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希宪文言文阅读(《《廉希宪事略》阅读答案及解析》古诗原文及翻译)
1.《《廉希宪事略》阅读答案及解析》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
廉希宪事略
廉希宪,字善甫,畏兀(今作“维吾尔”)氏。公以辛卯五月二十五日生于燕,适其父孝懿公廉访使命下,孝懿喜曰:“是儿必大吾门,吾闻古者以官受氏,天将以廉氏吾宗乎!吾其从之。”举族承命。
公身材魁伟,举止异常。年十九,侍孝懿北觐,入侍世祖,上亦因其多智,有威容,论议宏深,恩顾殊绝。
诸贵臣校射上前,一贵臣顾公,取三矢,似欲授公,公曰:“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
诸贵假以劲弓,三发连中,诸贵惊服,曰:“真文武全材,有用书生。”
国初,拜为平章政事。秉政日,中书右丞刘整以初附为都元帅,骑从甚都,诣门求见。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公之弟蓟国公希贡犹布衣,为通报。公方读书,略不答。蓟公出,整复浼入言之。因令彻去坐椅,自据中坐,令整入。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整求退,谓曰:“此是我私宅,汝欲有所言,明日当诣政事堂。”及出,愧赧无人色。
顷之,宋士之在羁旅者,寒饿狼狈,冠衣褴褛,袖诗求见,公之兄弟皆揶揄之。蓟公复为入言,急令铺设坐椅,且戒内人备酒馔。出至大门外,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诸儒但言困苦,乞归。公明日遂言于世皇,皆遂其请。
是夜,诸兄弟问曰:“今日刘元帅者,主上之所倚任,反菲薄之;江南穷秀才,却礼遇如此其至。我等不能无疑。”公曰:“我是国家大臣,言动颦笑,系天下重轻。整虽贵,卖国叛臣也,故折辱之,令其知君臣义重。若寒士数十,皆诵法孔子者也,在宋,朝不坐,燕不与,何故而拘执于此?况今国家起朔漠,斯文不绝如线。我更不尊礼,则儒术且将扫地矣。”公之作兴斯文若此,是大有功于名教者也。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南村辍耕录》,有删改)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将以廉氏吾宗乎
氏:作为姓氏
B.诸贵假以劲弓
假:借给
C.整复浼入言之
浼:派遣
D.明日当诣政事堂
诣:前往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廉希宪举止不同寻常的一组是(3分)
①三发连中,诸贵惊服
②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
③公方读书,略不答
④因令彻去坐椅
⑤及出,愧赧无人色
⑥且戒内人备酒馔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廉希宪出生之时,其父孝懿公刚好被任命为廉访使。孝懿公非常高兴,认为廉希宪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
B.廉希宪十九岁时,随父亲北上侍奉元世祖。元世祖见廉希宪才貌出众,见识不凡,给予了他格外的恩宠。
C.廉希宪任平章政事之时,对登门拜访的中书右丞刘整极为冷淡,因为他认为刘整是不知君臣之义的叛臣。
D.滞留在北方的秀才们饥寒交迫,廉希宪不仅解除他们的困苦,还把他们举荐给元世祖,让他们得到重用。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3分)
(2)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2分)
(3)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4分)
9.C
10.B
11.D
12.(1)(3分)你难道猜想我不会射箭吗?只是我的箭弓稍微软了点。
(2)(2分)刘整行拜礼后起身,在旁边站立,廉希宪不跟他讲一句话。
(3)(4分)(廉希宪)恭敬地(把秀才们)迎入家里,陪他们坐着,摆出酒食,对待他们的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记下他们住的地方。
2.廉希宪礼贤下士译文
元朝廉希宪,维吾尔人,字善甫,有文武之才,元世祖称之为廉孟子,谥号文正。
廉希宪生平礼贤下士,惟恐落于人后。当他官居中书平章政事(次于丞相的官员)时,江南刘整(邓州人,时任中书左丞)以高级官员的身份正式拜访他,他居然没有请刘整就座。
刘整离开后,有个衣着破旧的南宋秀才拿着诗文来请见,廉希宪很客气地请秀才入座,与他谈论诗书典籍,关怀他的生活饮食,好像是老朋友。 事后,弟弟廉希贡问道:“刘整是大官,你对他并不客气;秀才不过是个清寒的读书人,你却很礼遇他。
有这种道理吗?” 廉希宪回答说:“这不是你所能了解的。大臣的举止进退,关系到天下国家。
刘整的官位虽尊贵,却是背叛他的祖国和君主来归顺的;南宋秀才并没有罪过,没有必要让他难堪、困穷。”。
3.《元史商挺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参考译文】 商挺,字孟卿,曹州济阴人。
其先家本姓殷,因避讳宋皇帝之名而改姓商。挺二十四岁时,汴京被蒙古军队攻破,因此到北方去依靠冠氏县赵天锡,在此与元好问、杨奂等交游。
东平严实聘请他为诸子的老师。严实死后,其子严忠济委任商挺为经历,出任曹州判官,不久又任经历,赞助忠济兴办学校培养人才。
宪宗三年(1253),世祖在王府接受京兆分地,闻挺之名,遣使把他从盐州请来,他对世祖的询问都做了满意的回答,世祖亲切地称他的字而不呼其名。有次在陪宴时,商挺对世祖说:“挺来时,李王建朐山城,东平当输送米万石。
东平至朐山,运一石米要花十石的运费,而且雨后车辆往往陷于泥淖中,不能按期送到,过期判处死刑。请改运至沂州,令李王到沂州去取,这样方便。”
世祖说:“卿如此之爱民,不忍不依从。” 杨惟中为关中宣抚使,挺为郎中。
战乱之后,关中八州十二县户不满万,皆惊惶不安,无所依托。商挺辅助杨维中,任用贤良,罢黜贪官,使有才能德行的人受到重用和提拔,制定各项章程,印发纸币,颁布俸禄,重农业,薄赋税,通有无,等等,一月之内,人民安居乐业。
诛杀了一个最奸猾的官吏,其余都畏服。还请求朝廷将关中每年的赋税减征一半。
第二年,杨惟中罢职,由廉希宪代替,升挺为宣抚副使。宪宗九年,废除宣抚司,商挺回到东平。
宪宗亲自征蜀。世祖将领兵出鄂、汉,驻军于小濮,召商挺询问军事形势。
挺说:“蜀道既远又险,皇上不宜轻动。”世祖沉吟了许久说“:卿言正符合我的想法。”
宪宗崩,世祖北回京都,途中遣张文谦去与商挺议论如何应付时局变化的对策。挺说:“军中当严格管理符印,谨防奸诈。”
文谦急忙赶上世祖转告商挺的话。世祖猛然醒悟,骂道:“过去无一人同我这样说过,若非商孟卿,几乎要坏大事。”
速遣使至军中立定规约。不久,阿里不哥之使来到军中,被逮捕斩首。
召挺北上至开平,与廉希宪共同辅助世祖制定立国大计。 世祖即位后,商挺建议:“南伐之师应撤回,西蜀之师应择地屯驻。”
世祖同意。朝廷任廉希宪及商挺为陕、蜀两地宣抚使。
中统元年(1260)五月,挺至京兆。哈剌不花为征蜀名将,浑都海曾任他为副将,屯驻于六盘山,起兵响应阿里不哥反抗朝廷。
挺对希宪说“:估计六盘山哈剌不花有三种策略:全力向东,直取京兆,此为上策;聚兵于六盘山,伺机而动,这是中策;整装北归,策应和林阿里不哥,此为下策。”希宪问:“他们会采哪种策略?”挺曰:“必取下策。”
不久,哈剌不花果然向和林而去。于是挺与希宪商定,令八春、汪良臣发兵抵御。
其事见《廉希宪传》。六盘山之兵北上。
阿蓝答儿自和林引兵南下,与哈剌不花、浑都海相遇于甘州。哈剌不花与阿蓝答儿等不合,领兵继续北上,阿蓝答儿与浑都海合军南下。
诸王合丹率骑兵与八春、汪良臣兵会合。商挺与他们议定,分三路抵抗南下军队。
南北两军交战,风沙大起,良臣令军士下马步战,以短兵冲击北军左翼,绕到后方,然后从右翼杀出;八春从正面进攻;合丹则以精兵截断北军的归路。双方大战于甘州之东,杀阿蓝答儿及浑都海。
世祖闻捷大喜,赞叹说:“商孟卿真古之良将也。”改宣抚司为行中书省,晋升希宪为行中书省右丞,挺为佥行省事。
中统二年,挺晋升参知政事。宋将刘整在泸州投降,并将以前降于宋的数人逮捕送来,蒙古军官要求杀掉这些人以儆戒其他,挺竭力奏请释放了这些人。
兴元判官费寅有罪,恐判死刑,借故向朝廷控告商挺与廉希宪,世祖召挺于便殿向道“:卿在关中,怀孟两地治绩卓著,但攻击你的言论也有,难道说是同僚中有人要败坏你的名声,还是你地位高了而懒于政事?近年来,谈论王文统的人不少,为何卿独无一言?”挺对曰:“臣素知文统之为人,曾与赵璧议论过,想陛下还能记得。臣在秦三年,过错很多,对有些事临时为适应情况在做法上有些改变也是有的,但说以功成归于自己,事败归罪于别人,臣则不敢,若有这样的事,请杀我的头。”
挺出朝后,世祖与驸马忽剌出、枢副合答等统计挺提出的大政方针先后有十七项,因而赞叹说:“挺有这样大的功,还说自己有罪,若真办他的罪,谁还肯为朕尽力!你们要记住这点。”中统四年,赐商挺金符,命行四川行枢密院事。
至元元年(1264),挺入朝拜参知政事。建议令王鹗、李冶、徐世隆、高鸣、胡祗、周砥等人修纂辽、金二史,甚合皇帝的想法。
二年,巡察河东,很快又召还京师。三年,世祖注意于经学,挺与姚枢、窦默、王鹗、杨果等编纂《五经要语》共二十八类进呈。
六年,任同佥枢密院事。七年,调为佥书。
八年,升副使。在任枢密副使时,清点军队实有人数,确定军官品级和俸禄,令四千人屯田,垦田三万亩,其收获供亲军军饷。
淘汰不能为军户者三万户,虽一丁一户者亦淘汰;丁多家产少、家产多而丁少者,各以其财或力合出一军。 九年,封皇子忙阿剌为安西王,并为王建立相府,以商挺为王之相。
十四年,诏令安西王北征。王命挺曰“:关中事有不适宜的,可完全改变。”
挺曰:“延安民兵共数千,应令李忽兰吉训练,以防意外。”不久,秃鲁反叛,以延安之兵去。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9、选A项(易:改变) 10、选B项(介词,在)A项(语气助词;被)B项(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D项(介词,用;介词,因为)11。
选C项 (②是罗英对张雄飞的赏识之语。③是从忽辛口中表明张雄飞的清廉。
⑥是皇帝采纳张雄飞不随意赦免犯人的意见。)12。
选D项 “历”是“逐一”的意思,忽辛说审问他的官员都收受过他家的财物。 张雄飞没有收受财物。
13。翻译: ①至元二年,廉希宪向世祖推荐他,世祖召见他,他陈述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世祖很高兴。
(“陈”、“说”翻译准确各1分,句子通顺1分,共3分)②大规模狩猎之后才能发现善于射箭的人,集中各种想法(意见)之后才能听到好的意见,你的话是正确的。 (“善”翻译准确各1分,句子翻译通顺1分,共2分)③皇帝赏赐张雄飞的原因,是要表彰他的廉洁,不要受小人欺骗。
(“所以”、“旌”、翻译准确各1分,判断句式翻译准确1分,共3分)。
5.夏翁尤翁古文阅读答案夏翁尤翁文言文翻译夏翁尤翁哪些
《夏翁尤翁》古文阅读答案以及文言文翻译:
参考答案
16. D
17. A
18. ①这是出于不知道罢了,(如果)知道是我,怎么会冒犯我呢!
②凡是无理取闹的,其中一定有所依仗,小事不忍让,那么灾祸就会立即到来。
19. 夏翁没有为难将粪倒向自己的人,还主动撕毁他的债券,他的涵养和大度值得我们学习。尤翁忍受邻人的无理取闹,并无偿还他衣物;从其异常举动中预知潜在的危险,从而避免了灾祸。这种容人的度量和非凡的见识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译文
夏翁是江阴县的大族,曾坐船经过市桥,有一个人挑粪倒入他的船,溅到夏翁的衣服,此人还是旧相识。僮仆很生气,想打他,夏翁说:“这是因为他不知情,如果知道是我,怎会冒犯我呢?”因而用好话把他打发走。
回家后,夏翁翻阅债务帐册查索,原来这个人欠了三十两钱无法偿还,想借此求死。夏翁因此撕毁契券,干脆不要他还。
长洲尤翁开钱庄营生,年末,听到门外有吵闹声,出门一看,原来是邻居。
司典者(管理典当的职员)上前对尤翁诉说:“此人拿衣服来典押借钱,现在却空手前来赎取,而且出口骂人,有这种道理吗?”此人还是一副骠悍不驯的样子。
尤翁慢慢地告诉他说:“我知道你的心意,不过是为新年打算而已,这种小事何必争吵?就命家人检查他原来抵押的物品,共有四、五件衣服。尤翁指着棉衣道:“这件是御寒不可少的。”又指着长袍道:“这件给你拜年用,其他不是急需,自然可以留在这里。”这个人拿了两件衣服,默默地离去。
但是当夜竟然死在别人家,官司打了一年。原来这个人负债太多,已经服毒还没有发作,打算自杀讹诈人钱财,心想尤翁有钱,好做讹头。既然不成,又转移到别人家的。有人问尤翁为什么事先知道而强忍着,尤翁说:“凡是别人同你发生冲突而不合常理,一定有所仗恃。小事不能忍,灾祸立刻降临。”人人都佩服他的见识。
6.敦颐断案文言文阅读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