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愿望的文言文(求关于梦想的古文)
1.求关于梦想的古文
彭端淑的《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我的天资昏昧,不及别人;我的才能平庸, 不及别人。只要每天认真学习,长久坚持毫不松懈,等到成功了,也就不知道我是昏昧又平凡的了。我天资聪明、才能敏捷,超过别人几倍。如果摒弃不用,就与昏昧和平庸没有区别了。孔子的思想言论,最终是靠天资迟钝的曾参传下来的。以此而论,昏昧平庸与聪明灵敏的功用,难道是有常规的吗?
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您靠什么能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神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2.“希望”用古文怎么说
1.希冀。
意思:希望,希望得到。非分的愿望。
出处:
1)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臧洪传》:“诸袁事汉,四世五公,可谓受恩。今王室衰弱,无扶翼之意,欲因际会,希冀非望,多杀忠良以立奸威。”
译文:袁氏几代在汉室做官,四朝之中,有五人位列三公,可以说受恩非浅。现今王室衰弱,你不扶助王室,反而乘机生出非分之想,杀死众多的忠良以树自己的淫威。
2)晋·李密《陈情表》:”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译文: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
2.期许。
意思:期望,称许,期盼,也指对某人有期盼、有期待。
出处:清·徐乾学《纳兰君墓志铭》:“坐客或期许过当,弗应也。”
译文:座上有客人过度地称赞嘉许,(他却)不接受。
3.夙愿。
意思:又作宿愿,一向怀有的愿望。
出处:宋·欧阳修《六一居士传》:“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
译文:虽然如此,我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已有三年了,(如果)某一天天子发出恻隐之心哀怜我,赐还我这把老骨头,让我能够和这五种物品一起回归田园,差不多就有希望实现自己素来的愿望了。这便是我记述我的乐趣的原因。
4.企盼。
意思:本意是踮起脚后跟,引申为仰望、盼望的意思。盼,盼望。踮起脚后跟盼望,自然是殷切地希望。
出处:现代·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 唐使南来,国民咸以平和有望……企盼尤殷。”
译文:唐国的使臣从南方来,国民都以为和平有望了……非常殷切地期望。
5.祈求。
意思:恳切地希望得到。通常表示人们内心迫切地希望某事的达成,表达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出处:东晋·干宝《搜神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人受胎,皆从南斗过北斗,所有祈求,皆向北斗矣。”
译文:南斗星管生,北斗星管死。人只要成了胎,都在南斗星那边定好生日,再在北斗星那边定好死日。有什么请求,都得向北斗星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