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文言文通假字(八年级下册语文古文中的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通假字)

1.八年级下册语文古文中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

、通假字 窥谷忘反(通“返”,返回,回去)2、古今异义词 一百许里(古义为“左右”,表示约数;今常指“应允”,“许多”,“或者”等。)

鸢飞戾天者(古义为“到,到达”,今常指“罪过”或“乖张”。) 经纶世务者(古义为为“筹划,治理”,今常指“政治规划”。)

3、一词多义 绝 天下独绝 (形容词,绝妙。) 猿则百叫无(动词,停止。)

上 负势竞上(动词,向上) 横柯上蔽(方位名词,上边,上面) 百 一百许里(数词,十的十倍) 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4、词类活用 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 任意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往东往西漂流) 急湍甚箭(副词用作动词,快) 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 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轩,争着向高处伸展。邈,争着向远处伸展) 《五柳先生传》1、古今异义词 因以为号焉(古义为“以之为,把它作为”,两个词,今常用作一个词,认为) 或置酒而招之(古义为“有时”,今常用作连词,表选择关系) 造饮辄尽(古义为“往,到”,今常指“创造,制作”等)2、一词多义 如 亲旧知其如此(动词,像) 晏如也(名词,……的样子) 得 家贫不能常得(动词,得到) 忘怀得失(名词,得到的(东西))3、词类活用 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旧友,故友) 《马说》1、通假字 才美不外见(通“现”,显露,表现)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养) 其真无马邪(通“耶”,吗) 食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2、古今异义词 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为“有时”,今常作连词,表选择关系) 执策而临之(古义为“马鞭子”,今常指“政策、决策”等)3、一词多义 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量词,顿,餐)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 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动词,能够) 虽有千里之能(名词,才能,能力) 策 策之不以其道(动词,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名词,马鞭子)4、词类活用 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用作动词,行千里)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帮作动词,用鞭子打) 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使……尽,竭尽) 《送东阳马生序》1、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能“披”,披着)2、古今异义词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古义为“问”,今常指“敲”等) 媵人持汤沃灌(古义为“热水”,今常指“汁水”等) 略无慕艳意(古义为“欣羡”,今常指“鲜艳,艳丽”等) 日再食(古义为“两次”,今常指“又,再次”等)3、一词多义 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动词,担心) 无冻馁之患矣(名词,忧患) 故 故余虽愚(连词,所以)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副词,特意) 质 援疑质理(动词,询问) 非天质之悲(名词,资质) 至 色愈恭,礼愈至(形容词,周到) 至舍(动词)4、词类活用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动词用作代词,此,这) 腰白玉之环(名词用作动词,腰挂) 《小石潭记》1、古今异义词 全石以为底(古义为“以之为,以全石作为”,今义指“认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为“约,大约”,今常作能愿动词,可以) 崔氏二小生(古义为“年轻人”,今常作戏曲用语)2、一词多义 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词,由) 隶而从者(动词,跟从,跟随) 见 下见小潭(动词,显现,呈现) 明灭可见(动词,看见)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明灭可见(副词,可以) 差 参差披拂(形容词,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3、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西) 近岸(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 潭中鱼可百许头(动词用作副词,约,大约) 日光下澈(形容词用作动词,照射) 斗折蛇行(两个词均为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用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凄神寒骨(两个词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凄凉;使……寒冷) 《岳阳楼记》1、通假字 百废具兴(通“俱”,全,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嘱托)2、古今异义词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古义为“做州郡的太守”,今常指“守卫、守护”等) 越明年(古义为“到”,今义为“超过”) 越明年(古义为“第二年”,今常指“今年的下一年”) 则有去国怀乡(去,古义为“离开”,今常指“到,往”。

国,古义为“国都,京城”,今常指“国家”) 至若春和景明(古义为“日光”,今常指“风景、景色”等) 沙鸥翔集(古义为“栖止,鸟停息在树上”,今常指“聚集、集中”等) 微斯人(古义为“无,没有”,今常指“微小、略微”等)3、一词多义 则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相当于动词,是,就是) 然则北通巫峡(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那么”)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连词,就) 极 北极潇湘(动词,尽,到达) 此乐何极(动词,穷尽) 一 在洞庭一湖(无实义,起强调作用) 一碧万顷(数词,一片) 而或长烟一空(副词,全)4、词类活用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太守)用做动词,做州郡的长官,即做太守。) 此则岳阳楼之。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文言文通假字积累,文言文常见通假字

2.七年级上语文古文的通假字词类活用有哪些?速回!!!紧急!!1 爱

通假字 1、项为之强 “强”(jiāng) 通“僵” 《童趣》 2、不亦说乎 “说”(yuè) 通“悦” 《〈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rǔ) 同“汝” 《〈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论语〉十则》 5、一切乌有 “乌”(wū) 同“无” 《山市》 6、裁如星点 “裁”(cái) 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 词类活用 1、鞭数十 “鞭”名作动“用鞭子打” 2、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做状语“按时、时常” 3、楼渐低 “低”形容词做动词“降低” 4、友人惭 “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5、近塞上之人 “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6、家富良马 “富”形容词作动词“有很多”。

通假,文言文

3.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不:同“否”;不。

副词。“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动词。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当:通“挡”;抵挡。动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

动词。“一夜飞度镜湖月\"' 而:通“尔”;你。

人称代词。“某所,而母立于兹。”

反:同“返”返回。动词。

“人穷则反本。” 奉:同“捧两手托着。

动词。“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浆的瓦器。名词。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拂:同“弼”;辅弼。

动词。“入则无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名词。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将七年级所有的文言文归类整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

通假字 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 “强”(jiāng) 通“僵” 《童趣》 2、不亦说乎 “说”(yuè) 通“悦” 《〈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女”(rǔ) 同“汝” 《〈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 “见”(xiàn) 通“现” 《西江月》 6、一切乌有 “乌”(wū) 同“无” 《山市》 7、裁如星点 “裁”(cái) 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 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bān) 通“攀” 《伤仲永》 10、贤于材人远矣 “材”(cái) 通“才” 《伤仲永》 11、对镜帖花环 “帖”(tiē) 通“贴” 《木兰诗》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yé) 通“耶” 《孙权劝学》 13、孰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 《两小儿辩日》 14、满坐寂然 “坐”(zuò) 通“座” 《口技》 15、止有剩骨 “止”(zhǐ) 通“只” 《狼》 词类活用 七年级(上) 1 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B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4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七年级(下) 5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6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同上)(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非凡。 7 父利其然也。

(同上)(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8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同上)(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9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10 会宾客大宴。

(《口技》)(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11 不能名其一处也。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12 其一犬坐于前。

(《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 13 一狼洞其中。

(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14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同上)(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 一词多义(这个是全初中的)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

(“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

5.在文言文中,所有的通假字整理

通假字一网打尽——最新最全高考文言文通假字大全1.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2.虽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3.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犹如,如同)4.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6、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7、"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 同"座"; 座位。名词。)

8.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9.五万兵难卒合.(卒: 通"猝", 仓猝。

形容词。)10.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 1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同“畔”)12.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莫,同“暮”,年末)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 同"暮"; 日落的时候,晚上。

名词。1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濯: 通"浊" 肮脏,水不清。形容词。)

14.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措施) 15.忳郁邑余挓傺兮。

(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16.伏清白以死直兮。(伏,通“服”,保持) 17.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遭受)。18.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彰”)19.椎床便大怒。(椎,通“捶”,捶打)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第一个椎: 通"锤", 兵器。名词。

第二个椎: 通"锤",用铁锤20.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软结实) 21.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叮咛”) 22.虽与府吏要。(要,通“邀”,约) 23.摧藏马悲哀。

(藏,通“脏”,脏腑)24.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吾灵尚依旁汝也。

"旁: 通"傍" 依附,接近,动词。25.契阔谈燕。

(燕,通“宴” 饮宴、玩乐)燕: 通"宴"; 安逸,安闲。形容词。

燕坐于华堂之上。26.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已: 同"以" 。

"从此已去,勿复如是!"已: 同"矣", 了。语气助词。

“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价。难已 ” "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27.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28.夫晋,何厌之有。“暴秦之欲无厌。”

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 (厌,通“餍”,满足。)

29.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30.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31.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以大知而察及迩言。

"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 通"智",,聪明,智慧。

名词。32.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欺凌。) 33.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以,通“已“,已经。) 34.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辞决而行" (决,通“诀”诀别。)35.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庭,通“廷”) 36.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奉,同“捧”) 37. "图穷而匕首见。

" "信义安所见乎?" "风吹草低见牛羊。"见: 同"现" 暴露,呈现,露出来。

动词。"路转溪头忽见。

"见: 同"现": 出现。动词。

"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见: 同现"; 现在。副词。

38.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反,通“返”,返回。)

39.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惊恐或情绪过分激动。

形容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

" "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振: 通"震"; 震动。

动词。""大命将泛,其之振救。

"振: 同"赈"; 救济。动词。

40.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 同"旋"; 回转、掉转,动词41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咨: 同"谘"; 询问。动词。

42.皆为龙虎,成五采。(采,通“彩”,颜色,色彩) 43.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44.列缺霹雳。

(列,通“裂”)45.西当太白有鸟道。 (当,通“挡”,阻挡,遮拦)46.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匪,通“非”,不) 47.曲终收拨当心画。 (画,通“划”)48.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通“只”,只是,不过)"系向牛头充炭直。

" "昂其直,居为奇货。"玉盘珍羞直万钱。

直: 通"值"; 价钱,代价。名词。

乐国乐国,爱得我直。直: 通"值"; 价值,引申为公正的待遇。

史进道:“直什么? ” 直: 通"值"; 值得。动词。

49.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

50属予作文以记之属: 同"嘱"; 嘱托、托付。动词。

51.鞣以为轮。(鞣,通“煣”,使——弯曲)52.约纵离衡。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通“纵”, 合纵,联合抗秦。“衡”通“横”)53. 故其畜积足恃。

畜: 通"蓄"; 积聚,储藏。动词。

54.陈利兵而谁何。 (何,通“呵”,呵问。)

55.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56.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崛起,兴起。)

5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同“拣”;挑选。

动词58.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其级七千有余。" (有,通“又”连词,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有: 同"又"; 更。

副词。 "殆有甚焉。

"有: 。

6.急求语文初一上册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1、项为之强 《童趣》——强通僵,僵硬。

2、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说通悦,高兴。 3、诲女知之乎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十则》——知通智,智慧、聪明。 5、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见通现,出现。

6、一切乌有 《山市》——乌通无。 7、裁如星点 《山市》——裁通才。

8、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0、贤于材人远矣 《伤仲永》——材通才,才能。 11、对镜帖花环 《木兰诗》——帖通贴,粘贴。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邪通耶,语气词。 13、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知通智,智慧、聪明。

14、满坐寂然 《口技》——坐通座,座位,此处指座上的人。 15、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初三文言文通假字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