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善琴文言文翻译(《工人善琴》翻译)
1.《工人善琴》翻译
万历年间,詹懋(mào)举任颍州的太守。
有次召用木工。詹正在弹琴,木工站在窗外,抬头画指,好像在评价好坏。
叫来问他:“你很擅长弹琴吗?”木工答说“是”。让他弹,木工就演奏了一遍刚才詹懋举弹的曲子,弹得很好。
詹很惊讶,问从哪学来的。木工回答说:“家在西郊外,见一老人进城卖柴,总把琴装在口袋里挂在担头,于是请让看看。
听他弹奏,心里很高兴,于是向他学琴。”詹给他钱,他不要,说:“我是贫贱的木工,只要做工的酬劳。”
又说:“您的琴是下品,我有琴,是老人赠的,现在献给您。”果然是把好琴。
詹懋举于是跟着木工学琴,学完以后,当时的琴师碃盯百故知嘎版霜保睛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注释:1.万历:明朝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2.《工人善琴》翻译
明朝万历末年,有个叫詹懋举的人任颍州太守。
有一次偶然召了一个木工来,詹懋举正在弹琴,木工站在门外,抬起头指指点点,好象在议论弹得好坏一样。詹懋举把他叫过来,问他说;“你很善于弹琴吗?”木工回答说:“是的。”
詹懋举就叫他弹。木工就演奏一遍刚才詹懋举弹的曲子,詹懋举听了十分惊奇,追问他是从哪里学来的。
木工回答道:“我家住在西城外,以前常常见到一个老人进城卖柴,担头常挂一口袋装一把琴,于是请他拿出来看,叫他弹琴,心里又很高兴,就向他学习弹琴罢了。”詹懋举后要给他银子,木工不接受说:“我只是一个地位低下的木工,只接受木工的报酬罢了。”
又说:“您的琴都是低劣的木材做成的,我有一把琴,就是老人所赠送的,现在我把它献给您。”詹懋举一看,果真是把好琴。
詹懋举于是跟着木工学琴,学完以后,当时的琴师没有一个人能及得上他。
3.文言文《伯牙善鼓琴》解析
语文书版本: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中心思想: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了。
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巍峨得像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也会想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人听得懂他的琴声。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注释】①志:志趣、心意。②峨峨:高耸的样子。③洋洋:宽广的样子。④卒:通“猝”,突然。⑤操:琴曲。
子期是我唯一的知音,子期死,今生今世再无知音。希望下一世的知音,仍然是子期。
4.伯牙善鼓 琴原文和译文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①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②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③,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④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
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
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5.善琴取相文言文的翻译
齐威王责问邹忌说:“听说先生善于弹琴,寡人喜欢听最好听的琴音,现在你抚琴而不弹琴,难道是嫌弃琴不好吗?”或者有不值得给寡人弹琴的苦衷吗?”邹忌回答说:“我以弹琴为职业,就一定要仔细考察研究弹琴;大王作为一国之君,难道就不研究治国吗?现在大王拥有一个国家却不治理,这和我抚琴而不弹琴有什么不同呢?我抚琴而不弹琴,不能满足大王心意;大王拥有一个国家却不治理,恐怕就不能顺应万民之意了。”
齐威王很惊讶地说:“先生以弹琴之道劝说寡人治国,寡人就接受你的劝告了。”于是留下邹忌。
第二天召见他,与他谈论治国之事,齐威王非常高兴,封邹忌为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