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八下语文文言文作者(愚公移山是谁的作品)
1.愚公移山是谁的作品
《愚公移山》: 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
③愚公移山面对的困难是: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④ 愚公移山解决方法是: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⑤愚公是怎样开始工作: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⑥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⑦愚公自信能移山的理由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或:“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⑧愚公移山的最终结果是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中智叟自作聪明劝愚公改变主意的句子是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⑨出自本文的成语: 愚公移山 ========================================= 《捕蛇者说》一文中点明文章主旨的一句是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 作者对当时苛酷的赋敛表示不满的句子是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
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作者的阶级局限的句子是: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2.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作者介绍
吴均(469~520年),又作吴筠,字叔庠,吴兴故鄣受荣里(今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西亩受荣村)人。
南朝齐梁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1]。
诗文自成一家,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
天监六年(506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临川王萧宏将他推荐给武帝,很受欣赏。
后又被任为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触犯武帝,书焚,并被免职。
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卒于普通元年(520年),时年五十二岁。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宋濂自幼家境贫寒,但聪敏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
他一生刻宋濂像,出自《晩笑堂竹荘画传》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
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朱元璋本欲杀戮,经皇后、太子力劝,改为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县),后谥文宪。
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一般认为宋濂於洪武四年因献诗“自古戒禽荒”一语激怒朱元璋,导致此祸。 明初明惠帝的忠臣,学者方孝孺,少时即师从宋濂。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1236—1283),男,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民族英雄。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
宋理宗宝佑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
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
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 人。
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
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
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晰宗亲政启用新党,苏轼又被一贬再贬,之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轼北返时在常州逝世。
当时为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享年六十六岁。高宗朝,赐太师,谥文忠。
他的思想出入儒道,杂染佛禅,既能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解,又能随缘自适,达观处世。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体验,也玉成了苏轼诗歌体裁多样,内容广博,立意新奇,呈现出「吞五湖三江」的气象。
他的一生政治讽谕诗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苏轼诗中数量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
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 赤壁怀古》」他写的绝句《题西林壁》也以富与理趣着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
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下册语文古文诗词谁有、请告诉我里面有
第四单元 19陈涉世家(司马迁) 20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21隆中对(陈寿) 22出师表(诸葛亮) 23词五首 望江南(梳洗罢)(温庭筠)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第五单元 24公输《墨子》 25《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6 鱼我所欲也 《孟子》 27《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28 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课外古诗词背诵 行行重行行 月下独酌(李白) 羌村三首(之三)(杜甫) 登楼(杜甫)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望月有感(白居易) 雁门太守行(李贺)。
4.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的课文
九年级下册:《桃花源记》 整理Q292603219
一、词语解释
缘溪行 沿着 落英缤纷 落花
甚异之 认为…诧异 豁然开朗 开阔的样子
俨然 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黄发垂髫 老人小孩 怡然 喜悦的样子
具答之 详尽 咸来问讯 都
率妻子邑人 妻子儿女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 再 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
延至其家 邀请 处处志之 作标记
欣然前往 高兴的样子 无问津者 渡口
二、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8、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0、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三、课文分析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 3、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4、甚异之
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5.北师大版的语文八年级上下册的古诗文
现在的八年级(2007秋入学初中生)2009年春期 八下上半期:《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下半期:第五单元 :《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2009年秋期 九上第一单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第二单元:《关雎》(关关雎鸠) 《蒹葭》(蒹葭苍苍)《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第三单元:《鱼我所欲也》第四单元:《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第五单元:《杂说(四)》(《马说》)韩愈《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第六单元:《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 2010年春期 九下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出师表》诸葛亮第三单元:《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第六单元:《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现在的七年级(2008秋入学初中生)2009年春期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 千古涛声《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第二单元 斑斓春色第三单元 慷慨正气《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第四单元 伟岸人格《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第五单元 逆流勇进第六单元 凌云心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 2009年秋期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 仰望苍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第二单元 生之机趣杂说(四)韩愈第三单元 临水骋怀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第四单元 读书妙悟孔子语录(《论语十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第五单元 原野放歌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第六单元 雨中沉思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八下,九上,九下与2009年入学初中生同) 2009秋新入学初中生课程标准推荐背诵古诗文北师大版语文教科书未选篇目教学建议七年级(上)第一单元 童年梦痕 第二单元 秋日撷英第三单元 亲情歌吟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第四单元 品行善恶 第五单元 生命礼赞第六单元 性灵愚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七年级(下)第一单元 千古涛声 第二单元 斑斓春色第三单元 慷慨正气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第四单元 伟岸人格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第五单元 逆流勇进第六单元 凌云心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八年级(上)第一单元 仰望苍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第二单元 生之机趣杂说(四)韩愈第三单元 临水骋怀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第四单元 读书妙悟孔子语录(《论语十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第五单元 原野放歌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第六单元 雨中沉思八年级(下)第一单元 科学之光第二单元 当代视线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第三单元 红色经典 第四单元 天人对话第五单元 花之君子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第六单元 历史智慧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九年级(上)第一单元 生活况味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第二单元 感悟艺术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第三单元 人生境界鱼我所欲也 孟子第四单元 机缘巧合关雎(关关雎鸠)诗经蒹葭(蒹葭苍苍)诗经第五单元 幽默三昧 第六单元 话里有话九年级(下)第一单元 悲悯人生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第二单元 个性光彩出师表 诸葛亮第三单元 草木有情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第四单元 叩问月亮第五单元 精神家园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第六单元 心灵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