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席贩履文言文翻译(《织席贩履》的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1.《织席贩履》的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先主幼年丧父,和母亲靠贩卖草鞋织席为生,他住的房屋东南角篱笆边长着一棵高五丈多的桑树,远远望去枝叶繁茂像小车盖一样,来往的人都觉得这棵树不同一般,有人说这家一定会出贵人。先主小时候,和同族的孩子们在树下玩耍时说:“我将来一定要乘坐像这样的用羽毛装饰车盖的车子。”叔父刘子敬对他说:“你不要胡说,那是会灭我们九族的!”先主十五岁时,母亲让他外出游学,他和同族的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一起,事奉从前的九江太守同郡人卢植。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经常给先主财物,和刘德然一样多。刘元起的妻子说:“各自是一家,怎么能经常这样呢?”刘元起说:“我们族中有这样的孩子,可不是一般的人。”公孙瓒也和先主很要好,公孙瓒年岁大,先主像对兄长一样待他。先主不很喜欢读书,喜爱狗马、音乐和好的衣服。他身高七尺五寸,垂下手臂能过膝盖,眼睛向后能看见自己的耳朵。说话不多,待人恭谦,喜怒不表现在脸上。喜欢结交行侠仗义的人,年轻人争相依附他。中山国的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等人家有资财千金,在涿郡一带往来贩马,见到先主而认为他是奇才,就给了他很多钱财,先主因此能够用这些钱聚合起部众。
原文:先主(刘备)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起曰:“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而瓒深与先主相友。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
字词解释:先主:指刘备。 羽葆:帝王仪仗中以鸟羽联缀为饰的华盖。
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三国志》作者陈寿为刘备(161-223)立的传。是《三国志·蜀书》的第二篇。
作者简介
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史学家,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小时候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并《三国志》。历经10年艰辛,陈寿完成了流传千古的历史巨著《三国志》。《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三国史,书中有440名三国历史人物的传记,全书共65卷,36。7万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织席贩履之辈,缘自三国,是刻意诋毁人的话,形容人的身份地位卑微。在明清著名小说《三国演义》中,那些故意中伤刘备的人,常常说刘备是“织席贩履之辈”。
2.文言文翻译
姓王的一位义士,他的名字已经流失(没有记载)了,是泰州如皋县(地名)的差役。虽然是差役,但自身注重气节,行侠仗义。
甲申年(古人用天干地支表示日期)国家被灭亡以后,同县的平民许德溥(字元博)不愿意剃去头发,刺破自己的手臂誓死明志。公府以抗拒法令的罪名将他杀头弃市,妻子要被流放。王义士正好赶上当值押解犯人,对许德溥的行为感到崇敬,打算放掉许德溥的妻子却没有办法,于是一整夜唉声叹气睡不着觉。他的妻子感到奇怪,就问他:“你问什么如此辗转反侧呢?”王义士不回答。妻子又说:“你为什么辗转反侧呢?”王义士说:“这不是妇道人家应该知道的。”妻子说:“你不要以为我是女人就轻视我,你告诉我,或许我能替你出主意。”王义士告诉了她事情缘故。妻子说:“你崇敬许德溥打算放掉他的妻子,这是豪杰之人的行为,能弄到一个人代替她就可以了。”王义士说:“对。但是到哪里找个人呢?”妻子说:“我应该成全你的义举,一议替她流放。”王义士说:“真的吗?还是玩笑话?”妻子说:“确实真的,哪有什么玩笑?”王义士于是跪在地上磕头感谢他的妻子。随后把计划告诉了许德溥的妻子,让他藏匿在娘家。
王义士夫妇于是就上路了,每当经过地方馆驿接受检验身份时,俨然就像官差押解罪犯。经过了好几千里,到达了流放目的地,虽然风霜雨雪非常艰苦,他们却很乐意不觉得难熬。于是如皋县的人都很感动,集资赎回了王义士的妻子,王义士夫妇都在家里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