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样子文言文例句(古文中然的翻译)
1.古文中 然 的翻译
翻译: 1、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如”的意义。
唐· 柳宗元《三戒》:庞然大物也。 2、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比拟,有“…的样子”之意,常与“如”、“若”连用。
《礼记》: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3、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断定或决定,相当于古汉语的“焉”、“也”。《礼记》:穆公召县子而问然。
4、俗字作“燃”。《孟子》:若火之始然。
5、明白。《淮南子·览冥》: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
6、以为…对;同意。《史记·陈涉世家》:广以为然。
7、宜;合适。《淮南子》: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
8、但是,然而。《史记·项羽本纪》: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扩展资料古文引用: 1、《醉翁操·琅然》宋代:苏轼 琅然。清圜。
谁弹。响空山。
翻译:飞瀑似珠玉叠串琅琅鸣泉,高山推出明月,清朗团圆。我问:是谁?琴弦轻响,优美的旋律,回荡空山。
2、《封燕然山铭》两汉:班固 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扫,萧条万里,野无遗寇。 翻译:然后四方将校横行,流星闪电,万里寂静,野无遗寇。
3、《洗然弟竹亭》唐代:孟浩然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翻译:共享饮酒的陶然乐趣,偶奏超俗拔群的雅音。
4、《醉翁亭记》宋代: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2.古文“然”的一词多义
然
1.连词。主要表示转折,可译为"可是""但是"。例如:
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然"有时和"而"连用,"然"代指上文所说情况,"而"表示转折,等于说"如此(这样),可是……"。例如: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是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然"还常和"则"结合,"然"是承接上文事实,"则"是由此进行阐述或论断,可译为"既然如此,那么(那就)",也可单译为"那么"。例如: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2.代词。相当于口语中"这样""如此。"例如:
輮使之然也。(《劝学》)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3.助词,又分两种情况。
(一)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相当于口语的"……地"。例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说》)
大石……森然欲搏人……(《石钟山记》)
(二)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之后,前面有"若""如""犹"等词与之照应的,可译为"的样子""一般""那样"。例如: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登泰山记》)
"然"还常作应对之辞,同口语中"是的""对的"相似。或者表示赞成、同意,即"认为是""认为对"的意思。例如:
袁曰:然,固有所闻。(《谭嗣同》)
成然之。(《促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