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犹报国文言文(表示爱国情怀的文言文)
1.表示爱国情怀的文言文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示儿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一些诗句:1.死去无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 儿(陆游) 2、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陆游) 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5.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 愤(陆游) 6.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关山月》陆游 7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陆游 8、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金错刀行》陆游 9、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陆游 10、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陆游 11、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陆游 12、“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陆游《陇头水》) 1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病起书怀》) 1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6、“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鹧鸪天》 17.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辛弃疾) 18.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辛弃疾) 19.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辛弃疾)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 21.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 《水龙吟》辛弃疾 22、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 23、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辛弃疾 24、“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杨济翁 2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乌江》) 2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满江红 (岳飞) 27、“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岳飞 28、“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 29、“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岳飞 30、.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 临 安 邸(林升) 31、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读陆放翁集四首(梁启超) 3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3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策》) 3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3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3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 39、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 4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唐·李百药《元景安传》) 4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同上) 4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4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4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45、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
(唐·柳宗元《韦道安》) 46、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4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4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49、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50“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 51、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
(清·秋瑾《失题》) 52、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下列各小题长清僧 清
【答案】【小题1】A【小题2】B【小题3】D【小题4】A【小题5】(1)厮仆环问之/张目曰/胡至此/众扶归/入门/则粉白黛绿者/纷集顾问/大骇曰/我僧也/胡至此/家人以为妄/共提耳悟之。
(2)①僧人自己也不申辩解释,只是闭着眼不再说话。给(他)拿粗米饭(他)就吃,酒肉(他)就拒绝。
②公子推托因为有病倦怠,全都拒绝了他们,只是问道:“山东的长清县,(你们)知道它吗?” 【答案解析】【小题1】B物化:特指死亡;C戒:准备好;D勾当:办理,处理。【小题2】B均为代词,他。
A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C副词,于是;副词,才;D介词,用;连词,表并列。 【小题3】宾语前置句。
【小题4】B不是“当天”,而是第二天。C公子的夫人派仆人到长清寺院。
D不是“因为思念故里的情深意切”,是因为“性定”。【小题5】(1)每错3处扣1分。
(2)①译对“但” 字和“饷” 字各1分,译对大意给1分。但:仅仅,只是。
饷:动词,供给粮食。②译对“托”字和“悉” 字各1分,译对大意给1分。
托:推托;假托。悉:全,都。
【参考译文】山东长清地方,有位道业高深、品行纯洁的老僧,七十多岁了还很康健。一天,他突然跌倒起不来了,寺里的僧人跑过去抢救,一看已经圆寂了;而他并不知道自己已死,灵魂飘然而去,到了河南地界。
河南有个旧官宦世家的子弟,这天率领十几个骑马的侍从,架着猎鹰打兔子。忽然马受惊狂奔不止,公子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
这时老僧的灵魂恰好与公子的尸体相遇,倏忽而合,公子竟然渐渐苏醒过来。奴仆们围着他问讯,他睁开眼说:“怎么来到这里!”众人扶着他回了家。
公子进门,搽粉描眉的姬妾们,纷纷聚集过来看望慰问。他大惊说:“我是僧人,怎么来到了这里!”家人以为太荒唐,都扯着他的耳朵恳切开导,促使他醒悟。
他也不自我辩解,只是闭着眼不再说话。给他粗米饭才吃,凡是酒肉却拒绝。
夜里他独自睡觉,不和妻妾在一起。 几天后,他忽然想稍微走动一下。
家人都很高兴。出了房门后,他刚刚站定,就有几个仆人来到,拿着钱粮帐册,纷纷请他审理收支情况。
公子推托因为有病倦怠,全都拒绝办理,惟独问道:“山东的长清县,知道在哪里吗?”仆人们都回答说:“知道。”公子说:“我烦闷无聊,要去那里游览一下,快备办行装。
”众人说他病才痊愈,不应出远门,但他不听,第二天就出门上路了。到了长清,他见当地的风光景物犹如昨天一样。
不用烦劳问路,竟然到了佛寺。那老僧的好几个弟子见贵客来到,都非常恭敬地前来拜见。
公子就问道:“原来的老僧到哪里去了?”他们回答说:“我们的师父前些时候已经去世了。 ”公子又问老僧的墓地。
众僧引导着他前去,看了看那三尺孤坟,荒草还没长满。僧人们都不知这位公子是什么意思。
不久公子备马要走,嘱咐说:“你们的师父是个恪守戒律的僧人,他遗留下的手迹,应当谨慎地守护好,不要使它受到损害。”众僧很恭敬地答应了,公子这才离去。
回到家后,他木然呆坐,一点也不过问家务。过了几个月,公子出门自己走去,直到长清旧寺。
他对弟子们说:“我就是你们的师父。”众僧怀疑他说得荒唐,相视而笑。
老僧于是叙述了他还魂的经过,又说了自己生前的所作所为,全都符合事实。众僧这才信以为真,让他睡在原来的床上,仍像过去那样侍奉他。
后来公子家里屡次派车马来,苦苦地请他回家,他丝毫都不理会。又过了一年多,公子的夫人派管家来到长清寺院,赠送了很多东西。
凡是金银绸缎他一概不要,只收下一件布袍而已。公子的朋友中有人到了长清去寺院拜访他。
见他默然处之,心志坚定;虽年仅三十多岁,却总说他八十多年所经历的事情。 异史氏曰:“人死则魂魄必散,老僧骤逝,而魂飘千里,是其性定之故。
以我看来,死而复生,实不足为奇;其忽入纷华靡丽之乡,而终能绝人以逃世,才是可贵的。倘换个人,一睁眼,而兰麝熏心,巴不得死在这温柔富贵乡里,哪还记得本是出家之人。”
3.请高手帮忙把下面这段字翻译成文言文
火之神,中州人也,尚侠而好义。
力能扛鼎 ,才气过人。武威初,火出蛮夷,习其术,十载有成,常以自喜,未几,返。
见有妇人,止于道畔。见火,斥曰:汝贵为华夏,奈何与蛮夷共处之?火视之,容貌昳丽,非贼也,乃答曰:吾为炎黄裔,岂敢忘哉?入狄,所以报国家者!问曰:何以信?火以令示,其上篆曰:必吏。
必吏者,国之利刃也,因以为迹。女俶尔笑之:侯汝久亦!剑击之,火曰:汝峨眉子弟?峨眉投敌乎? 答曰:吾为必吏也,特候子~女复击之!魂体忽生紫气,如烟如雾,魂即隐去,女莫寻。
隐闻魂声自远至:吾已习得魔音嗜魂,即返中原,大白尔等惑国之径!不好意思 抄了3楼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