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关于台湾的诗句(有关台湾的诗句)

1.有关台湾的诗句

往事

丘逢甲

往事何堪说?征衫血泪斑。

龙归天外雨,鳌没海中山。

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

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天涯

丘逢甲

天涯断雁少书还,梦入虚无缥缈间。

兵火余生心易碎,愁人未老鬓先斑。

没番亲故沦沧海,归汉郎官遁故山。

已分生离同死别,不堪挥泪说台湾!

《望大陆》于佑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望)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2.温总理再一次中外记者会上回答记者问题、有关台湾

是丘逢甲在1896年写的诗《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当时,因为诗人始终未能忘记甲午战争签订的《马关条约》,它是在1895年春天发生的令人痛心疾首的往事。台湾本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诗人生于斯、长于斯,想不到满清卖国政府竟将它割让给了日本。

看见春山,联想到台湾的青山绿水——那片被日寇侵占的土地,自然触景伤怀了。春愁难遣,看山落泪,正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和故乡山水的热爱。末两句诗中,诗人又用逆挽句式描述了去年今日台湾被割让时,四百万台湾人民同声痛哭,俯地悲泣的情景。这一催人泪下的情景生动地表明了全体台湾人民是热爱祖国的,台湾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首诗的动人之处是因为它真实而强烈地表达了人民的情感和心声。

3.丘逢甲的爱国诗句

1、《春愁》清代:丘逢甲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2、《韩江有感》清代:丘逢甲道是南风竟北风,敢将蹭蹬怨天公。

男儿要展回天策,都在千盘百折中。3、《岩泉义士祠》清代:丘逢甲望帝魂归怨海棠,哀歌有客殉潮阳。

虞渊落日青衫泪,古井寒泉碧血香。胜国衣冠留异代,秀才性命答先皇。

辘轳坏尽遗祠在,独拜秋衙老树旁。4、《题陈老莲画石芝萱草》清代:丘逢甲忧来不可解,且写忘忧花。

更写石上芝,笔端英英生紫霞。中原剩此埋忧土,纵不忘忧亦徒苦。

采芝聊作高山翁,留取丹青照千古。

4.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时政热点“台湾问题”,近代台湾被日本割占是1895 年《马关条约》。因此这首诗写于1896年,故选C。根据所学知识很容易看出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马关条约》的内容。《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条约中割台湾岛给日本,允许投资设厂,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马关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日本获取了大量的侵略权益,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它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中国在该条约签订后的一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需要掌握。

5.哭台湾 丘逢甲的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

春愁难以排遣,强打起精神眺望远山,往事让人触目惊心,热泪流淌。

台湾四百万同胞齐声大哭,去年的今天,就是祖国宝岛被割让的日子!

出自清代丘逢甲《春愁》(又名《哭台湾》),原文为: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中日甲午之战,中国战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日本的马关同日本政府签订中日和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光绪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三日(1896年5月5日),即《马关条约》签订一年后,丘逢甲痛定思痛,写下了《春愁》这首诗。

作者简介:

丘逢甲(1864年-1912年),汉族,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

丘逢甲少有诗名,内渡前所作已多,但代表其诗歌思想、艺术成就的,是内渡后的作品。这部分诗约1700多首,以怀念台湾和感愤时事之作最为突出。这些诗都具有鲜明的时代内容,以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和掠夺,谴责清政府的昏聩无能为主题。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春愁

丘逢甲关于台湾的诗句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