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与人才古诗句(和人才有关的诗句)
1.和人才有关的诗句
满江红 魏了翁
逢著公卿,谁不道、人才难得。
须认取、天根一点,几曾休息。
未问人间多少士,一门男子头头立。
只其间、如许广文君,谁人识。
冠盖会,渔樵席。豪气度,清标格。
要安排稳当,讲帷词掖。
蜀泮堂堂元不恶,犹嫌偏惠天西壁。
嘱公卿、著眼看乾坤,搜人物。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出都留别诸公 康有为
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
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
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
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
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孺博曼宣 康有为
一代才人孰绣丝,万千作者亿千诗。
吟风弄月各自得,覆酱烧薪空尔悲。
正始如闻本风雅,丽葩无奈祖骚词。
汉唐格律周人意,悱恻雄奇亦可思。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
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
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
打球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
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
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
诗家三味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
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
这首《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是诗人自述诗歌创作发展之路的诗,亦即是诗人成才过程的回顾总结。正是投军西北,参与军机,投入朝廷内外的政治斗争,丰富了他的生活,使他领悟到了诗中“三味”,成为有独特风格的杰出诗人。陆游这首诗所形象提示的,正是“实践出人才”这一人才成长的规律。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解说]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2.朱熹的古诗有哪些(每首诗只要四句话)
菩萨蛮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
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
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菩萨蛮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
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
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长。南乡子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
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风月从今别一川。
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
目断晴空雁字连。水调歌头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
谁知天路幽险,倚伏互相酬。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
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鸱夷子,成霸业,有余谋。
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
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水调歌头雪月两相映,水石互悲鸣。
不知岩上枯木,今夜若为情。应见尘中胶扰,便道山间空旷,与么了平生。
与么平生了,◇水不流行。起披衣,瞻碧汉,露华清。
寥寥千载,此事本分明。若向乾坤识易,便信行藏无间,处处总圆成。
记取渊水冰语,莫错定盘星。 水调歌头不见严夫子,寂寞富春山。
空余千丈危石,高插暮云端。想象羊裘披了,一笑两忘身世,来把钓鱼竿。
不似林间翮,飞倦始知还。中兴主,功业就,鬓毛斑。
驰驱一世豪杰,相与济时艰。独委狂奴心事,不羡痴儿鼎足,放去任疏顽。
爽气动心斗,千古照林峦。水调歌头长记与君别,丹凤九重城。
归来故里,愁思怅望渺难平。 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烟艇,一笑俯空明。
有酒径须醉,无事莫关情。寻梅去,疏竹外,一枝横。
与君吟弄风月,端不负平生。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
只恐买山隐,却要链丹成。水调歌头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
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
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好事近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
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阙。
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澈。西江月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
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 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
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西江月堂下水浮新绿,门前树长交枝。
晚凉快写一篇诗,不说人间忧喜。身老心闲益壮,形臞道胜还肥。
软输加璧未应迟,莫道前非今是。念奴娇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
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
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应笑俗李麤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
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
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青玉案雪消春水东风猛。
帘半卷、犹嫌冷。怪是春来常不醒。
杨柳堤边,杏花村里,醉了重相请。而今白发羞垂领。
静里时将旧游省。记得孤山山畔景。
一湾流水,半痕新月,画作梅花影。满江红秀野诗翁,念故山、十年乖隔。
聊命驾、朱门旧隐,绿槐新陌。好雨初晴仍半暖,金釭玉斝开瑶席。
更流传、丽藻借江天,留春色。 过里社,将儿侄。
谈往事,悲陈迹。喜尊前现在,镜中如昔。
两鬓全期烟树绿,方瞳好映寒潭碧。但一年、一度一归来,欢何极。
忆秦娥云垂幕,阴风惨淡天花落。 天花落,千林琼玖,一空鸾鹤。
征车渺渺穿华薄,路迷迷路增离索。增离索,剡溪山水,碧湘楼阁。
忆秦娥梅花发,寒梢挂著瑶台月。瑶台月,和羹心事,履霜时节。
野桥流水声呜咽,行人立马空愁绝。空愁绝,为谁凝伫,为谁攀折。
鹧鸪天暮雨朝云不自怜,放教春涨绿浮天。只令画阁临无地,宿昔新诗满系船。
青鸟外,白鸥前,几生香火旧因缘。 酒阑山月移雕槛,歌罢江风拂玳筵。
鹧鸪天已分江湖寄此生,长蓑短笠任阴晴。鸣桡细雨沧洲远,系舸斜阳画阁明。
奇绝处,未忘情,几时还得去寻盟。 江妃定许捐双佩,渔父何劳笑独醒。
鹧鸪天脱却儒冠著羽衣,青山绿水浩然归。看成鼎内真龙虎,管甚人间闲是非。
生羽翼,上烟霏,回头祗见冢累累。 未寻跨凤吹箫侣,且伴孤云独鹤飞。
浣溪沙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肯令容易放春回。
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多情蜂蝶早飞来。
观书有感二首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头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3.与人才有关的诗词
为伊消得人憔悴 (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科学使用人才。)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 —— 孙中山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管仲
长才靡入用,大厦失巨楹。 —— 邵谒
古人相马不相皮,瘦吗虽瘦骨法奇;世无伯乐良可嗤,千金市马惟市肥。 —— 欧阳修
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 —— 康熙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 胡瑗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 —— 孙中山
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 —— 刘向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 杜甫
这些够不。
4.急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临高台」王勃 云间月色明如素。
鸳鸯池上两两飞,凤凰楼下双双度。 物色正如此,佳期那不顾。
银鞍绣毂盛繁华, 可怜今夜宿娼家。 -------思念家乡的妻子 「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独漉篇」李白 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
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 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
我欲弯弓向天射, 惜其中道失归路。落叶别树,飘零随风。
客无所托, 悲与此同。罗帏舒卷,似有人开。
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雄剑挂壁,时时龙鸣。
不断犀象,绣涩苔生。国耻未雪,----忧国仕 「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何由成名。
神鹰梦泽,不顾鸱鸢。为君一击,鹏抟九天。
5.关于孝道的诗句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国”与“家”的关系协调的好,则天下治,反之则乱。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则是“孝”。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细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较,孝比忠更基本。
扩展资料: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从秦汉开始,我国就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大国,建成它并维护它要有两条保证。第一条,要保证对广土众民的大国高度集权的有效统治;第二条,要使生活在最基层的个体农民,安居乐业,从事生产。
高度集中的政权与极端分散的农民双方要互相配合,减少对立,在统一的国家协调下,才能从事大规模跨地区的工业建设、文化建设,防止内战,抵御外患,救灾防灾。个体农民从中受到实惠,则天下太平。
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社会根据自然环境的合理选择。家庭是中国古代一家一户的基层生产组织,从而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小农生产的家庭对国家有纳税的义务,国家有保护小农的责任,
“国”与“家”的关系协调的好,则天下治,反之则乱。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则是“孝”。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细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较,孝比忠更基本。
《十三经》中的《孝经》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后来北宋的张载作《西铭》,在《孝经》的基础上,融忠孝为一体。
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把伦理学、政治学、心性论、本体论组成一个完整的孝的体系。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价值观的共识,起了积极作用,功不可没。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游子吟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