
世人和我一样辛苦地被明天所累,一年年过去马上就会老。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早晨看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坠落才是真生活。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版本一 钱鹤滩)
百年来的明日能有多少呢?请诸位听听我的《明日歌》。
5.给十岁孩子激励的古诗文
激励人的古诗词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34、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3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3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3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4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4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4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4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4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4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49、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5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5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5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5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5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5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5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王霸传)5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5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59、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60、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6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6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6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6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6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刘备)66、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西晋·陈寿·三国志)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6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69、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南朝·萧铎)7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7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7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太宗·赠萧禹)7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7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7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7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论诗)77、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唐·李白·上李邕)7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7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8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8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82、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