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锦鲤的日本诗句(锦鲤起源于哪里)
1.锦鲤起源于哪里
锦鲤起源于中国
锦鲤的原始品种为红色鲤鱼,最早由我国发见,后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得到改良并发扬广大,可以说是“国内开花,国外香”。锦鲤在日本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开始只在皇宫贵族和宫廷饲养,是贵族的象征,更是身份的象征,并被赋予了吉祥、幸福的色彩,甚至有“神鱼”说法。同时他也以自身雄浑、厚重,给人以力量和精神之美,是临危不惧、泰然自若、风度翩翩的君子,被赋予了新的精神文化内涵,在日本被称为“国鱼”。
锦鲤在大正、昭和年间被一再改良,新品种不断推出,并和德国镜鲤杂交繁育出许多优良品系,到目前锦鲤家族已发展到13大类100多种。30多年前为了把锦鲤推向世界,日本成立了“爱鳞会”,并定期举办各类赛事,由总理府大臣亲自颁奖,把锦鲤的发展推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锦鲤在日本发扬后历经百年,于1973年作为中日两国友好的使者重回故里,这个游历百年的游子终于回来了,不但回来了,更带来了一串友谊与和平的符号。回国后的锦鲤在国内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喜爱,被称为“好运鱼”或“风水鱼”。
并且锦鲤是一定要有强大的卡利净鱼池过滤系统,保持水质清澈见底
2.日本锦鲤的历史和都有什么品种?我最近对日本锦鲤特别感兴趣,很想
锦鲤的经历 锦鲤约出现在距今160年前的文化文政(1804~1829)时期左右,当时乡民把变种鲤与斗牛一样视同一种娱乐来饲养。
进而转移其他地方,从天保年间(1830)起开始流行,传言也从藩内移动到藩外。(藩:古时诸侯管辖之地) 总之,此小千谷地区离海很远,尤其冬天的深雪造成交通阻隔,很难赴海捕鱼,因此据说为了生活上动物性蛋白质来源的确保而开始饲育鲤鱼。
然而因为深雪,无法在室外饲育,而变成与人们同在一个屋檐下饲育。而且因为约有半年的冬季期间不能在外面,必须在屋内生活,这样的地方在不知不觉之下,养育当中,鲤鱼起了突变,由真鲤演变成绯鲤、浅黄、鳖甲等变种鲤,进而以此为基调做改良的结果,才有今日此般豪华灿烂的锦鲤出现。
在明治初期已有了红白、黄写等,而到了大正时期,相继有黑白斑(白写)、黑黄斑(黄写)、阿部鲤、大正三色、三色及红白等六种出现。黑白斑的优良亲鲤乃太田村的峰村一夫氏所有,雌雄两尾值三千日币,因为时代是大正末期,故可见锦鲤好像自古身价非凡。
顺便一提的是,当时锦鲤的价格乃根据斑纹的出现状况而定,生后14~15天,长达5、6分者,1束(一百尾)大概10圆成交者也不足为奇。 当时之三色乃黑、白、赤斑纹呈现一片零乱,与今日之大正三色不同。
亦即,今日之大正三乃白地上有鲜明的黑斑与赤斑,且各鳍上面有黑条纹作为特征。这些锦鲤广泛介绍到日本各地的时间是在大正三色(1914)三月,此时在日本东京上野公园举办的大正博览会上有铭鲤27尾被展出,如此华丽的外表的魅力带动了变种鲤或花鲤之普及。
亦即,以东山村长平泽氏为中心,与竹泽村养鲤业者共同出品,获得总裁大动位功二级,由载仁亲王殿下颁发银牌。其中七尾在九重禁苑(皇宫)中肩负盛名与光荣。
于是后来有了德国鲤以及光鲤的引进,在不断研究之下接连有了新种之出现。到了昭和,更有了昭和三色、各种银鳞、黄金鲤等之出现,然后也制作出了锦水、金昭和、大和锦等华丽的品种,以至今日。
以上是给你的建议,祝你养鱼成功。
3.关于锦鲤的诗词
1、《南乡子》宋代:蔡伸木落雁南翔,锦鲤殷勤为渡江。
泪墨银钩相忆字,成行。译文:树叶落下大雁向南方飞去,锦鲤不辞辛苦的渡江。
泪水与墨水掺杂渗透在字里行间。2、《贺新郎》宋代:李泳问锦鲤、何时重到。
楼迥层城看不见,对潇潇、暮雨怜芳草。译文:想询问锦鲤何时才会再次来到,高楼城墙看不见,对着潇潇暮雨怜惜草木。
扩展资料锦鲤寿命极长,能活60-70年(相传有200岁的锦鲤),寓意吉祥,相传能为主人带来好运,是备受青睐的风水鱼和观赏宠物。锦鲤在中国素来有“鲤鱼跃龙门”的传说,据说能跳过黄河龙门瀑布的鲤鱼就能变成龙。
在日本,鲤鱼代表了坚定不移和英勇的精神。它们的胡须同时也代表着智慧和学识。
传统的鲤鱼纹身一般在前臂或者腿部,而龙形纹身在后背,就是希望年轻人能够像鲤鱼跃龙门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栋梁之才。不同造型的鲤鱼(颜色、胡须数量、大小比例等)象征着对未来不同的期望:健康、强大、甚至是成为人中之龙。
4.鲤鱼的崇鲤文化
鲤鱼是我国流传最广的吉祥物。
春秋时,孔子的夫人生下一个男孩,恰巧有人送几尾鲤鱼来,孔子“嘉以为瑞”,于是为儿子取名鲤,表字伯鱼(《太平御览》卷九三五引《风俗通》)。由此可见,以鲤为祥瑞的习俗,在春秋时已经普及,这与《史记·周本纪》关于周朝之兴有鸟、鱼之瑞的记载是吻合的。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人赋予鲤鱼以丰富的文化内涵。
《诗经·陈风·衡门》云“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将鲤鱼与婚姻相联系,后世因以“鱼水合欢”祝福美满姻缘。有些地方在举办婚礼时,还有个“鲤鱼洒子”的仪式,即在新娘走出轿子时,男方的人把铜钱往四下抛洒,于是鲤鱼成了祝殖祈育的祥瑞。古人用鱼形木板做信封(藏书之函),用于传递书信,因此在古诗文中,鲤鱼又是友情、爱情的象征。
“鲤鱼跃龙门”的美好传说还使人们在鲤鱼身上寄托望子成龙的期盼,这种观念甚至远传东邻。在日本,每逢男孩节这天,有儿子的人家须悬挂漂亮的鲤鱼旗;商肆店铺开张之日,特意将蓄养鲤鱼的鱼缸放在门前以求“利市”、“大吉”;而旧历新年迎财神时,一对“元宝鱼”更是不可或缺之物,因知鲤鱼在人们心目中还有财神爷的意义。至于民间吉祥纹图中的鲤鱼,则无所不在,窗花剪纸、建筑雕塑、织品花绣和器皿描绘,到处可见鲤鱼的形象:“连年有余”、“吉庆有余”、“娃娃抱鱼”、“富贵有余”等等均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他如用于佩饰的鱼袋,用于墓葬的玉鲤,用于宴饮的木鲤,用于赠礼的锦鲤等等,不胜枚举。
附:鲤鱼跳龙门
龙门山,在河东①界。禹凿山断门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②,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注释
①河东:黄河以东。
②季春:暮春,阴历三月。季,指一季的末一个月。此外,农历一季的第一个月称为“孟”,第二个月称为“仲”
③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清李元《蠕范·物体》:“鲤……黄者每岁季春逆流登龙门山,天火自后烧其尾,则化为龙。”后以“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
唐朝大诗人李白,描写鲤鱼跳龙门:“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1)饲养:
亲鱼培育池塘(1-2)*667平方米,水深1.2m左右,避风向阳,注意排水方便,每667平方米放150-200公斤。人工繁殖时,为防止其自行交配产卵应将雌雄分开。放前用生大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
5.为什么锦鲤不是起源于中国
锦鲤的祖先就是我们常见的食用鲤,鲤鱼的原产地为中国。
锦鲤在中国已有1000余年的养殖历史,其种类有100多个,锦鲤各个品种之间在体形上差别不大,主要是根据身体上的颜色不同和色斑的形状来分类的。它具有红白、黄、蓝紫、黑金、银等多种色彩,身上的斑块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
鲤鱼除观赏用外,还可食用,还可以入药治疗疾病,有开脾健胃、利小便、消水肿、止咳镇喘及发乳之功效;肉可治疗门静脉肝硬化、慢性肾炎、咳嗽、哮喘、产妇缺奶、妇女月经不调或血崩等症;血可治口眼歪斜;胆汁能治赤眼痛肿和化脓性中耳炎。
锦鲤的发展同金鱼有着相似之处。中国自古也有“鲤鱼跳龙门”之说,喻人飞黄腾达,官运亨通。其实早期锦锂只是皇家王宫贵族和达官显赫等家庭的观赏鱼,后来,锦鲤在民间流传开来,人们则把它看成吉祥、幸福的象征。在古代中国,通常还是官宦富人之家池内之物。锦鲤最早见于中国西晋时期的记载。中国古代宫廷最少从唐代开始就已经有大规模养殖锦鲤的纪录,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金鱼和锦鲫则有1400多年的历史。
日本从中国引入锦鲤并与其他鲤鱼杂交,可考年代大约为100-200年。17世纪,锦鲤开始在日本的新潟地区有规模的饲养。在水稻田内劳动的农民发现有些鲤鱼有着较光亮的色彩,于是捕捉它们回家饲养(而通常这种具有亮丽色彩的鱼较容易被发现而被鸟类或其他捕食者吃掉)。许多的锦鲤色彩模式建立于19世纪,如著名的红白kohaku,但直到1914年当新潟锦鲤在东京展出并有一些作为礼物赠送给皇太子(后来的裕仁天皇)后,锦鲤可以在许多宠物商店买到。
养殖锦鲤不但能怡情养性,美化环境,而且只要具备正确的鉴赏眼光和饲养方法,以低价购进的有前途的中小锦鲤,经过培育,若能在品评会上获奖则身份倍增,不但可以让您享受饲养与玩赏的乐趣,还可以保值增值。随着锦鲤品质和饲养技术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世界各地成立了许多锦鲤俱乐部举办各种锦鲤品评会,推动了锦鲤在全世界的交流与发展,饲养之风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