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军事旅行的古诗句(有没有关于军旅生活的古诗词?)
1.有没有关于军旅生活的古诗词?
军旅生涯的古代诗词
唐•王昌龄 《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唐•岑 参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 台 城 头 夜 吹 角, 轮 台 城 北 旄 头 落。
羽 书 昨 夜 过 渠 黎, 单 于 已 在 金 山 西。
戍 楼 西 望 烟 尘 黑, 汉 兵 屯 在 轮 台 北。
上 将 拥 旄 西 出 征, 平 明 吹 笛 大 军 行。
四 边 伐 鼓 雪 海 涌, 三 军 大 呼 阴 山 动。
虏 塞 兵 气 连 云 屯, 战 场 白 骨 缠 草 根。
剑 河 风 急 雪 片 阔, 沙 口 石 冻 马 蹄 脱。
亚 相 勤 王 甘 苦 辛, 誓 将 报 主 静 边 尘。
古 来 青 史 谁 不 见, 今 见 功 名 胜 古 人。
唐•西鄙人 《 哥 舒 歌 》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唐•卢 纶 《塞下曲•四首》
( 其 一 )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杨新令,千营共一呼。
( 其 二 )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 其 三 )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其 四 )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唐•王 翰 《 凉 州 词 》
葡 萄 美 酒 夜 光 杯, 欲 饮 琵 琶 马 上 催。
醉 卧 沙 场 君 莫 笑, 古 来 征 战 几 人 回。
唐•李 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 乐 烽 前 沙 似 雪, 受 降 城 外 月 如 霜。
不 知 何 处 吹 卢 管, 一 夜 征 人 尽 望 乡。
唐•陈 陶 《 陇 西 行 》
誓 扫 匈 奴 不顾 身, 五 千 貂 锦 丧 胡 尘。
可 怜 无 定河 边 骨, 犹 是 春 闺 梦 里 人。
唐•王昌龄 《 出 塞 》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 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 不 教 胡 马 度 阴 山。
唐•戴叔伦 《 塞 上 曲 》
汉 家 旌 旗 满 阴 山, 不 遣 胡 儿 匹 马 还。
愿 得 此 身 长 报 国, 何 须 生 入 玉 门 关。
宋•范仲淹 《 渔 家 傲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
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
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宋•辛弃疾 《 破 阵 子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
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
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宋•辛弃疾 《 鹧 鸪 天 》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
银胡禄,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
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2.关于军旅生活的古诗词有哪些?
唐 王昌龄 《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2. 唐 西鄙人《 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3.唐 王翰 《凉州词》
葡 萄 美 酒 夜 光 杯, 欲 饮 琵 琶 马 上 催。
醉 卧 沙 场 君 莫 笑, 古 来 征 战 几 人 回。
4.唐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 乐 烽 前 沙 似 雪,受 降 城 外 月 如 霜。
不 知 何 处 吹 卢 管,一 夜 征 人 尽 望 乡。
5.唐 王昌龄 《出塞》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不 教 胡 马 度 阴 山。
3.军旅古诗词名句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____高蟾《金陵晚望》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____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____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____佚名《荆轲歌 / 渡易水歌》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____陆游《金错刀行》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____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____杜牧《泊秦淮》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____屈原《国殇》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____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____陆游《病起书怀》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____杜甫《春望》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____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____屈原《离骚》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____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____文天祥《扬子江》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____陆游《示儿》
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____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____王昌龄《出塞二首》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____徐锡麟《出塞》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____岳飞《满江红·写怀》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____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____陆游《示儿》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____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____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____屈原《国殇》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____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____于谦《立春日感怀》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____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其三》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____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____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____张耒《和端午》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____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____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____李益《塞下曲》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____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____曹操《龟虽寿》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____郑思肖《二砺》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____陆游《夜泊水村》
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____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____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____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____戎昱《咏史 / 和蕃》
4.军旅生活的古诗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①,衡阳雁去无留意②。四面边声连角起③。千嶂④里,长烟落日⑤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⑥,燕然未勒归无计⑦。羌管⑧悠悠霜满地。人不寐⑨,将军白发征夫⑩泪。
【注释】①塞下(赛sài)—边疆的防守线上。风景异—景象荒凉,天气寒冷,和南方不同。
②这句说连大雁也不愿留下,要飞向衡阳去。(古代人传说,北雁南飞,到衡阳为止。) 衡阳,今属湖南省。
③边声—泛指边地的笛声、马声等等。角—古代军队里吹的乐器。这句说:军乐吹动的时候,四面八方各种的边声都跟着响起来了。
④嶂(帐zhàng) —象屏风一样的山峰。
⑤长烟落日—写傍晚的景象。长烟,一大片的雾气。
⑥这句说端起一杯浊酒来喝,解解愁闷,却想到家园远在万里之外。
⑦燕(烟yān)然未勒—抗敌的大功还没有完成。燕然,山名,就是现在的杭爱山。公元89年,东汉的将军窦宪打垮了匈奴(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立了纪功碑。勒,在碑上刻字。
⑧羌(枪qiāng)管—笛子。相传笛子是羌(我国西北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出产的。悠(yōu)悠—形容声音在空气中飘扬不定。
⑨不寐(mèi)—睡不着。
⑩将军—作者自称。征夫—远征的士兵。
这首词是写边塞的萧条景色和远离家乡、久戍边塞的将士们的沉重心情的。心情是主,景色是宾。它的结构和无名氏〔菩萨蛮〕有共同之处,也是上片以写景为主,而景中有情;下片以抒情为主,而情中有景。景色的描写,正好衬托出人物的心情,从而更深刻地展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上片写景。它一上来就说明了这里是边塞的秋天,与内地的秋天背景有所不同。接着,以候鸟大雁之到了季节要回到南方,来坐实“风景异”。“衡阳雁去”,按照一般的语法,应当是雁去衡阳;这里是因为要符合格律,把结构颠倒了。大雁在这个地方度过了春、夏两个季节,现在要离开了。按照情理来说,人,推而至于雁,在一个地方住了相当长的时间,临别之时,总不免有些依依不舍。桑下三宿,尚且为佛徒所忌,何况两个季节呢?而竟至于“无留意”,那么,可见此时此地,已经十分寒苦,实在是无可留恋了。雁的来去,完全是从人的立场去设想的,因此,这事实上是写人之所感。
第三句写边塞上的声音。泛说“边声”。包括一切自然界和人类的声音,如风声、雨声、人喊、马嘶,都在其内。它们是边塞上所特有的,因而听到以后,容易引起怀乡之情。“边声”以“四面”来形容,更显得其无所不在,充塞了整个空间,虽想不听,也做不到。下面再接上“连角起”,更进一步写出这些凄凉的声音又还是伴随着军营中的号角一道发出来的,就更在凄凉之外加上了悲壮的气氛。这种加倍渲染的手法,也是为了加深人所感受的描写。这是写词人所闻。
第四、五句写边塞上的景色。在数不清的山峰像屏障一样的围绕之中,傍晚的时候,烟雾弥漫,即将西沉的太阳正照射着一座紧闭了门的孤零零的城堡,这是多么荒凉的景色!“长烟”的“长”字,在这里是广阔的意思,它与“落日孤城”的“落”字、“孤”字合色,都是为了形容环境的辽阔荒凉而挑出来使用的。而孤城紧闭,则又显示了戒备森严,在冷落的背后,隐隐地露出了紧张的局势。这是词人所见。
所感、所闻、所见如此,那么,身临其境的人,不免有怀乡之念,就很自然了。
下片以抒情为主。在这种环境之中,欲归不得,惟有借酒浇愁。。但是,“浊酒一杯”,怎么能够排遣离家万里的乡愁呢?结果是如李白《宣城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所说的,“举杯消愁愁更愁”了。“一杯”和 “万里”相对为文,是强烈的对照。“家万里”,点出路途遥远,回乡困难,但它却不是不能回家的主要原因。主要的原因是还没有完成朝廷交给的任务,还没有能够如东汉窦宪那样,打退匈奴统治者的侵扰,在燕然山勒石纪功,然后胜利地班师还朝。在这里,词人写出了边防将士们的责任感。在严峻的环境里,虽然对家乡非常怀念,但是面对着侵扰者,他们是决不会放弃自己的责任的。
在完成抗击侵扰的任务以前,当然是无法回乡的,只有在这里坚持下去。傍晚之时,对景思乡,欲归不得,借酒小愁,消磨了许多时光,已经由黄昏进入深夜,这时听到的是悠长的羌笛,看到的银白的浓霜,怎么能够入睡呢?词中这位人物,可以是指词人自己,也可以是泛指某一位将军或征夫,因为他们的感情是共同的。将军的年纪当然大些,久戍边城,备极辛劳,已生白发,而征夫则流出了眼泪。末句极写久戍之苦,结出主旨。
5.关于古代军旅的古诗
很多,比较有名的有 诗经·国风·秦风·无衣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无衣》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真实感人,慷慨雄壮,确是一首充满民族精神而又富有艺术魅力的古代军歌。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岑参写的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 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岳飞满江红 年代:宋 作者:岳飞 作品:满江红 内容: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凯歌》作者戚继光 《凯歌》的歌词是: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令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风涛歌》作者戚继光 “日晕则雨,月晕则风。
何方有阙,何方有风。日没脂红,无雨风骤。
反照没前,胭脂没后。星光闪烁,必定风作。
海沙云起,谓之风潮,名曰飓风。大雨相交,单起单止,双起双消。
早晚风和,明日更多。暴风日暮,夜起必毒。
风急云起,愈急必雨。雨最难晴,应防暴生。
春易传报,早生晚耗。一日南来,一日北到。
南风防尾,北风防头,南吹愈急,北必不专。云多车形,大主风声。
云下四野,如雾如烟,名曰风花,主有风天。云若鳞次,不雨风颠。
雨陈西北,风如泼墨。起作眉梁,风雨先 。
雨急易霁,天晴无妨,水生靛青,主有风行。海燕成群,风雨便临。
白肚风作,乌肚雨淋。海猪乱起,风不可已。
逍遥夜叫,风雨即至。一声风,二声雨,三声四声断风雨。
虾龙得纬,必主风水。蛇盘芦上,水高若干;头垂立至,头高稍延。
月尽无风,来朔风雨。廿五、六若无雨,初三、四莫行船。
春有廿四番花信风。梅花风打头,楝花风打尾。
正月忌七、八,北风必定发。二月忌初二,三月忌清明,五月忌夏至。
正月落雪起,算至百廿日,期内必难止。欲知彭祖忌,六月十二日,前后三四宵必不爽,此朝七、八三日内,必有北风还。
九九当前,后三、四日内难消。十月忌初五, 三、四日前后,冬至风不爽。
腊月二十四间,月临箕、毕、翼轸四宿,风起最准。”。
6.有关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