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文言文啥意思(“富与贵”的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1.“富与贵”的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孔子说:“财富与权贵,人人都想拥有。但如果使用不合乎道义的手段来获取,是不能接受的。贫困和困顿,是人人都厌弃的,但如果用不正当的方法来摆脱它,也是不能接受的。君子如果背弃了仁德,又哪里可以称得上是君子呢?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就是因为具备仁德。君子没有任何时候背离仁德,哪怕吃饭也不例外。即使处于仓促紧迫的时刻也必定谨守仁德,纵使久困于流离的境地,也一定要固守仁德。
“富与贵”出自《论语 里仁第四》,全文如下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光明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获取财富不能违背仁德原则。
与之有共同理念的还有孟子。《孟子·万章上》:“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赵岐 注:“一介草不以与人,亦不以取於人也。”译为 如果不合乎义,人如果不合乎道,即使是一点点小东西也不把他给人,即使是一点点小东西也不从别人那里取得。
2.文言文翻译
翻译:
秦穆公曾出巡而走失骏马,亲自去寻找,看到有人已杀了骏马,正一起在吃马肉。穆公就问他们:“这是我的骏马呀!”众人都吓得站起来。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肉而不饮酒的人会死。”于是吃马肉的人,依次饮了秦穆公赏给他们的酒。饮酒后,杀马者就都惭愧地离去了。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国,包围了秦穆公。以前偷马吃的人知道了,都说:「三年前穆公饶恕了我们一命,这个恩情欠得太久了。现在我们可以舍命来报答他了。」於是大家拿起武器,冲进晋军阵中,把穆公救了出来。穆公突围后,一举擒获晋惠公,打了一场胜仗。
你写的是不是这一套题目?
秦穆公①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②。”即以次③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皆曰:“可以出死④,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⑤以归。此德出而福反也。
(选自《说苑》卷六《复恩》)
【注释】①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②不饮酒者杀人:不喝酒会死人的。③次:次序。④出死:出力(为国君)拼死作战。⑤惠公:晋国国君。
2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共3处)。(2分)
秦 穆 公 尝 出 而 亡 其 骏 马 自 往 求 之 见 人 已 杀 其 马 方 共 食 其 肉 。
23、下列句中加△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亡其骏马(死亡) B、是吾骏马也(这)
C、杀马者皆惭而去(离开) D、遂溃围(冲破)
24、下列句中加△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方共食其肉 方七百里
B、即以次饮之酒 必以分人
C、晋攻秦穆公,围之 何陋之有
D、此德出而福反也 温故而知新
25、文章最后用“德出而富反”一句,对秦穆公作了评论,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秦穆公是怎样施恩于人的,又获得了怎样的回报。(2分)
答案:
22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2分。划对一处不得分,划对两处得1分,划对三处得2分。)
23、A(2分) 24、D(2分)
25、骏马被人宰杀后,秦穆公不但不治罪,反而怕众人食马肉致死,亲手给他们斟酒喝;后秦穆公遭晋国围攻,得到食马人的救援,解除危难,并战胜了晋国。(2分。施恩与回报各1分,大致意思对即可。)
3.文言文皱的意思是什么
焉在文言文中主要作代词,意思和用法有:
1、表示指示,相当于逗之地。例如:草木无知,叩焉何益?——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2、哪里或那里。例如: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焉,代词,那里,指南海。)——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什么。例如: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墨子》
4、怎么。例如:食其禄,焉避其难?——《三国志》
5、兼有介词逗于地加代词逗此地的语法功能,相当于逗于是地、逗于此地 。例如:崤有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择事而问焉。——清· 刘开《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