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畏强权的诗句(反映古人不畏强权的诗句)
1.反映古人不畏强权的诗句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名《别东鲁诸公》,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第二年写的,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虽离奇,但不做作。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view/155413.htm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view/203555.htm
2.关于李白“不畏强权”、“不惧困难”、“乐观向上”的诗各一句
不畏强权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上李邕》唐代:李白全文: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李邕在开元七年至九年前后,曾任渝州刺史。
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史称李邕“颇自矜,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
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不惧困难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从军行·其二》唐代:李白全文: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创作背景: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而又哀婉动人的诗篇。
乐观向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全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创作背景: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
3.关于不畏强暴的成语
1\冷面寒铁
释义 比喻公正廉洁,不怕权贵的官员。
出处 《明史·周新传》:“敢言词多所弹颏,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
2\无所畏惧
释义 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出处
3\临危不惧
释义 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出处 《邓析子·无厚》:“死生自命,贫富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不畏强暴 【读音】bùwèiqiángbào 【解释】强暴,指强权和凶暴的势力。不惧怕强权和凶暴的势力,坚持正义斗争。 【示例】众乘客~,齐心擒凶,当场将歹徒扭获,并押送至公安机关。 【近义词】不畏强权 【反义词】畏首畏尾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