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级语文文言文内容(九年级文言文内容有哪些?)
1.九年级文言文内容有哪些?
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强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22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隆中对 诸葛亮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 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前出师表 诸葛亮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
2.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总结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
概括起来,古今异义主要有这样几种: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如“江”“河”二字,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现在除了指长江、黄河外,更多用于泛指,指一切江、河。
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亲戚”,古代除了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外,通指自己家庭中的成员,现代汉语中则不能用于自己家庭中的成员。
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的“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现在则表示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卑”指地位低下,陆游诗“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卑”即此义,“鄙”指见识短浅;而现在则是个地道的贬义词,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品质恶劣。
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如“无论”,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起关联作用的连词,而文言文里却是两个词,如《桃花源记》中“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无论”就是两个词:无,不要;论,说。
下面择要列出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古今异义词。 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 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 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 6、感激 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
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出师表》) 7、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无比憎恨。 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8、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9、开张 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10、涕 古义:泪。 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11、兵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 12、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禁犯人的地方(监狱) 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3、池 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14、居 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例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15、走 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6、汤 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7、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8、但 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
例句: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19、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20、其实 古义:它的果实,是两个词。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承上文而含转折),是一个词。 例句: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故事两篇》) 21、文理 古义:文采和道理。
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 例句: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22、致词 古义:对……说话。
今义:指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 例句: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23、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24、何苦 古义:怕什么。 今义:不值得做。
例句: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25、捐 古义:丢弃。 今义:献出。
例句:乃捐金于野。(《乐羊子妻》) 26、烈士 古义:有雄心壮志的人。
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人。 例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27、虽然 古义:两个词,“虽”即“虽然”,“然”即“如此”“这样”。
今义:一个词。 例句: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唐雎不辱使命》) 28、然而 古义:两个词。“然”代指上文所说的情况,“而”表示转折,等于说“如此(这样),可是……”。
今义:是一个表示转折的连词。 例句: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9、所以 古义:a、表示行为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b、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是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例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 再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 30、学者 。
3.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要背的重要故事和文言文是什么
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要背的内容:
沁园春是要背的
陈涉世家中 第一段 第四段还有最后一段 这几段多是中考的重点 背熟了
有好处的 当然能全部背完当然好了
唐雎不辱使命没有要求要背,而且这篇没有陈涉世家那么重要,考的话可能就是翻译一些句字、词语或者写拼音之类的。把第三段的对话好好看看
隆中对读熟就好,但翻译一定要搞懂
出师表要求全背诵,这一片蛮重要的,翻译解词也要搞清楚
接下来就诗词五首,一定要背的。
不知课外古诗词有没有要求,我们是要求让背的,背一背吧,多积累一些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