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寄人张泌诗句的趣味小故事(如何鉴赏张泌的《寄人》?寄人作者:张泌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
1.如何鉴赏张泌的《寄人》?寄人作者:张泌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
这是一首有名的追忆爱情的诗。
诗人从入梦起笔,写依依别情和梦中所见情景。“谢家”借东晋才女谢道韫之姓代称情人之家。
诗人在梦中来到所恋女子所居之处,表现出对女方的思念之切、爱恋之深。“梦”字写出自己寻梦甚切,尽显凄婉情致。
诗人凄然入梦,所见却无非当日回环的走廊、曲折的阑干而已。梦魂四下寻找,却不见心上人的影子,只有失望地徘徊。
此二句中写梦中景,只着眼于梦魂的行动和与相恋人相关的景物,突出了孤独寂寥的冷落心境。三、四句写梦醒后的情景。
“明月”与“落花”笼罩着一层惨淡朦胧的颜色,更显得凄清孤寂。“只有”和“犹为”相呼应,突显出“离人”的悲寂境遇和惆怅情怀。
2.古典诗歌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
张泌的寄人 从诗的内容看来,诗人曾与一女子相爱,后来却彼此分开了。
然而诗人对她十分想念。限于环境不能直截痛快地倾吐衷肠,只好借用诗的形式,曲折而又隐约地加以表达,希望她到底能够了解自己。
谢家,这里借东晋重臣谢安的侄女谢道韫指称心目中的女子. 分别已久,由于重重阻隔,再也见不到那个曾经熟悉且心有所系的女子了,只能在梦中,去回味那过去的美好时光.这一次,又在梦里到了那女子的家中.这女子家中一切都依稀可见.那熟悉的小院,长廊四围,栏杆曲曲折折,一切都是那样典雅而富有情调.感觉最深的,就是那建筑物上,仿佛还留有自己当年的余温. 可是,这个家里那位久久不能忘记的女子呢,她去了哪里? 没有了她的身影,没有了她的声音,也没有了他消息.物是人非啊,怎能不使人对物伤神.看来,多情的,只有这暮春庭院这轮当初照着两个欢欣生活的明月,依然为这个满怀离愁别的人照着飘落的花.。
3.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出自唐代张泌的《寄人》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译文:
别后思念深深,经常梦到你家。院中风景依旧,小廊曲阑仍在。
只有天上春月最是多情,还为离人照着庭院落花。
《寄人》是唐末五代诗人张泌的作品。此诗是作者与情人别后的寄怀诗,描写梦境及梦醒后的情景,写出了诗人的相思之深切与苦怨。诗的首句写梦中重聚,难舍难离;二句写依旧当年环境,往日欢情;三句写明月有情,伊人无义;四句写落花有恨,慰藉无人。
前两句写入梦的原因与梦中所见的景物,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思忆之深;后两句写出多情的明月依旧照人,是对这位女子的埋怨之情。以明月有情,寄希望于对方,含蓄深厚,曲折委婉,真切感人,动人心弦。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清人李良年《词坛纪事》云:“张泌仕南唐为内史舍人。初与邻女浣衣相善,作《江神子》词……后经年不复相见,张夜梦之,写七绝云云。”根据这条资料以及从这首诗深情婉转的内容来看,诗人张泌曾与一女子相爱,后来却彼此分手了。
然而诗人对她始终没有忘怀。但在封建礼教的阻隔下,不能直截痛快地倾吐衷肠,只好借用诗的形式,曲折而又隐约地加以表达,希望她能够了解自己。这也是此诗以“寄人”为题的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寄人
4.寄人 张泌 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注释】寄人:指作者本人。
谢家:常用外家,也就是岳家的代称。
离人:说法不一,一说指作者,一说指所寄之人,一说兼指二人,大多倾向指作者。
【解释】依依不合的梦魂,牵引着离别后的思念,牵引着我,来到你的家园。回廊和曲栏依如往昔,可哪里,去寻觅你的身影空寂的院庭,没有你,只有我,和寂寞痴情的月亮;它同情的光。照见飘落的残花,永远萦绕的,失望。
【解析】此诗可能是寄内之作,因为“谢家”通常解作“外家”,也就是岳家的代称。
诗的第一句写诗人与妻子离别后一直思念着妻子,乃至在梦中悠悠然去了妻子的家。诗的后三句则是诗人的想象之词,写梦中所见:房廊回合、曲栏环抱。诗人想象着妻子在娘家也是夜不能寝、正凭栏遐想,春月多情,正为那怨离恨别的人照着落花……春月多情是因为诗人自己多情,诗人自己多情偏说是春月多情,此情就更加深挚。
此诗写得婉曲多情、韵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