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粥荠菜文言文答案(谁又《粟粥荠菜》的文言文翻译)

1.谁又《粟粥荠菜》的文言文翻译

宋,范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盛之,经宿①遂凝,刀割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荠菜②十数茎于盂③,暖而啖④之。如此者三年,后登进士,为兵部尚书,谥文正公。

〔注:①宿:xiǔ,宵,夜。②莽(jì)菜,一种野菜。③盂,yú,一种圆口器皿。④啖,dàn,吃,〕

译文:宋朝的范仲淹,年少时与朋友一起在长白山的一座寺庙中学习,只煮二升粟米成粥,用器皿盛装,过了一夜就凝结成块,用刀分割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来吃,切十几根荠菜装在碗内,加热以后吃掉.这样过了三年,后来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死后朝廷赐予他"文正"的谥号.

粟粥荠菜文言文阅读答案,粟粥荠菜文言文翻译,粟粥荠菜文言文的道理

2.《粟粥荠菜》的译文

译文:宋朝的范仲淹,年少时与朋友一起在长白山的一座寺庙中学习,只煮二升粟米成粥,用器皿盛装,过了一夜就凝结成块,用刀分割成四块。

早晚各取两块来吃,切十几根荠菜装在碗内,加热以后吃掉。这样过了三年,后来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死后朝廷赐予他“文正”的谥号。

原文:宋,范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盛之,经宿遂凝,刀割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荠菜十数茎于盂,暖而啖之。如此者三年,后登进士,为兵部尚书,谥文正公。

出处:宋代范仲淹《粟粥荠菜》。

扩展资料

范仲淹轶事典故——断齑画粥

范仲淹幼年丧父,四岁时随继父迁至长山,励志苦读于醴泉寺。因家境贫寒,便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为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

成年后,范仲淹又到应天书院刻苦攻读,冬天读书疲倦发困时,就用冷水洗脸,没有东西吃时,就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经过苦读,范仲淹终于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官至参知政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粟粥荠菜

荠菜,文言文,答案

3.粟粥荠菜的答案如解释下列词之类的

一,基本积累

1.划第一个,第一个,第二个,第一个,第一个,第二个(横着)

2.佑,囱,揉,祷,搅,蘸,墅,噎,揪

3.瓶,支,阵,张,家,条,颗,棵,缕

4.指望,渴望,希望,愿望,盼望,失望,绝望

5.略

二,熟读精思

6.c

7.(1)老板老板娘无缘无故揍我

(2)伙计们捉弄我

(3)吃的简直没有

8.(1)想起爷爷平时的生活

(2)想起圣诞节的爷爷去砍圣诞树总带着他

(3)d

9.迫不及待的想早点把信寄给爷爷

10.那能改变他的日子

11.c

4.粟粥荠菜的翻译

宋朝的范仲淹,年少时与朋友一起在长白山的一座寺庙中学习,只煮二升粟米成粥,用器皿盛装,过了一夜就凝结成块,用刀分割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来吃,切十几根荠菜装在碗内,加热以后吃掉.这样过了三年,后来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死后朝廷赐予他文正的谥号。

裴佶少时,姑夫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者①报寿州崔使君候谒(yè)。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②,命茶甚急,又命酒撰③,又令秣马、饭仆。姑曰:“前何倨④而后何恭也!”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佶末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紽(tuó)千匹。

注:①阍(hūn)者,守门的人。

②须臾,很短的时间。

③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

④倨,jù,傲慢。

1.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姑夫为朝官,有雅望;雅望:好名声。

B.言未竟;竟:竟然。

C.寿州崔使君候谒;候谒:等候拜见。

D.将鞭之;鞭:名词用作动词,鞭打。

E.又令秣马、饭仆 饭:使动用法,让……吃饭。

F.及入门,有得色 门:内室之门。得:得意。

2.判断下列语句理解的正误。

A.“崔昭何人,众口称美”——崔昭是什么人,大家都称赞他?( )

B.“良久,束带强出”——过了好长时间,(姑夫)才系上腰带,勉强地到前厅见客。

C.“前何倨而后何恭也”——起初是何等傲慢,后来又是何等的恭敬呀!( )

3.在括号处补出句中省略的成份。

A.佶至宅看其姑,会其退朝,( )深叹曰

B.及( )入门,有得色

C.佶末下阶,( )出怀中一纸

4.请各用一句话,回答下列问题:

A.“姑父”为什么生气地呵斥看门人,又要鞭打他?

B.“姑父”后来为什么对崔昭那么殷勤?

C.“姑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粟粥荠菜文言文答案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