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奂字休文文言文翻译(清白自守文言文中的孔奂的“清白自守”?)
1.清白自守文言文中的孔奂的“清白自守”?
南朝陈武帝永定二年(公元558年),会稽郡山阴县人孔奂出任晋陵太守.晋陵自南宋,南齐以后,一直是个较大的郡,虽几经盗寇骚扰,仍然是个殷实富足之地.在这里任职,对于那些贪婪的官员说,当然是一个肥缺.所以前后不少人在这里为官,都有贪沾公家财物的行为.唯独孔奂清白自守,妻子儿女都没有随他到晋陵去,只他一人单独赴任.不仅如此,他到任后,所得俸禄,常常用来赡养那些生活无靠的孤寡老人.晋陵郡的老百姓都很庆幸本郡来了这么一位太守,尊敬地称他为"神君".曲阿一家富户的主人殷绮,看到孔奂人为一郡之守,住的用的穿的都那么朴素节俭,以为他手头拮据,给他送来一套比较象样的衣服和一床毡被.孔奂答谢说:"太守的俸禄是很多的,怎么会买不起这东西呢 只是我看到郡中老百姓的生活还不富裕,所以才不敢使自己生活豪华.多谢您的美意了,但东西我却不能收下,愿以后也别再这样打扰麻烦您了."
由于孔奂注重品德修养,又十分干练,一个时期内在仕途上还算顺利.到陈宣帝太建八年(公元576年),孔奂已是南陈的侍中了,相当于宰相,握有选拔人才,黜百官的重权.有些人想走他的后门向上爬,他一概拒绝.即使是皇亲国戚,甚至那些公侯王子们,他也不肯通融.始兴王叔陵在湘州,曾几次私下活动,欲求宰相之职.这天,孔奂与陈宣帝议论起此事,颇对始兴王叔陵的行为不满,对陈宣帝说:"我认为象宰相这样的要职,考虑人选时应以品德是否高尚为根本,不一定非得是皇帝的后代或亲戚."陈宣帝表示同意他的意见.当时陈后主为东宫太子,他想让江聪为太子詹事,让管记陆瑜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孔奂,孔奂直言相告说:"江聪这个人,虽有晋朝潘岳,陆机那样的横溢的文采,却没有汉初商山四皓中东园公和绮里季那样的见识和才干,让江聪辅佐东宫,我认为很难达到辅佐的目的."陆瑜把这些话原原本本地说给了陈后主,陈后主为此对孔奂怀恨在心,并亲自把想让江聪任太子詹事的事问陈宣帝说了,陈宣帝竟然同意了陈后主的意见.孔奂听说后立即进谏说:"江聪是个文人,如今皇太子并不缺乏文才,何必借重于江聪!依我之见,应当选择品行敦厚又有政治主见的人辅佐太子."陈宣帝问他说:"依你所言,谁比较合适 "孔奂说:"都官尚书王廓,世世代代德行操守都很有名声,他本人又才识过人,是较合适的人选."当时陈后主也在旁边,连忙阻止说:"王廓是王泰的儿子,不可居太子詹事之职."孔奂又上奏说:"南宋范晔即范泰之子,也曾任太子詹事之职."陈后主听了他这番话,仍然坚持已见,极力向陈宣帝陈述他的理由,陈宣帝最后还是听从了陈后主的意见,结果江聪成了陈后主身旁的要人,陈后主即位后又成了宠臣.最后南陈江山丧落在陈后主手中,与这件事极有关系.如果陈后主或陈宣帝听从孔奂的意见,那么后陈的历史恐怕是要另写的.
2.帮忙翻译下《陈书.孔奂传》的几个句子
孔奂,字休文,是会稽郡山阴县人。
孔奂几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被叔父孔虔孙收养。很好学,善于写文章,经史及诸子百家的著作,没有不通读过的。
州里荐举孔奂为秀才,参加射策考试,成绩优异。后进入朝廷为尚书仓部郎中,转任仪曹侍郎。
当时左民尚书沈炯被匿名信所诽谤,将要被判重刑,事情牵连到朝廷中枢机关,人人都心怀忧惧,孔奂在朝廷上发表议论辩审这件事,最后终于弄清楚了。丹阳尹何敬容因为孔奂刚直不阿,请求补孔奂为功曹史。
京城被侯景攻陷后,侯子鉴命令把孔奂的脚镣手铐去掉,命他主管文书工作。有人劝说孔奂道:“现在是乱世,人人都想苟且偷生,免于灾祸,这些异族之徒全不懂得道理,您又怎能以节义来抗拒他们?”孔奂说:“我的生命存在,即使不能为大义而死,但又怎么可以献媚讨好凶恶不善之人,以求得保全自己?”不久因为母亲去世,悲伤异常以至于毁损身体.超过了礼法的要求。
高祖受禅即位后,孔奂转任太子中庶子。永定二年,授为晋陵郡太守。
孔奂清白自守,妻子儿女都不赴任所,惟自己一人乘单船到达郡治所在地,所得的官俸,随即分给赡养孤寡之人。当初,世祖在吴中,听说孔奂能妥善地处理政务,等到继承帝位后,征召他为御史中丞,兼领扬州大中正。
孔奂性格刚直,善于推理,多次弹劾官吏的过失罪责。朝廷官员对他很是敬怕。
孔奂深晓治国的纲领要旨,每次陈述上奏,皇上没有一次不称好的。朝廷百司所积压或难解决的事,都托请孔奂决断。
天嘉四年,重授他为御史中丞,不久又任五兵尚书。散骑常侍、大中正不变。
这时候世祖患病,朝廷的很多事,都委托仆射到仲举同孔奂一起决定。世祖曾对孔奂等人说:“现在三方鼎立对峙,人民未得安宁.天下的事很多,应该要有一位年长的君主。
我想近则效仿晋成公,远则弘扬商朝的方法,你等必须遵照我的意思去做。”孔奂流着眼泪抽泣着说:“陛下只是饮食不大正常,很快就会痊愈恢复,皇太子正当盛年,圣明的品德一天天隆厚,安成王有皇弟的地位尊严,足能够像周公旦那样成为皇帝的辅政大臣,陛下若有废太子而立他人之心,恕臣子们只知道忠诚而不明事理,不敢按照您的意思去做。”
世祖说:“古代坚持正道坚守原则的遗风,又在你的身上看到了。”天康元年,遂起用孔奂为太子詹事。
世祖驾崩后.高宗即位。孔奂在职任上清廉俭朴,对不当之处进行了很多改正,高宗对此很赞赏。
孔奂性格很耿直,对私相瞩托之事一概回绝,即使尊贵如太子,重臣如公侯,对他感情相加,也不为此屈服。至德元年去世.当时七十岁。
3.征集高中课外文言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孔奂,字休文,会稽山阴人也。奂数岁而孤,为叔父虔孙所养。好学,善属文,经史百家,莫不通涉。州举秀才,射策高第。入为尚书仓部郎中,迁仪曹侍郎。时左民郎沈炯为飞书所谤,将陷重辟,事连台阁,人怀忧惧,奂廷议理之,竞得明白。丹阳尹何敬容以奂刚正,请补功曹史。京城陷,子鉴命脱桎梏,令掌书记。或谏奂曰:“当今乱世,人思苟免,獯羯无知。岂可抗之以义?”奂曰:“吾性命有在,虽未能死,岂可取媚凶丑,以求全乎?”寻遭母忧,哀毁过礼。高祖受禅,迁太子中庶子。永定二年,除晋陵太守。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旁舟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初,世祖在昊中,闻奂善政,及践祚,征为御史中丞,领扬州大中正。奂性刚直,善持理,多所纠劾,朝廷甚敬惮之。深达治体,每所敷奏,上未尝不称善,百司滞事,皆付奂决之。天嘉四年,重除御史中丞,寻为五兵尚书,常侍、中正如故。时世祖不豫,台阁众事,并令仆射到仲举共奂决之。世祖尝谓奂等曰:“今三方鼎峙,生民未义,四海事重,宜须长君。朕欲近则晋成,远隆殷法,卿等须遵此意。”奂乃流涕欺欷而对曰:“陛下御膳违和,痊复非久,皇太子春秋鼎盛,圣德日跻,安成王介弟之尊,足为周旦,阿衡宰辅,若有废立之心,臣等愚诚,不敢闻诏。”世祖曰:“古之遗直,复见于卿。”天康元年,仍用奂为太子詹事。世祖崩,高宗即位。奂在职清俭,多所规正,高宗嘉之。奂性耿介,绝请托,虽储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终不为屈。至德元年卒,时年
七十。
(节选自《陈书·孔奂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将陷重辟 重辟:重刑
B.子鉴命脱桎梏 桎梏:脚镣手铐
C.时世祖不豫 不豫:处境艰难
D.皇太子春秋鼎盛 春秋:年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莫不通涉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4.跪求一篇文言文翻译
在下愚钝,遍索网络不得,呜呼!劳吾筋骨,定得以报垂青! 下面是一字一字敲上的,谢谢不求,希望有所帮助! 召诰 周成王在丰邑,打算迁都到洛邑,于是便委派召公先去勘察宗庙、宫室、朝市的 地址。
史官记录下这桩史实,撰写出《召诰》。 二月十六日后的第六天,即乙未日这一天,成王一大早就从镐京出发,步行到了 丰邑,去文王庙祭告文王。
太保召公在周公之前,赴洛地勘察宗庙、宫室、朝市的地址。这时是三月丙午日 即初三,月牙儿刚刚放出清辉。
过了三天到了戊申日即三月初五,太保于清晨到 达洛邑,卜问预选的地址是否合适。占卜之后,太保得到了吉兆,于是开始动工 营造。
过了三天到庚戌日即初七,太保便率领众殷民,在洛水流入黄河的地方测 量宗庙、宫室、朝市的方向位置。又过了五天到佳音日即十一日,各处的位置就 确定了。
次日,也就是一毛日即十二日。周公早晨一到洛地,就全面视察新邑的营建工程 。
过了三天,也就是意思日即十四日,在南郊以牺牲祭天,用了两头牛。第二天 戊午日即十五日,又在新邑举行了社祭,用了一头牛,一只羊和一头猪。
又过了 七天,也就是甲子日即二十一日,周公就在造成发布了公告,命令殷民,以及侯 服、甸服、男服各诸侯国的国军都参加营建洛邑。向殷民下达命令之后,殷民便 大举动工了。
太保和各国国君出来取了玉帛等礼品,又走进去进献给周公。太保说:“请接收 我们跪拜磕头的大礼吧!谨禀报我王,我们一定遵从您的旨意,告诫殷商遗民和 任用殷商旧臣。”
“哎呀!皇天上帝改变了天下的元首,从而结束了大国殷商的国运。在这种情况 下,大王承受了治理天下的大命,虽然负责无穷无尽,但是忧患也无穷无尽。
哎 呀!这怎么能够不谨慎呢? "虽然上天早就打算结束大国殷商的国运,但是这个殷国的众位圣明的先王还在天 上,因而殷商后来的君王和臣民,还能够承受天命。到了殷王受的末年,明智的 人都隐匿起来了,小民都离家行役,百姓痛苦极了。
男人都背着或者抱着他们的 儿女,扯着或者扶着他们的妻子,悲伤地呼告上苍,诅咒殷王,希望他早点灭亡 ,以求跳出灾难的深渊。哎呀!上天也哀怜四方百姓,就把它关怀、抚爱百姓的 使命由殷商转移给我周。
大王啊,请您赶快敬重德政,以回报上天的美意! “追溯古代的历史,可知先民夏族,上天教导我们顺从贤人,努力考求天意,可是现在已经丧失了上天赋予的大命。如今再看看殷族,上天同样教导他们顺从贤人,努力考求天意,可是现在也已经丧失了上天赋予的大命。
而今,您这个年轻人继承了王位,却没有识多见广的老成仁能够辅佐您,去考求我们先王的德政,更何况考求天意呢? “哎呀!我王虽然年轻,单毕竟是天子啊!使命非常重大。重要的是能够很好地治理百姓,使天下和谐安定。
如今国运非常可喜,大王及早开始了营建洛邑的大事;这是由于他看到并警惧殷民人心险恶,难于治理,便去向上天求卜,而后就在天下的中心带营建新都,以便很好地治理国家。 “姬旦对我说过:‘要营建一座大邑,建成以后,再举行祭祀皇天的大典,就能够请我们的始祖后稷配享从祀,跟天神和地祗一起接受恭敬地祭祀,并且能偶这个中心之地治理天下。
由于大王遵照既定的天意治理百姓,如今才有这样的喜庆之事。’大王要先行治理、开到殷商移臣,使我们亲赴我们周国的治事诸臣,以调节、和顺他们的性情,使他们天天有所长进。
“大王治理群臣,首先应当以谨慎自处,因此不可不重视自己的德行。 我们不可不以夏代为鉴戒,也不可不以殷代为鉴戒。
我不敢妄断夏人承受天命,究竟经历了多长时间;我也不敢妄断夏人的国运,不会长久。我只知道,由于不重视自己的德行,他们才早早就丧失了从上天那里承受的大命。
同样的,我不敢妄断殷人承受天命,究竟经历了多长时间;我也不敢妄断殷人的国运,不会长久。我只知道,由于不重视自己的德行,他们才早早就丧失了从上天那里承受的大命。
如今,大王继承了治理天下的大命,我们也就应当想想这两个朝代国运兴衰的原由,借鉴他们失败的教训,继承它的成就的功业。 ”大王初理政事。
哎呀!这好象教养小孩子一样,没有不再他情欲初生、开始成人的时候,就亲自传授给他明哲教导的。如今上天所给予的,是明哲的教导,是吉祥,是凶险,是承年,是短岁,均不可知;所知道的,只是如今大王初理政事,就营建新邑,以及大王如今应当赶快敬修自己的德行!希望大王恭行德政,以祈求天命永长,历久不衰。
“愿大王不要让百姓放纵自己而不守法度,也不要滥施刑罚来惩治百姓,要用引导的方法治理百姓,这样才会取得成功。愿大王位居天子之位,而有圣人的大德,成为世人的楷模,让百姓普遍效法,把您的美德光大于天下。
这样,君勤政于上,民忧国于下,或许可以说,我们承受天命,会象夏代这样久长,不止殷代这样短暂。愿大王和臣民能够永远承受天命。”
召公行了跪拜磕头大礼之后,说:“小臣我要跟殷商遗臣、遗民和各友邦的臣民,坚定地接受大王威严的命令,弘扬大王的美德。大王终于做出营建洛邑的决策,这样你的大德也就显得更加光辉。
我不敢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