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灌字用之父羽奏文言文翻译(《汉书•贾谊传(节选)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1.《汉书•贾谊传(节选)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汉书•贾谊传(节选)班固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
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
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草具其仪法,色上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
文帝廉让未皇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遂自投江而死。
谊追伤之,因以自谕。其辞曰:恭承嘉惠兮,竢罪长沙。
仄(侧)闻①屈原兮,自湛汨罗。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
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乌呼哀哉兮,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鸮②翱翔。
阘茸③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谓随、夷④混兮,谓跖、蹻⑤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
于嗟默默,生之亡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
章父荐屦,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注] ①侧闻:传闻②鸱鸮(chīxiāo):像猫头鹰一类的鸟。③阘茸(tàróng):缺德无才之人。
④随、夷:随,卞随,商汤时贤人;夷,伯夷,周初之人。⑤跖、蹻:跖,盗跖;蹻,庄蹻,楚盗。
8。下列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B.颇通诸家之书 其说皆谊发之C.廷尉乃言谊年少 乃草具其仪法D.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 为赋以吊屈原9。
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谊,洛阳人也”是传记体文章一般都有的内容。B.“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写出了贾谊才华出众。
C.“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写出贾谊确实给国家作出了很大贡献。 D.“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指出了贾谊被天子疏远的原因。10。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贾谊是通过河南守吴公的推荐而被文帝赏识的。
B。 贾谊年轻有才华,为当时朝中“诸老先生”所不能及的。
C。当天子准备提拔贾谊为公卿之位时,遭到谗言而被贬。
D。文章最后一段,贾谊写“辞”只是为了表现他对屈原的怀念和敬佩。
11。把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9分)(1)谊既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3分)译文:⑵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分)译文:⑶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分)译文:参考答案:8.C于是。
说明:A项①凭,凭借;②把,拿。B项①结构助词,相当于“的”;②代词,代前面的“其说”。
D项①是;②写。9.D 贾谊被皇帝疏远的原因是被小人进了谗言。
10 .D 不仅仅是表示他对屈原的怀念和敬佩,也有身世的寄托,因为与屈原遭遇相似,引起共鸣。11。
(1)贾谊因为贬谪离开后,内心很不愉快,在渡过湘水时,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2)(3)略[参考译文]贾谊,是洛阳人。
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
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
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为年轻。
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
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
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
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
”此后,汉文帝于是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因为贬谪离开后,内心非常不愉快。
在渡湘水时,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赋文这样说:我恭奉天子诏命,带罪来到长沙任职。曾听说过屈原啊,是自沉汨罗江而长逝。
今天我来到湘江边上,托江水来敬吊先生的英灵。
2.《“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阅读答案及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爱问知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9题。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灌婴舍人,得幸,因进至二千石,后以灌氏姓为灌孟。
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夫率千人与父俱。
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 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
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或将军头,以报父之仇。”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
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
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其奴皆亡,独与一骑归。 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
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
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
数月,坐法去。 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
孝景时,至代相。孝景崩,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乃天下屯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
建元元年,入为太仆。二年,夫与长乐卫尉窦甫饮,轻重不得,夫醉,搏甫。
甫,窦太后昆弟也。上恐太后诛夫,徙为燕相。
数岁,坐法去官,家居长安。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
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稠人广众,荐宠下辈。
士亦以此多之。夫不喜文学,好任侠,重然诺。
所与交通者无非豪杰大猾其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宗族宾客广占陂池田园横于颍川颍川儿乃歌之曰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尝为颍阴侯灌婴舍人,得幸 幸:幸运B.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 善:友好C.不欲加礼,必陵之 陵:通“凌”,侵侮D.灌氏族 族:被灭族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颍阴侯灌何为将军 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B.走入汉壁,其奴皆亡 使六国各爱其人C.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挟飞仙以遨游D.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7.下列各项省略句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颍阴侯)郁郁不得意 B。
数月,(夫)坐法去 C。建元元年,(夫)入为太仆 D。
(夫)不欲加礼,必陵之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为报父仇,灌夫披甲戴胄,拿着长戟,招募军中与他友好又愿意随他同去的壮士数十人出战。 等到走出军营的大门,就没有人敢前进了。
B.灌夫与吴军的战斗非常惨烈,随他同去的奴仆全部战死,灌夫自己身上就有十余处重伤,幸亏当时有极为贵重的好药,才保住了灌夫的性命。 C.灌夫有次和窦太后的弟弟窦甫一起饮酒,灌夫喝醉后出手打了窦甫,结果被窦太后免了官,让灌夫闲居在长安家中。
D.司马迁对灌夫的战功和他那种耿直倔强的性格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同时对其放纵宗族宾客横行于颍川的行为也进行了批判。9.断句和翻译。
(10分)(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所 与 交 通 者 无 非 豪 杰 大 猾 其 家 累数 千 万 食 客 日 数 十 百 人 宗 族 宾 客 广 占 陂 池 田 园 横 于 颍 川 颍 川 儿 乃 歌 之 曰 颍 水 清 灌 氏 宁 颍 水 浊灌 氏 族。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
(3分)②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3分)。
3.宋史列传第六十二节选翻译 如下:
魏瓘,字用之。其父魏羽,因为自身奏请,补官为秘书省校书郎、监广积仓,知开封府仓曹参军等职。魏瓘执法精确审慎,通晓吏员事务。有一次,时值上元节,需要在宫殿前搭起彩山,并张挂彩灯。魏瓘与宦官负责料理此事。由于宦官怀有私愤,并认为魏瓘年幼可欺,于是到处诛求财物、侵扰百姓。魏瓘私下告知天子,天子下诏杖责宦者,并将其赶走。
魏瓘的门客魏纲,因为上疏诋毁被朝廷奉为祥瑞的天书,被流放到海岛。魏瓘也因此受到牵连,被处以停职处分。不久,他又恢复官职,任邓州税务、鄂州茶务总监,此后又以大理寺丞兼任衡山知县,又任寿州通判,又历任循、随、安等州的知州,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广西邕州)少数民族,因为家中拖欠税务,妇女沦为奴隶的有千余人之多,魏瓘皆一一禀奏朝廷,使妇女返回家中,因此他即刻升任转运使之职。此前,刘鋹在当地实行按人口收税的方法,就连常年居住在船舱里的百姓也要缴纳税收。此时雷、化、钦、廉、高等州仍然实行此种政策。魏瓘到任后,马上替百姓废除此项弊政。又在柳州释放了被非法征集服役的百姓四百人。不久,魏瓘被朝廷召回,担任权度支判官之职。不久,他因过失被降官至洪州任知州。又转官梓州路转运使,此后内迁,历任蔡州、潭州知州,又任京西转运使,江、淮制置发运使等职。此后,他又从主客郎中升官至太常少卿,广州知州之职。在广州任上,魏瓘环绕广州城,修筑五里长的城墙,并疏通了东江门,开凿东西澳作为水闸,根据情况变化开闭水闸。此后,他被朝廷拜为右谏议大夫,再任临江军判官。
有个叫史沆的人,性格阴险诡诈,他先前曾因魏瓘的弹劾而被免职。此时,恰逢广州拟将朝贡后剩余的椰子煎等物品封缄馈送京师。史沆于是请求留下这些物品,并造谣说,魏瓘私自扣留了上贡的奇珍异宝。朝廷得知后,派宦官亲自打开物品验看,方知史沆在造谣。史沆因为所言不实被罢官,魏瓘也因此降官任鄂州知州。没过一年,他又被任命为陕西转运使,又转官河北。又以给事中之职兼任开封知府。魏瓘执政严明,官吏和百姓都对他十分敬畏。一次,内东门在检查诰命夫人所乘车辆时,搜到其向内廷行贿的赃物,于是交付府衙审理此事。案件尚未审清上报,后宫已内降诏命给魏瓘,命令开封府无罪放人。于是,谏官吴奎上奏说,按照正常程序,官员应当先将法律奏明君主,然后依法行事。但魏瓘没有上奏就擅自放人,这分明是无视法律的行为。因此,朝廷将魏瓘降官为越州知州。
叛军侬智高攻打广东、广西时,唯独广州城久攻不下。于是朝廷认为这是当初魏瓘筑城的功劳,因此将他升任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复知广州,兼任广东经略安抚使。朝廷还派出禁兵五千人交给魏瓘,任凭他向机行事。其后,大将狄青大败叛军。朝廷于是将魏瓘召还,任命他纠察京城的刑事案件。当时,有人提议开凿六塔河,并堵塞商胡河的北支流,并且宰相也支持这一建议,于是朝廷派魏瓘亲自去考察。视察完毕,魏瓘上奏,认为北支流不便堵塞。下溪州的少数民族彭士羲率众造反,朝廷打算发兵讨伐。魏瓘于此时升任龙图阁直学士兼知荆南府。他认为,“五溪地形险恶,官军却在狭窄的山间鸟道行进;同时,将领们会因为贪功而滋生出诸多事端,这些对国家有什么好处?”他还拟定了三种对敌策略:以招降敌人为上策,以防御敌人为下策,以主动攻打敌人为失策。这些建议当时未被采纳。但是,朝廷最终所采取的计策,却与魏瓘所献之策不谋而合。此后,魏瓘又移官澶州、滑州等地,将移官邓州,未能成行。于是上书请老,以吏部侍郎之职退休,直到死去。
魏瓘任职所到之处,政绩突出,他在与人论辩时,从未屈从别人的见解。史沆、王逵二人皆以善于诉讼名闻天下,魏瓘先已论奏罢免了史沆,其后,他又论奏王逵专权,工于心计,难以称得上循吏。魏瓘之弟名叫魏琰。
4.文言文在线翻译
原文: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天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惟君左右之。
若以越国之罪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沉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其达士,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
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没,又郊败之。
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勾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也矣。君若不忘周室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君若曰:‘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寡人请死!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
遂灭吴。翻译: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就向全军发布号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及全国百姓,哪个能够协助我击退吴国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
大夫文种向越王进谏说:“我听说过,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
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到下雨时,是一定要用上它的。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
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文种对吴王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对您大王说,我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说: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
并请允许把越王的女儿作大王的婢妾,大夫的女儿作吴国大夫的婢妾。
5.普为政颇专,廷臣多忌之全文 即原文翻译
《宋史.列传第十五》原文:普为政颇专,廷臣多忌之。
时官禁私贩秦、陇大木,普尝遣亲吏诣市屋材,联巨筏至京师治第,吏因之窃货大木,早称普市货鬻都下。权三司使赵玭廉得之以闻。
太祖大怒,促令追班,将下制逐普,赖王溥奏解之。译文:赵普辅政是相当专制,其他的朝臣非常忌惮他。
当时官府禁止私人贩卖陕西、甘肃的大木料,赵普曾经派遣小吏到市场去买木材,连成巨大的木筏运到京城盖房子。这个小吏就趁机偷窃木材,打着赵普的旗号在京城卖。
权三司使赵玭廉知道了又禀告给太祖,太祖非常生气,督促下令追查此事,想要下旨驱逐赵普,幸好有王溥上奏求情才解决了这件事情。
6.课外文言文:韩湟,字太冲,节制三吴
【原文】
韩湟,字太冲,节制三吴,所辟宾佐,随其才器,用之悉当。有故人子投之,更无他长。尝召之与宴,毕席端坐,不与比座交言。公署以随军,令监库门,此人每早入帷,端坐至夕,吏卒无敢滥出入者。
【译文】
韩湟,字太冲,管理三吴地区,所征召的幕僚,都随他的才能,使用他们都很恰当。有一个老朋友的儿子来投奔他,没有其他的长处。曾叫他参加宴会,所有人都端正坐好了,他不和邻座的人说话。韩公安排他随军,让他管理库门,这个人每天很早进入帷帐,端坐到傍晚,官吏士卒没有敢随便出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