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刘理顺第二十一(刘理顺文言文翻译)
1.刘理顺文言文翻译
《明史·卷二百六十六·列传第一百五十四·刘理顺传》【原文】刘理顺,字复礼,杞县人。
万历中举于乡。十赴会试,至崇祯七年始中式。
及廷对,帝亲擢第一,还宫喜曰:“朕今日得一耆硕矣。”拜修撰。
益勤学,非其人不与交。十二年春,畿辅告警,疏陈作士气、矜穷民、简良吏、定师期、信赏罚、招胁从六事。
历南京司业、左中允、右谕德,入侍经筵兼东宫讲官。杨嗣昌夺情入阁,理顺昌言于朝,嗣昌夺其讲官。
开封垂陷,理顺建议河北设重臣,练敢死士为后图,疏格不行。嗣昌、薛国观、周延儒迭用事,理顺一无所附丽。
出温体仁门,言论不少徇。贼犯京师急,守卒缺饷,阴雨饥冻。
理顺诣朝房语诸执政,急请帑,众唯唯。理顺太息归,捐家赀犒守城卒。
僚友问进止,正色曰:“存亡视国,尚须商酌耶!”城破,妻万、妾李请先死。既绝,理顺大书曰:“成仁取义,孔、孟所传。
文信践之,吾何不然!”书毕投缳,年六十三。仆四人皆从死。
群盗多中州人,入唁曰:“此吾乡杞县刘状元也,居乡厚德,何遽死?”罗拜号泣而去。后赠詹事,谥文正。
本朝赐谥文烈。(《明史·卷二百六十六·列传第一百五十四·刘理顺传》)【译文】刘理顺,字复礼,是杞县人。
万历年间乡试得中。十年参加会试,直到崇祯七年才考中。
到殿试廷对时,崇祯皇帝亲自选为第一,回宫后高兴地说:“朕今日得到了一位饱学之士。”授予修撰之职。
(刘理顺)更加勤于学问,不是好人就不与他们交往。崇祯十二年春,京城告急,上疏陈述振作士气、抚恤穷苦百姓、选拔良吏、确定出师的日期、诚信赏罚制度、招服受胁迫跟从叛军等六件事。
历任南京司业、左中允、右谕德,进用为侍经筵兼东宫讲官。杨嗣昌迫夺服丧之情入阁理政,刘理顺在朝中倡言,杨嗣昌罢免了他经筵讲官和东宫讲官的职务。
开封将要沦陷,刘理顺建议河北安排重臣把守,训练敢死士作为以后图谋之策,他的奏疏被搁置没有施行。杨嗣昌、薛国观、周延儒相继执政,刘理顺丝毫不依附他们。
他出于温体仁门下,(但是)言论没有少许徇私。贼兵侵犯京师很急,守城的士卒缺军饷,阴雨连绵受饥受冻。
刘理顺到朝房对诸位执政说,赶紧请求库银,众人连连答应。刘理顺长叹回家,捐出家资犒劳守城士卒。
同僚问他如何进退,(刘理顺)正色说:“(我的)生死视乎国家的存亡,(这个)还需要商量吗!”城被攻破,他的妻子万氏、侍妾李氏请求先死。她俩气绝身亡以后,刘理顺写了一行大字:“成仁取义,孔、孟所传。
文信践之,吾何不然!”写完后就上吊自杀了,享年63岁。四位仆人都跟他就义。
群盗大多是中州人,进入吊唁说:“这是我乡里杞县的刘状元,在乡里德行醇厚,怎么就这么死了呢?”围在一起下拜嚎哭一阵然后离去。后赠官詹事,谥号文正。
大清朝赐谥号文烈。
2.文言文《后汉书.列传第二十一
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也。
高祖父解,《前书》云,解字翁伯,河内轵人,徙茂陵也。武帝时以任侠闻。
父梵,为蜀郡太守。伋少有志行,哀平闲辟大司空府,三迁为渔阳都尉。
王莽时为上谷大尹,王莽改太守为大尹。迁并州牧。
更始新立,三辅连被兵寇,百姓震骇,强宗右姓右姓犹高姓也。各拥众保营,莫肯先附。
更始素闻伋名,征拜左冯翊,使镇抚百姓。世祖即位,拜雍州牧,再转为尚书令,数纳忠谏争。
建武四年,出为中山太守。明年,彭宠灭,转为渔阳太守。
渔阳既离王莽之乱,重以彭宠之败,离犹遭也。民多猾恶,寇贼充斥。
杜预注《左传》曰:“充,满;斥,见也。”伋到,示以信赏,纠戮渠帅,盗贼销散。
时匈奴数抄郡界,边境苦之。伋整勒士马,设攻守之略,匈奴畏惮远迹,不敢复入塞,民得安业。
在职五岁,户口增倍。后颍川盗贼群起,九年,征拜颍川太守。
召见辞谒,因辞而谒见也。帝劳之曰:“贤能太守,去帝城不远,河润九里,冀京师并蒙福也。
《庄子》曰:“河润九里,泽及三族。”君虽精于追捕,而山道险阸,自斗当一士耳,深宜慎之。”
伋到郡,招怀山贼阳夏赵宏、阳夏,县名,属陈国。夏,公雅反。
襄城召吴等数百人,皆束手诣伋降,悉遣归附农。因自劾专命,谓擅放降贼也。
帝美其策,不以咎之。后宏、吴等党与闻伋威信,远自江南,或从幽、冀,不期俱降,骆驿不绝。
骆驿,连续。十一年,省朔方刺史属并州。
帝以卢芳据北土,乃调伋为并州牧。过京师谢恩,帝即引见,并召皇太子诸王宴语终日,赏赐车马衣服什物。
伋因言选补众职,当简天下贤俊,不宜专用南阳人。帝纳之。
伋前在并州,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所过问民疾苦,聘求耆德雄俊,设几杖之礼,朝夕与参政事。
《礼记》曰:“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问“儿曹何自远来”。曹,辈也。
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是时朝廷多举伋可为大司空,帝以并部尚有卢芳之儆,儆,急也。
且匈奴未安,欲使久于其事,故不召。伋知卢芳夙贼,夙,旧也。
难卒以力制,常严烽候,明购赏,以结寇心。芳将隋昱遂谋胁芳降伋,芳乃亡入匈奴。
伋以老病上书乞骸骨。二十二年,征为太中大夫,赐宅一区,及帷帐钱谷,以充其家,伋辄散与宗亲九族,无所遗余。
明年卒,时年八十六。帝亲临吊,赐冢茔地。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
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
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闲,百姓惶扰,诗来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汉杂事》曰:“汉制假棨戟以代斧钺。”
崔豹《古今注》曰:“棨戟,前驱之器也,以木为之。后代刻伪,无复典刑,以赤油韬之,亦谓之油戟,亦曰棨戟,王公已下通用之以前驱也。”
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大阳,县名,属河东郡。
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翦灭。拜成皋令,成皋,县,属河南郡,今洛州汜水县是。
视事三岁,举政尤异。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造作水排,铸为农器,排音蒲拜反。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今激水以鼓之也。
“排”当作“?”,古字通用也。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比室犹比屋也。
《前书》曰:“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也。迁南阳太守,为人兴利,务在富之,开通沟渠凡十数处。”
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陛下亮成天工,克济大业,偃兵修文,群帅反旅,反旅谓班师也。
海内合和,万世蒙福,天下幸甚。唯匈奴未譬圣德,威侮二垂,譬犹晓也。
威,虐也。侮,慢也。
二垂谓西与北也。陵虐中国,边民虚耗,不能自守,臣恐武猛之将虽勤,亦未得解甲櫜弓也。
櫜,韬也。音高。
《诗》曰“载櫜弓矢”也。夫勤而不息亦怨,劳而不休亦怨,怨恨之师,难复责功。
臣伏橐睹将帅之情,功臣之望,冀一休足于内郡,休足,止行役也。然后即戎出命,不敢有恨。
臣愚以为“师克在和不在众”,《春秋左氏传》文也。陛下虽垂念北边,亦当颇泄用之。
泄犹杂也。昔汤武善御众,故无忿鸷之师。
鸷,击也。汤武顺天应人,其所征讨,皆吊伐而已,故无忿怒而击也。
陛下起兵十有三年,将帅和睦,士卒凫蒅藻。言其和睦欢悦,如凫之戏于水藻也。
今若使公卿郡守出于军垒,则将帅自厉;垒,军壁。厉,勉也。
士卒之复,比于宿卫,则戎士自百。复谓优宽也,音福。
《续汉志》曰:“羽林郎,秩比三百石,掌侍从宿卫。”言士卒得比于郎,则人百其勇。
何者?天下已安,各重性命,大臣以下,咸怀乐土,不仇其功而厉其用,无以劝也。陛下诚宜虚{垂夬}数郡,以。
3.文言文翻译21~25
1.庠序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田猎 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
3.曰以为 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4.沮遏 蔽遮江淮,沮遏其势。
5.扶将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6.仕宦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反俭难。
7.危笃 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
8.室屋 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烧其室屋。
9.馈遗 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
10.耿介 造诣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
11.盟誓 申之以盟誓。
12.脂膏 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辛苦耳。
13.此若 楚之兵节,越之兵不节,楚人因此若势亟败越人。
14.何谁 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
15.逾越 门不容车,而不可逾越。
16.崔嵬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7.猝遽 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
18.宾客 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
19.仇雠 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
20.民氓 民氓百姓,不亦薄乎?
21.寂寥 弦诵之地,寂寥无声。
22.独唯 齐城之不下者,独唯聊、莒、即墨。
23.故往 曩昔妖娆成故往,雪拥巫峡。
24.妩媚 我性不妩媚,与君合沦谪。
25.槽枥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6.渐染 熏陶渐染,潜移默化。
27.劳勤 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
28.尊显 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
29.诟骂 其母从旁诟骂,夺其剑而逐之。
30.垄墓 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
31.窥伺效慕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32.高危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33.谦冲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34.造为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35.藉第令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36.追蹑 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循,明月悉兵追蹑。
37.秩俸 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
38.商估 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
39.叛畔 所过城邑皆叛畔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40.惩艾 客或谓吉曰:“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惩艾。”
文言文同义复词练习(40例)
答案
1.学校 2.打猎“用”通“畋” 3.说
4.阻止 5.扶持 6.官员
7.严重 8.房子 9.送赠
10.正直 11.盟约 12.喻财富
13.这样 这种情况 14.谁 15.超越
16.高大 17.仓猝突然 18.随从人员
19.仇敌 20.劳动者民众 21.寂静
22.只 23.过去 24.非常美丽
25.喂牲口用的食器 26.渍染;沾染 27.辛勤、不辞劳苦地
28.尊贵显贵 29.辱骂 30.坟墓
31.窥伺:偷看 效慕:效仿 32.高危:高 33.谦冲:谦虚
34.制作 35.假使 36.追赶跟踪
37.俸禄俸薪 38.商人,“估”通“贾”
39.反叛,“畔”通“叛” 40.严惩惩办“艾”通“刈”
4.文言文翻译21~25
1.庠序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田猎 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3.曰以为 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4.沮遏 蔽遮江淮,沮遏其势。5.扶将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6.仕宦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反俭难。7.危笃 裴侠危笃若此而不废忧公,因闻鼓声,疾病遂愈。
8.室屋 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烧其室屋。9.馈遗 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
10.耿介 造诣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11.盟誓 申之以盟誓。
12.脂膏 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辛苦耳。13.此若 楚之兵节,越之兵不节,楚人因此若势亟败越人。
14.何谁 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15.逾越 门不容车,而不可逾越。
16.崔嵬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7.猝遽 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
18.宾客 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19.仇雠 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
20.民氓 民氓百姓,不亦薄乎?21.寂寥 弦诵之地,寂寥无声。22.独唯 齐城之不下者,独唯聊、莒、即墨。
23.故往 曩昔妖娆成故往,雪拥巫峡。24.妩媚 我性不妩媚,与君合沦谪。
25.槽枥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26.渐染 熏陶渐染,潜移默化。
27.劳勤 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28.尊显 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
29.诟骂 其母从旁诟骂,夺其剑而逐之。30.垄墓 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
31.窥伺效慕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32.高危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33.谦冲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34.造为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35.藉第令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36.追蹑 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循,明月悉兵追蹑。
37.秩俸 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38.商估 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
39.叛畔 所过城邑皆叛畔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40.惩艾 客或谓吉曰:“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惩艾。”
文言文同义复词练习(40例)答案1.学校 2.打猎“用”通“畋” 3.说4.阻止 5.扶持 6.官员7.严重 8.房子 9.送赠10.正直 11.盟约 12.喻财富13.这样 这种情况 14.谁 15.超越16.高大 17.仓猝突然 18.随从人员19.仇敌 20.劳动者民众 21.寂静22.只 23.过去 24.非常美丽25.喂牲口用的食器 26.渍染;沾染 27.辛勤、不辞劳苦地28.尊贵显贵 29.辱骂 30.坟墓31.窥伺:偷看 效慕:效仿 32.高危:高 33.谦冲:谦虚34.制作 35.假使 36.追赶跟踪37.俸禄俸薪 38.商人,“估”通“贾”39.反叛,“畔”通“叛” 40.严惩惩办“艾”通“刈”。
5.2013陕西中考文言文第21~22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①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②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③遗之辂车④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⑤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 晏子对曰:“君使臣临⑥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
①佼:好。②寿:保。③梁丘据:人名。④辂车:大车。多指君王用的车。⑤趣:同“促”,赶快。⑥临:治理,管理。
(选文有改动)
17、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①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 朝:上朝 ( )
②臣得暖衣饱食 食:吃 ( )
③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 遗:遗留 ( )
④公不说,趣召晏子 说:通“悦”,高兴 (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是( )(2分)
A、夫子之禄寡耶? 辍耕之垄上
B、弊车驽马以奉其身 无从致书以观
C、于臣足矣 皆以美于徐公
D、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 朝而往,暮而归
19、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订处斥肺俪镀筹僧船吉分)
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
20、从选文看,身为国相的晏子有哪些优秀品质?(2分)
三古文阅读(12分)
17、(4分)⑴√⑵√⑶*⑷√
18、(2分)B
19、(4分)我节制自己吃饭穿衣(方面)的供养,来做齐国百姓的表率。(大意1分,关键词“节”“养”“先”翻译正确各得1分)
20、(4分)节俭;以身作则(或:能做表率)(每点1分)
6.出师表原文➕翻译
出师表(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翻译)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
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
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明察,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
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三军,率领他们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能够奉献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
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考虑朝中政事是否可行,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
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非常激动。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7.文言文翻译[急]
曹彰,字子文,沛国谯县人,为曹操与卞氏所生次子,其须鬓呈黄色。
自小善于射箭御马,臂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搏斗,从不畏避险阻。年轻时便曾经多次从军征伐,志气慷慨激昂。
曹操见此,常教训他说:「你这孩子就是不想读书,不慕圣道,而只喜欢骑马击剑;这能成为匹夫而已,又何足为贵呢!」于是便督促曹彰去学习《诗经》、《书经》,曹彰十分不服,便向左右诉说:「大丈夫应该好像卫青、霍去病(皆为西汉名将),带领十万军队驰骋沙漠,驱除戎狄,立大功、建封号,又岂可以只在这里作博士呢?」曹操曾问众儿子喜欢做甚么,命他们各言其志。曹彰便说:「我喜欢做将军。
」曹操问:「做将军要怎样?」曹彰答道:「要披坚执锐,遇到危难时挺身而起,不犹豫回顾,身先士卒;而且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曹操听罢大笑。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曹彰被封为鄢陵侯。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 夏四月,代北乌桓无(能)臣氐等造反,曹彰拜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引军往讨。
临出发之际,曹操训诫曹彰道:「我与你,居家时虽为父子,受命时却为君臣,如今凡事须按照王法来行事,你千万要警戒!」叮嘱过后,曹彰起军北征,军队开入涿郡边界,突然遇上约数千骑乌桓叛军。当时曹彰军兵马未集,只有步卒千人左右,马匹也只有数百匹。
于是曹彰用田豫之计,坚守要隙,力抗敌军,胡骑攻不下曹彰,便向后退散。曹彰见状,出营追之,亲身搏战,举箭射向胡骑,应弦而倒者相继不绝。
战过半日,曹彰铠中数箭,但气概更加猛厉,更乘胜往北追逐,穷追猛打,直至桑干,离开代郡二百余里之遥。其时军中长史、诸将皆认为军队刚涉远地,兵马疲顿,而且此行又已受节度(军事上的调度限制),命我等不得过代郡而更往北征,所以现在实不可深进,免得做出既违令又轻敌的行为。
曹彰便道:「带领军队出征,只要是有利我军的事便要做,说甚么节度呢?胡军出走未远,我们追而讨之,必能大破他们。如果因为遵从军令而放纵敌人,也不是良将所为。
」于是出阵上马,号令军中:「有谁留后不出,斩。」举军追击,一日一夜便与乌桓叛军相遇,曹彰奋进击讨,果然大破敌军,斩首及生擒者累以千数。
曹彰乃以比平常情况双倍的赏赐犒赏将士,将士无不喜悦。当时鲜卑轲比能带领数万骑从旁观望两军强弱,看见曹彰力战,而所攻者皆破,于是向魏军请服。
北方势力悉数平定。其时曹操身在长安,召曹彰前去相见。
曹彰从代北回来,经过邺城,太子曹丕向曹彰说:「卿刚刚得大功,如今往西诣见君上,最好不要矜功自伐,而该以常常自觉做得不足够的态度去应对。」结果曹彰了到长安,如太子所言,归功于属下诸将。
曹操大喜,用手捋着曹彰的须说:「黄须儿竟大奇也!」 秋九月,曹操其时在汉中与蜀军鏖战,而刘备栖军于山头之上,命刘封下山挑战。曹操便骂:「你这个卖草鞋的小子,竟然派你的义子领兵来抵抗我,啊!看我叫我(亲生)的黄须儿来,让他击败你的义子。
」于是下令召曹彰助战。曹彰于是日夜倍道兼进,然而西到长安之时曹操已经从汉中回来。
曹操东还后,以曹彰行越骑将军,留守长安。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 魏文帝黄初元年: 曹操到洛阳后,得了重病,使驿马往召曹彰,但曹彰未至,而曹操已经逝世了。
曹丕即王位,曹彰与其它诸侯均向国归顺。文帝诏曰:「先王(指曹操)所行之道,是任用有功勋之员,亲近所亲的人,并为我带来母弟,开国承家,所以能够建树藩国以屏护大宗族人,守御外侮,折冲厌难。
鄢陵侯曹彰之前受命北伐,平定北方之境,其功业可谓茂盛。现增邑五千,并前共计万户。
」魏文帝黄初二年: 曹彰进爵为公。 魏文帝黄初三年: 曹彰被封为任城王。
魏文帝黄初四年: 曹彰进京朝觐,其间得急病,暴毙于府邸中。追谥曰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