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解元文言文(文言文《利令智昏》的翻译是什么?)
1.文言文《利令智昏》的翻译是什么?
原文: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鄙谚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负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曰:"取金之时,徒见金,不见人。"
出自《吕氏春秋·去宥》
翻译:
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大清早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到卖金子的地方去,见到有个人手中拿着金子,就一把抢夺过来。 官吏把他逮住捆绑起来,问他道:"人都在这儿,你就抢人家的金子,是什么原因?" 那人回答官吏说:"拿金子时,我只看到金子,根本就没看到人。"
2.解元,字善长·························
翻译及答案解元(1098--1142) 字善长,吉水县人。
浓眉俊目,手臂极长,起于行伍,尤善骑射。建炎三年(1129)九月,金兵分两路大举南侵,高宗逃亡浙江。
解元为韩世忠麾下偏将,临危不惧,击退金兵进攻势头。韩世忠到下邳后,闻金兵将至,士兵惊恐。
解元沉着应战,率领20余骑兵悄悄出发,擒拿金兵数人,得知敌动态。返回途中遭遇敌骑兵数百人,解元跃马横枪,将敌酋长挑落下马,其余金兵望风而逃。
解元以功授门宣赞舍人。四月初,苗傅、刘正彦兵变,迫使高宗让位,解元跟随韩世忠追至临平,与叛军激战,在浦城生擒苗傅、刘正彦。
建炎四年(1130)三月,完颜宗弼率金兵入侵浙西,韩世忠驻守京口,以海舰横截大江,以断绝金兵退路。金兵出小舟数十艘,用长钩扳舰以解除困境。
解元从一小船上奋力跃进敌舟,击杀金兵数十人,活擒金千户长。因功授忠州(治今四川忠县)团练使,统制前军。
不久,奉命讨伐闽寇范汝为,转战打击湖外诸盗。其时敌军占据白面山,凭险同守。
韩世忠出兵讨之,距刘忠30里处安营扎寨。为了解敌情,解元悄然骑马涉水至敌营附近,四顾周览,观察敌方阵势。
敌军依山设嘹望楼以俯瞰,屯精锐于周围四山,视刘忠指令而出战。解元归营后,对韩世忠说:“若想取胜,须先取嘹望楼。”
韩世忠深以为然,派解元率精兵500名,以长戟居中,两翼辅以弓箭手,自下趋高,刘忠部众皆不能支,宋兵四面齐头并进,消灭叛军。 绍兴四年(1134),岳飞军收复襄、邓地区后,金人、伪齐联合大举攻南宋,由讹里朵、挞懒指挥,兀术为前军统帅,避开岳飞防区,沿汴河南攻。
韩世忠率兵自镇江奔赴扬州,解元遣百人埋伏于金兵必经之承州狱庙处,另亲率400人设伏兵于路隅。下令说:“待金兵到达,我率兵先攻敌兵,埋伏要路者,视我旌旗,立帜以待,金人必自狱庙方向逃走,伏击者此时可自背后杀出。”
同时还决河以断其退路。次日,金人到达城下,宋军伏兵涌出,金兵进退无路,向狱庙方向逃跑,解元率兵追俘金兵百余人。
其时承州城中宋兵人数不满3000,金援军万户黑头虎直奔城下,劝解元出城投降。解元以微服出城佯降。
待金人稍懈,城中伏兵出动,生擒黑头虎。金兵四面而来,解元力战,往北追赶数十里,金兵赴水死者众。
解元因功改任同州(今陕西大荔县)观察使。 绍兴十年(1140),解元从韩世忠攻取淮阳,至刘冷庄,骑兵300人当敌骑数千。
解元挥戈大呼,士兵争相奋战。金兵援军到达,解元安抚部下说:“有我在此,不必惊慌。”
众人转而奋勇杀退金兵。解元以功加神龙卫四厢都指挥使。
次年,韩世忠被罢兵柄,任枢密使,解元代领其众,进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不久授保信军(今合肥市)节度使。因病卒于任上,赠检校少保。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
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青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⑤偏将军。
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
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⑥,大呼,声振刀甲。
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合门宣赞舍人。
(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
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合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
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
鹘:鸷鸟。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1分)敌 骑 数 千 四 面 集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1)优( ) (2)备( ) (3)遁( )13.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
(2分)14.《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2分)15.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11.敌骑数千/四面集(1分)12.(1)以……为忧,感到担忧(1分) (2)详细,详尽(1分) (3)逃跑(1分)13.(士兵们)听说金兵大队人马逼近,惊讶不已,军心动摇。
(2分)14.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2分)15.力大无比,本领高强(1分);智勇双全,战功卓著(1分)。
3.文言文“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翻译: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队进来,您就可以占据整个秦地称王了。
原句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它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
《项羽本纪》通过叙述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扩展资料: 原句出处段落节选及翻译: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
翻译: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他一向跟留侯张良要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营,秘密地会见张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事详细地告诉张良。
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军营,说:“不要和他们一起死了。” 张良说:“我是韩王送沛公,沛公现在遇到急难之事,我逃走了,是不讲信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
于是张良进去,把情况详细地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怎么办?” 张良说:“谁是您为这个计划的人?”他说:“鲰生劝我说:‘距关,不要让诸侯的军队进来,秦地就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了。
’所以听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项羽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