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初废帝入(《魏兰根阅读答案附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1.《魏兰根阅读答案附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魏兰根,巨鹿下曲阳人也。兰根身长八尺,仪貌奇伟,泛览群书,机警有识悟。

起家北海王国侍郎。丁母忧,居丧有孝称。

将葬常山郡境,先有董卓祠,祠有柏树。兰根以卓凶逆无道,不应遗祠至今,乃伐柏以为椁材。

人或劝之不伐,兰根尽取之,了无疑惧。遭父丧,庐于墓侧,负土成坟,忧毁殆于灭性。

出除本郡太守,并有当官之能。正光末,尚书令李崇为本郡都督,率众讨茹茹,以兰根为长史。

因说崇曰:“缘边诸镇,控摄长远。昔时初置,地广人稀,或征发中原强宗子弟,或国之肺腑,寄以爪牙。

宜改镇立州,分置郡县,凡是府户,悉免为民,入仕次叙,一准其旧,文武兼用,威恩并施。此计若行,国家庶无北顾之虑矣。”

崇以奏闻,事寝不报。孝昌初,转岐州刺史。

从行台萧宝寅讨破宛川,俘其民人为奴婢,以美女十人赏兰根。兰根辞曰:“此县界于强虏,皇威未接,无所适从,故成背叛。

今当寒者衣之,饥者食之,奈何将充仆隶乎?”尽以归其父兄。朝廷以兰根得西土人心,加持节、假平西将军。

寻入拜光禄大夫。庄帝之将诛尔朱荣也,兰根闻其计,遂密告尔朱世隆。

荣死,兰根恐庄帝知之,忧惧不知所出。时应诏王道习见信于庄帝,兰根乃托附之,求得在外立功。

道习为启闻,乃以兰根为河北行台,于定州率募乡曲,欲防井陉。时尔朱荣将侯深自范阳趣中山,兰根与战,大败,走依渤海高乾。

属乾兄弟举义,因在其中。高祖至,以兰根宿望,深礼遇之。

及高祖将入洛阳,遣兰根先至京师。时废立未决,令兰根观察魏前废帝。

帝神采高明,兰根恐于后难测,遂与高乾兄弟及黄门崔固请于高祖,言废帝本是胡贼所推,今若仍立,于理不允。 高祖不得已,遂立武帝。

废帝素有德业,而为兰根等构毁,深为时论所非。兰根虽以功名自立,然善附会,出处之际,多以计数为先,是以不为清论所许。

(选自《北齐书·魏兰根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忧毁殆于灭性 殆:几乎 B.控摄长远 摄:控制C.事寝不报 寝:平息 D.深礼遇之 遇:对待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魏兰根“机警有识悟”的一组是 (3分)①庐于墓侧,负土成坟 ②宜改镇立州,分置郡县③文武兼用,威恩并施 ④尽以归其父兄⑤遂密告尔朱世隆 ⑥走依渤海高乾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魏兰根准备在常山郡安葬母亲,但那里先建有董卓祠堂,他认为董卓是叛逆,于是不顾他人劝阻,坚决砍伐了董卓祠堂的柏树为母亲做了棺木。 B.将军萧宝寅攻破宛州时,将俘获的十个美女送给了魏兰根,兰根认为这里的百姓是无奈从匪,应该慰问安抚,就把十个美女送还其家。

C.魏兰根曾经将孝庄帝要诛杀尔朱荣的消息密报给尔朱世隆,结果尔朱荣被杀后,他因怕此事被孝庄帝知道,就忧虑畏惧想不出什么办法来。 D.在拥立废帝这件事上,魏兰根表现出精于算计的一面。

他为了讨好巴结高祖,而说废帝不当立,最终使很有德才的废帝未能即位。7。

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当寒者衣之,饥者食之,奈何将充仆隶乎?(5分)(2)废帝素有德业,而为兰根等构毁,深为时论所非。

(5分)。

2.《人之才行,自昔罕全》的全文翻译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①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②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③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加以情有爱憎,趣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⑤,贤如墨、杨⑥,求诸物议⑦,孰免讥嫌⑧?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⑨,何如?”子曰:“未可也⑩。”“乡人皆恶⑾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小人。将察其情,在审其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

【注释】

①苟:如果

②录:录用

③责:苛求

④趣:志趣

⑤伊、周:指伊尹、周文王

⑥墨、杨:指墨翟、杨朱

⑦求诸物议:从众人的议论去要求他们。

⑧孰免讥嫌:谁免得了(众人的)嫌弃和讥讽

⑨好之:赞扬他

⑩未可也:还不能肯定

11.恶:讨厌

【译文】

人的才华和能力,从以前开始就很少有全才的,如果有所擅长的,就一定有弱的地方。如果能取长补短那么天下就没有不能被录用的人;苛求短处放弃长处,那么天下就没有可以被录用的人。再加上感情有爱恨之分,志趣有所不同, 如果圣明的像伊尹、周公,贤德像墨翟、杨朱,从人们的议论去要求他们,谁能避免被讥笑?从前子贡问孔子:“全乡村的人都赞扬他,那该怎么办?”孔子说:“不能肯定。”“全乡村的人都讨厌他,那该怎么办?”孔子说:“不能肯定。不如全乡人中的善者喜欢他,不善者厌恶他。”那是因为君子和小人行事必定不同,就好像小人讨厌君子也像君子讨厌小人,要认真调查清楚实情,听有道德的人的话那么没道德的人的品行就会废除,听没道德的人的话那么有道德的人的品行就会消失。

文言文,初废帝入

3.古文翻译,<<明史

高拱,字肃卿,新郑人。

嘉靖二十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

过了一年授任编修。穆宗居住裕邸,出阁讲读经书时,高拱和检讨陈以勤同时担任侍讲。

世宗回避说起确立太子的事,而景王又未到封国去,宫廷内外因而存在不安和疑惑。高拱在裕邸侍讲九年,启示王更加勉力孝顺谨慎,讲解切中事理。

王很推重他,亲自写了“怀贤忠贞”几个字赐给他。积功升迁为侍讲学士。

严嵩、徐阶依次主持国家大政,认为高拱将来必定得到重用,就将他推荐给世宗。封为太常卿,负责国子监祭酒的工作。

四十一年升为礼部左侍郎。不久调吏部兼学士,主管詹事府的事。

升任礼部尚书,召入值班房。撰写斋词,皇帝赏赐他飞鱼服。

四十五年封为文渊阁大学士,和郭朴同时进入内阁。高拱和郭朴都是徐阶所荐引的。

世宗居住西苑,内阁大臣的值班房就在宫苑中。高拱尚未有儿子,就将家迁移到靠近值班房,市场私自出来。

有一天皇帝病了,误传病危,高拱地将用具搬出来。开始时徐阶很亲近高拱,荐引他进宫值班。

高拱一下子成了权贵,负气很抵忤徐阶。给事中胡应嘉,是徐阶的同乡,因为曾经弹劾高拱的亲戚而感到自身处境危险,又看到徐阶正跟高拱有怨恨,就弹劾高拱没有坚守在值班房,已经将用具搬到外面去了。

世宗病得危急,也不明白这些事。高拱怀疑胡应嘉受徐阶指使,非常恨他。

穆宗即位,升任少保兼太子太保。徐阶虽然是首辅,然而高拱却自以为是皇帝的旧臣,多次跟他抵触,郭朴又帮着他。

徐阶渐渐地感到不能忍受。而这时候以勤和张居正都进入内阁,居正也曾经在裕邸任过侍讲。

徐阶起草遗诏诋通张居正商议,高拱心里更加不平。恰当此时商议皇帝登基奖赏官兵以及请皇上裁决大臣去留的事,徐阶全部不同意高拱的主张,二人间的怨恨就更加深了。

应嘉主管吏科,协助部院考察。事情将要完成,忽然谏诤有些过错应该制止。

皇帝指责他自相矛盾,交到阁臣商议怎样罚罪。郭朴愤激地说:“应嘉没有人臣应有的礼貌,应当削职为民。”

徐阶在旁瞄了一眼高拱,见高拱发怒,就勉强依从了这个意见。谏官们认为真实高拱因私怨逐应嘉,就纷纷地上奏章弹劾他。

给事中欧阳一敬弹劾高拱尤其用力。徐阶对于高拱辩解的奏疏,所草拟的旨意中表示慰问和挽留,却不是很指责弹劾的人。

高拱更加发怒,在内阁中就相互仇恨辱骂起来。御史齐康替高拱弹劾徐阶,齐康因此被罢黜。

于是向朝廷进言论列高拱的没有一天停止过,南京的科道以至拾遗都涉及这件事。高拱自己心里也无法安宁,请求辞官回乡,于是就以少傅兼太子太傅、尚书、大学士的身份回家养病。

时在隆庆元年五月。高拱由于旧学而得到皇上的垂爱关注,他的性格倔强直爽而任意行事,很喜欢计较恩怨,结果不能在原来的位置上继续下去。

而不久徐阶也请求辞官回乡。三年冬天,皇帝召回高拱授以大学士兼管吏部的职务。

高拱就完全推翻徐阶所做的,凡是先朝得罪的官员由于遗诏而起用和得到周济的,一切作罢。而且上疏极力阐述说:“《明伦大典》颁布已经长久了。

现在议事的臣子却假托诏旨,凡是因议论礼制而获罪的都给以表彰,将使献皇在庙堂里的神灵怎么样来享受祭祀?先帝在上天的魂灵怎么样得意安心?而陛下逢年逢节祭祀又中怎么样答谢颂扬二圣?臣认为不可以这样。”皇帝很同意他的看法。

司法部门根据法律治了方士王金等人儿子弑父的罪。高拱又上疏说:“人君死于非命,不能够寿终正寝,这种说法非常不好听。

先帝临朝统治国家四十五年,活了六十多岁。晚年患病,经过一年去世,长寿而善终,并不是突遇凶险猝然而死。

现在说先帝被王金所害,胡说是不得善终,天下后世将会把先帝看成什么样的君主。请将这事下交司法官员讨论更改。”

皇帝又同意高拱的话,命令减罪为充军。高拱再出来任职,专门同徐阶结怨,他所发表的意见都是想中伤徐阶来加重他的罪责。

幸而皇帝仁爱温和,没有完全追究。徐阶的儿子辈在乡里很横行。

高拱就派前任知府蔡国熙为监司,记录下他各个儿子的罪恶,然后都被遣去充军。用来压抑徐阶的办法,无所不至。

等到高拱去职了,徐阶才得以解脱。高拱谙熟政体,怀有经世济民的才干,所建议和陈述的都批准实行。

他在吏部,心想全面地了解各类人才,就将簿册交给各官吏,让他们写上贤良或不贤良,注明爵位乡里和姓氏,逢月逢年邀请会见。这样即使仓促间选用某一个人,也都选用得当。

又当时正担心着边境安全的事,就请求增设兵部侍郎,来作为总督人选的储备力量。由侍郎而总督,由总督而兵部尚书,内外轮流调换,边境的人才自然宽裕,又认为用兵是一种专门的学问,非平时熟悉就无法应付突发事件。

储备和培养兵部尚书一类人才,应当从兵部所属的官员开始。因此应该谨慎地选择所属的官员,多选有智谋有才力通晓军旅之事的,长久的任用他们,不让调到别的部门去。

将来边境地区兵备和督抚的人选,都从这些人中调用。再调用各边境地区的人才来充实机关,正如吏部和各省已实行的旧例那样,那么陈述和答覆的情形就能不会互相抵触,并且加重赏罚来鼓励他们。

凡边境地区的机关,责任很重大,不宜交给杂职的官和降谪的官去充任。

文言文初废帝入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