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师帖文言文(古代拜师帖式怎样写)

1.古代拜师帖式怎样写

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傅”、“投师如投胎”。

有的行业,一入师门,全由师傅管教,父母无权干预,甚至不能见面。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加以确认和保护。

一般拜师礼仪分成四个程序。 第一,拜祖师、拜行业保护神。

表示对本行业敬重,表示从业的虔诚,同时也是祈求祖师爷“保佑”,使自己学业有成。 第二,行拜师礼。

一般是师傅、师母坐上座,学徒行三叩首之礼,然后跪献红包和投师帖子。 第三,师傅训话,宣布门规及赐名等。

训话一般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规,勉励徒弟做人要清白,学艺要刻苦等。

拜师帖文言文的怎么写,中医拜师帖文言文,拜师帖范文文言文

2.高允传译文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

高允,字伯恭,渤海郡人。

高允很小就成为孤儿,早熟,有非凡的气度,清河人崔玄伯见到他后极为惊异,赞叹道:“高允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神情文雅俊朗,如镜子闪光一般,将来必定是一代人杰,只可惜我见不到了。”十几岁时,为祖父奔丧,回到家乡,把家产交给两个兄弟管理,而自己作了和尚,法名法净。

不久就还俗了。他生性喜欢文史典籍,身背书籍,远到千里之外拜师求学,学有所成,精通儒家经典和天文历法占卜等,特别喜欢《春秋公羊》。

魏世祖召高允谈论刑法和政务,高允的话很合世祖的心意。于是世祖问:“国家众多事务中,哪一件是首先应该做的?”这时国家常占据良田而且京城中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很多,高允于是说:“我从小出身微贱,知道的只是种田,请允许我讲一讲农事。

古人说,方圆一里地有田地三顷七十亩,方圆百里就有田三万七千顷。如果辛勤耕地一亩就多收三斗,不辛勤每亩就少收三斗。

方圆百里一减一增,粮食就有二百二十万斛之数,况且这么广大的天下呢 ?如果官府和百姓都有储备,即使遇上荒年又有什么可担忧呢 ?”世祖认为他说得好,于是就解除了田禁,把良田都拿出来分给百姓。 辽东公翟黑子受世祖宠信,奉命出使并州,接受了下级一千匹布的贿赂,不久被发觉。

黑子向高允请教应付的办法,说:“皇上问我,我是坦白自首呢,还是隐瞒 ?”高允说:“你是皇上身边的宠臣,回答皇上问话应该忠实,这又能表明自己忠诚,治罪之事肯定不用担忧。 ”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都说主动讲实话,治罪是很严重的,应该隐瞒这些事。

黑子认为崔览等人和自己亲近,反而对高允怨怒,说:“按你说法,是诱骗我去死,你多么不正派啊 !”于是和高允继绝了关系。黑子因为不老实回答皇上被世祖疏远了,后来终于获罪被杀。

给事中郭善明,性情奸诈,想表现自己的才能,就怂恿高宗大造宫室。高允劝谏说:“从前太祖如果建造宫室,不趁着农闲时,是不建造的。

现在建国已久,宫室已经齐备,永安前殿完全可以用来使各国朝见,西温室完全可以使皇上用来安居,紫楼上登高远望,完全可见远近之风景奇观的壮丽殿堂应该慢慢来完成它,不可一时实现。 计算一下,砍伐木材,运土石及各种杂工要二万人,又有人充当工匠,老人孩子送饭,总计要四万人,半年才能完成。

古人有句话:“一个男人不种田,就有人受他的饥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有人因她而受饥寒。况且几万人,那荒废损耗的数量,也就很多了。

用古人的道理来推论,有今人的事实来证明,都是这种结果。 这的确是圣明的君主应该考虑的。”

高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文言文,拜师

3.求25篇超短文言文求25篇超短文言文

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

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阙;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义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参考译文:房玄龄向唐太宗禀奏:“我查看了仓库里的盔甲兵器,远远胜过隋朝。”唐太宗说:“武器装备确实不可缺少,但是隋炀帝的武器难道充足吗?最终他还是失掉了天下。

如果你们尽心尽力使百姓平安,这就是我的真正的武器装备啊。”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

旋:转弯。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

犯:碰到。⑤柁:同“舵”。

译文: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

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 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

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 可能吗?”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1浮梁:浮桥。2维:系,连结。

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

5权衡:秤锤秤杆。 翻译:宋时曾建浮桥,并铸八头铁牛镇桥。

治平年间河水暴涨,冲毁浮桥,铁牛沉入河底。官员悬赏能使铁牛浮出水面的人。

有个叫怀丙的和尚建议,将铁牛固定在两艘装满泥土的大船中间,用勾状的巨木勾住牛身,这时慢慢减去两船的泥土,船身重量减轻,自然浮起,连带也将铁牛勾出水面。 转运使(官名,掌军需粮饷、水陆转运)张焘(字景元)赐给和尚一件紫色袈裟,以示嘉奖。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从节俭到奢侈很容易,但是从奢侈再回到节俭就很困难了。)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翻译: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

我今天的(高)俸禄哪能长期享有(呢)?(我)自己(的健康)哪能长期保持(呢)?(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病死了,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于奢侈生活已经很久,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因为挥霍净尽而)弄到饥寒无依,何如(不论)我作(大)官或不作(大)官,活着或死亡,(家中的生活标准都)固定像(同)一天(一样)呢?”唉,大的有道德才能的人的深谋远虑,哪里(是)凡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陛:宫殿的台阶。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翻译:景公在位当政时,曾连续下雪三天而不放晴。

景公穿着白色的狐裘大衣,坐在大堂一边的台阶上。晏子入宫觐见,站了一会儿, 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却不那么冷。”

晏子说:“天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笑。 晏子说:“晏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饱了却知道别人饿着,自己暖了却知道别人冻着,自己安逸了,却能知道别人正在辛劳。

可惜现在您却不知啊!” 景公说:“好!寡人我受教了。”于是拿出裘衣与粮食,发放给那些受饥寒煎熬的人们 1。

明人吴俨,家巨富,至尚书益。其子沧州酷好书画,购藏名笔颇多。

一友家有宋宫所藏唐人十八学士袖轴一卷,每欲得之,其家非千金不售。吴之弟富亦匹兄,惟粟帛是积,然文人常鄙之。

一日,其弟语画主曰:“《十八学士》果欲千金耶?”主曰:“然。”遂如数市之。

后置酒宴兄与其。

4.古代拜师帖式怎样写

古代拜师帖格式如下:“师道大矣哉,入门授业投一技所能,乃系温饱养家之策,历代相传,礼节隆重。

今有XXX(师赐艺名XXX)情愿拜于XXX门下,受业学演XX。X年期满,谢师效力X年。

课艺期间,收入归师,吃穿由师供给。自后虽分师徒,谊同父子,对于师门,当知恭敬。

身受训诲,没齿难忘。情出本心,绝无反悔。

空口无凭,谨据此字,以昭郑重。”下面是艺徒签字画押,引保代师签字画押。

X年X月X日立。 所谓拜师帖,又称门生帖、写字或字据。

意思是,写过拜师帖,给师傅留下一个字据,白纸黑字,代表着你从此投在师傅门下,立此为据。拜师帖中,一般都会说明拜师学艺的正当性,规定授业内容、学艺期限、收入分配方法及应负担的责任,承认师傅的绝对权威。

字据是徒弟和师傅关系的重要凭证,所以师傅把字据看得非常重。如果徒弟要回字据或者师傅将字据归还徒弟,就意味着师徒关系的终结。

5.拜师帖怎么写

孙先生大鉴:后生培平,多年来仰慕先生,欲投门下为徒,未敢启口。前天,特去府上,之意甚为明确,欲拜师门下,请先生不辞。先生之书法、为人,可为天下楷模,学生为之骄傲,并愿效之。

X先生XX师尊道鉴:

弟子XXX,久慕XX武艺,承蒙先生允纳门下,愿执弟子之礼,谨遵师教,团结同道,刻苦钻研,传承通备武艺,弘扬民族文化!

诚具名帖,恭行拜师大礼!

主礼:

见证:

弟子:

家庭住址,

身份证号:………………………。

公元二OXX年X月XX日

于 XX(地方)

6.拜师贴怎么写

首先写出尊敬,然后自我介绍,接着写理由,最后总结及可。

写拜师帖时,在第一行顶格先写对老师的尊称,如“尊敬的X老师”,“X老师”如同我们平常称呼王老师、李老师一样。自我介绍另起一行空两格作自我介绍,先说出自己的姓名及大概情况,如:“我是XXX”或“学生XXX”,“现在工作(就读)于XXX”。

拜师理由然后简要说出拜师理由,就是自己为什么拜对方为师,想跟老师学什么。表白志向、愿望再向老师表白自己学习的目的或学习的志向,恳切希望老师能够接收自己。

致敬写完以上这些内容,就写上“此致、敬礼”。可以直接在正文后面写上“此致”,再下一行顶格写“敬礼”。

7.张良拜师文言文翻译300字

留侯张良的祖先是韩国人。

张良曾经有一次在下邳的桥上不慌不忙地步行,有一位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人,来到张良所在的地方,径直把他所穿的鞋丢到桥下,回过头对张良说:“年轻人,下去(给我)把鞋取上来!”张良非常吃惊,想要打他,因为看他年纪老,竭力忍住气,走下桥去把鞋取上来。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取上来,于是就恭恭敬敬地给他穿上鞋。

老人伸出脚穿上鞋,大笑而去。张良非常吃惊,目送着他离去。

老人走了将近一里路,又转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给你。五天之后天亮时,在这里跟我相会。”

张良于是感到很奇怪,下跪说:“好。” 五天之后天亮时,张良到那里去。

老人已经先在那里了,(他)非常生气地说:“(你)跟老年人约会,(比老人还)慢来,为什么(这样)呢?”(说完就)离开了,说:“五天之后早点来相会。” 五天之后鸡叫的时候,张良就到那里去。

老人又已经先在那里了,(他)又非常生气地说:“(你又比老人还)慢来,为什么(这样)呢?” (说完就)离开了,说:“五天之后再早点来相会。”五天之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到了那里。

过了一会,老人也到了,(他)很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才对)。”(老人)拿出一卷书,说:“(你)读了这个就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了。

今后十年(你)将建立(一番事业),十三年后你将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说完)就离开了,再没有说别的话,也不再出现。

第二天(张良)看那卷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就感到很惊奇,常常反复地诵读它。

(于是他后来便为刘邦做事)。

拜师帖文言文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