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子口(像是庄生梦蝶的古文言文)
1.像是庄生梦蝶的古文言文
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弱固不可以敌强:“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王曰:“若是其甚与。我知之濠上也。”
缘木求鱼
王曰:“否,后必有灾。”曰。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可得闻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全矣。”庄子曰?”
曰?”惠子曰:“我非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曰:“楚人胜?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固不知子矣,子之不知鱼之乐。吾何快于是?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不足于体与:“请循其本;子固非鱼也: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寡固不可以敌众
2.文言文翻译
然而阵涉是一个用破瓮做窗户,用绳子系门轴的穷苦人家的子弟,是一个耕田作奴隶的人,而且是一个被征调往渔阳守边的人 原文: 秦孝公据?ズ蹋涤褐葜兀脊淌匾钥苁遥邢硖煜拢儆钅冢依ㄋ暮V猓⑼贪嘶闹摹5笔鞘币玻叹糁诹⒎ǘ龋窀奘卣街撸饬舛分詈睢S谑乔厝斯笆侄∥骱又狻?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a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秦王既没,余威震于殊俗。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ズ蹋匀粢病3律嬷唬亲鹩谄搿⒊⒀唷⒄浴⒑¡⑽骸⑺巍⑽馈⒅猩街玻汇I耰棘矜,非?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ズع伲灰环蜃髂讯呙磴模硭廊耸郑ٌ煜滦φ撸我玻咳室宀皇┒ナ刂埔煲病? 译文: 秦孝公占据?ド剑裙啬茄展痰牡胤剑ü匕涤杏褐菀淮茄衫µ牡胤剑ㄇ毓模┕甲永喂叹菔乩矗ǹ剑┲芡醭ㄏ缶硐兆幽茄砥穑笥貌及谎┯胁⑼烫煜拢剂旌D冢刂迫¹囊馔迹滩 朔降囊靶摹T谡馐保眺备ㄗ羟匦⒐£诠诮⒎芍贫龋铝τ诟址闹拊旆朗亟サ奈淦鳎酝馐敌辛幔词怪詈罡鞴喽贰S谑乔毓撕敛环蚜Φ厝〉昧嘶坪右晕鞯拇笃恋亍? 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继承先辈的旧业,沿袭前人留下的策略,向南占领了汉中,向西攻取了巴蜀一带,向东割取了肥沃的土地,向北收取了险要的城池和地区。 各诸侯国惊恐害怕,集会结盟来想方法削弱秦国,不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宝贝、肥沃富饶的土地,来招纳天下的志士能人,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结为一个整体。
在这个时期,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君子,都既聪明智慧又忠诚守信,既宽厚道又友爱待人,既能尊敬能人,又能器重谋士,共同约为合纵,离散了秦国的连横,聚集了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力量。 于是六国的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一班人替他们谋划;有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一类人沟通他们的意见;有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这一些人统率他们的军队。
他们曾经凭着十倍大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直逼函谷关去进攻秦国。 秦国人敞开关口迎敌,九国的军队,徘徊着不敢前进。
秦国没有耕费一支箭,一个箭头,可是天下的各诸侯国已经十分困窘了。于是合纵解散盟约破坏,各国争着割让土地去贿赔秦国。
秦国有充足的力量利用他们的弱点,追逐败逃的军队,使无数尸体横卧,流淌的血可以使盾牌漂浮起来;趁着有利的形势和方便的条件,侵略诸侯各国,分割天下的土地。 因而强国请求归服,弱国前来朝拜。
传到孝文王、庄襄王,他们在位的时间很短,国家没有大事。到了秦始皇,发扬六代祖先遗留下来的功业,像挥动长鞭赶马那样来驾御天下,吞并了西周、东周,灭掉了诸侯国,登上了尊贵的皇位而统治全中国,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势震慑四海。
向南方夺取了越族各部落的土地,把它改设为桂林郡。
3.文言文阅读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
【小题1】(1) 这(2)同时(3)起身 (4)全有【小题2】(1)同时发出,各种妙处都有了。
(2)所有在座的客人没有不伸长脖子,斜着眼,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十分奇妙。【小题3】由远及进的手法写的。
答案接近即可。【小题4】侧面烘托的手法。
烘托了说书人技艺的高超。试题分析:【小题1】“是”在文言文中多为代词用法。
“欠伸”需高度重视,“欠”为打呵欠,“伸”为伸懒腰。 “一时”即同一时间,同时。
“毕备”中的“毕”是都的意思。【小题2】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
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无不”“伸颈、侧目”, “无不”是双重否定,表示肯定,译为“全,都”。“伸颈、侧目”描写了听众中听得入神时的神情,译为“伸长脖子,斜着眼”。
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小题3】“遥闻深巷中犬吠”一句,是口技表演的开始,也是下面表演中“一家人由睡到醒”的原因,并且还运用了由远到近模拟声音的方法,体现了口技表演者构思的严密、巧妙。
【小题4】文中除正面描写口技者的表演外,还运用了侧面描写,听众的反应即查侧面描写,其作用在于,用听众的反应烘托出口技表演者表演技艺的高超。考点: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点评:对于课文中的字、词、句子要有一个基本的识记,题目涉及到的课文部分再精读。 写作手法类题目,首先要知道常用的手法有哪些,如对比、悬念、烘托等,再根据具体文章具体分析。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冯恩,字子仁,松江华? 爱
【答案】【小题1】C【小题2】A【小题3】B【小题4】(1)冯恩每日受拷打数次濒临死亡但言辞始终不变。
(2)穆宗即位录用先朝直言。冯恩已七十多岁在家授为大理寺丞退休。
【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颂:同“讼”指责。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解释为“颂扬”和前文“恩极论大学士张孚敬、方献夫右都御史汪鋐三人之奸”矛盾应是通假字通“颂”“指责”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断句题断句抓住常见的“者”“也”“焉”“乎”“矣”“哉”“欤”“耶”等句尾虚词“故”“夫”“盖”“惟”句首词语再要注意陈述主体的变化、事件的切分。
恩上言:人臣进言甚难(陈述对象变化)明诏令直谏(语意转折)又诋之为邪徒安所适从哉(句尾语气词)此非陛下意(语意转折)必左右奸佞欲信其说者阴抵之耳(句尾词语)今世风日下以缄默为老成以謇谔为矫激已难乎其忠直矣。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
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冯恩因直言被抓入狱”入狱的是“冯恩”人物错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 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冯恩字子仁松江华亭人。 考中嘉靖五年进士授官行人。
出京慰劳两广总督王守仁于是带上见面礼拜师成为他的弟子。提升南京御史。
按照旧例御史有案审讯不定案而把官司移交刑部刑部定犯人罪不再行文通报。冯恩请尚书仍报送御史。
各曹官哗然称御史以我为属吏。冯恩说:“不敢这样。
要明白事情本末需要互相检查核实。”尚书无法责难。
过后巡视上江。指挥张绅杀人立刻处以死刑。
十一年冬彗星出现皇帝下诏求直言。冯恩极力弹劾大学士张孚敬、方献夫右都御史汪鋐三人奸诈。
皇帝得到上书后大怒将他逮入锦衣狱追究指使者的名字。 冯恩每日受拷打数次濒临死亡但言辞始终不变。
第二年春天将冯恩移交刑部监狱。皇帝想按照上言大臣德政的条律至冯恩于死地。
尚书王时中等说:“冯恩上书毁誉各半并非专门指斥大臣应减罪为戍役。”皇帝更加愤怒说:“冯恩不是专指张孚敬三位大臣只是因为大礼的缘故(不敢直接指责我)仇视君主目无皇上死有余辜。
王时中想欺骗朝廷出卖案情吗?”于是削去王时中的官职而冯恩最终被判处死罪。等到朝廷审讯时汪鋐任主笔面朝东坐冯恩独自向宫阙跪着。
汪鋐命令士兵拉着他向西跪冯恩站起来不下跪。士卒呵斥他冯恩怒声呵斥士卒士卒都吓退了。
汪鋐说:“你多次上疏想杀我我今天先杀了你。 ”冯恩斥骂道:“圣明天子在上你作为大臣却想以个人恩怨杀言官吗?况且这是什么地方而对着百官说这些为何毫无忌惮。
我死了做厉鬼也要击杀你。”汪鋐发怒道:“你以廉洁正直自负却在狱中多受人馈赠为什么呢?”冯恩说:“患难相恤是古代的义理。
怎像你接受金钱卖官鬻爵呢?”于是一一述说汪鋐所做的事骂汪鋐不停。 汪鋐更生气了推开桌子站起来想殴打她。
冯恩的声音也更严厉。都御史王廷相、尚书夏言说要以国家大体为重来缓解汪宏的怒气。
汪鋐稍稍止怒但仍签署罪行属实。冯恩出长安门观看的人围成人墙。
大家都叹息道:“这个御史不但口如钢铁他的膝、胆、骨都是铁做的。”因此称他为“四铁御史”。
又过了一年冯行可上书请求代父去死朝廷不允许。冬天事情更加紧迫了冯行可于是刺破手臂血书上疏自己捆绑自己到阙下通政史陈经替他上奏。
皇帝看后很是悲悯命令法律部门再议论。尚书聂贤与都御史王廷相说以前所引用的法律情与法都不相符应按奏事不实的法律让他缴钱赎罪复职皇帝不同意。
于是说冯恩罪重法轻请求让他到边疆戍守皇上批准。于是贬到雷州戍守。
而汪鋐也在两月后罢官。过了六年遇到赦免归家。
居在家中专门在乡里做好事。穆宗即位录用先朝直言。
冯恩已七十多岁在家授为大理寺丞退休。又听从主管部门的上言表彰冯行可为孝子。
冯恩年八十一岁去世。
5.文言文阅读(22分)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父兹,有
【答案】【小题1】C【小题2】D【小题3】①识破吴国降将的谎言;②建议派兵断绝诸葛亮粮道;③反对收押兰台令史;④反对出兵攻辽。
(答出一点得1分,四点4分)【小题4】(1)曹操也觉得卫兹很奇特,好几次去他那里商议大事。 (2)孙权虽然有长江作依靠,却也不敢和我军抗衡,这一定是敌军因害怕而散布的谣言。”
【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C项,假:给、授予。 所以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项,结构助词,的/主谓间;B项,表顺承/表转折;C项,介词,趁机/因为;D项,前后均为“而”。
所以选D。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从文中找到卫臻言行举止的语句,然后疏通句意,根据句意筛选出体现卫臻的深谋远虑的语句,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即可。
例如,第三段,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体现了他的深谋远虑。
以此类推即可。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小题4】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异、诣、砺、惑、伪、辞。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卫臻,字公振,陈留郡襄邑县人。
父亲卫兹,节操高尚,曾拒绝三公的征召。 太祖(曹操)初次到陈留郡,卫兹就说:“平定天下的人,必定是这个人啊。”
曹操也觉得卫兹很奇特,好几次去他那里商议大事。后来卫兹跟随曹操讨伐董卓,战死在荥阳。
太祖(曹操)每次从郡境内路过,必定派遣使者前去祭拜他(卫兹)。正值曹操奉诏为献帝到魏地挑选贵人,他借此上表让卫臻留下来担任参丞相军事。
为追念其父卫兹的功勋,又赐封卫臻为关内侯,转任户曹掾。曹丕即魏王王位后,任命卫臻为散射常侍。
等到当了皇帝,曹丕又封卫臻为安国亭侯。曹丕要亲自去广陵,让卫臻做中领军,陪同前往。
征东大将军曹休给曹丕送来表章,说得到了吴军降将的口供,称“孙权已经来到濡须口”。 卫臻说:“孙权虽然有长江作依靠,却也不敢和我军抗衡,这一定是敌军因害怕而散布的谣言。”
待详细审问降将后,才知道果然是吴军守将制造的谣言。明帝曹睿即位,卫臻被晋封为康乡侯,加封为侍中。
诸葛亮进犯天水,卫臻向明帝建议说:“应该派一支奇兵急赴散关,断绝蜀军粮道。 ”明帝就任命卫臻为征蜀将军,授予他符节,让他都督指挥这次军事行动,刚到长安,诸葛亮就退兵了。
卫臻回到洛阳后,继续担任原来的职务,又加封为光禄大夫。当时,明帝正热衷于修建宫殿,卫臻多次恳切地规劝。
等到殿中监擅自拘留了兰台令史,卫臻又把这事报告了明帝。 明帝下诏说:“宫殿盖不成,我已经收心了,你怎么又管起这事来了呢?”卫臻上疏说:“古代制定处置越权官员的法规,不是因为厌恶他们办事太勤勉,确实是因为收益小而损失大啊。
臣每天观察这类事情,大多如此。因此,我恐怕将来各职司会逐渐越职,以至犯了大罪。
”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明帝说:“陛下即位以来,没有做出得以书写记载的业绩。眼下吴、蜀倚仗地势险要,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平定的,不如姑且用国中闲置的兵力,前去克定辽东。”
卫臻对明帝说:“毋丘俭所说的都是战国时代使用的琐屑的计谋,并非成就王业者应该做的大事。 东吴连年举兵,进犯边境,而我国仍旧按兵不动,休养将士,没有最终寻找机会讨伐它,实在是因为老百姓疲惫劳累的缘故。
况且辽东的头领公孙渊从小生长在海上,对辽东的统治已经沿续了三代,他们对外安抚少数民族,对内整修武备习练战阵,而毋丘俭却想用一部分军队长驱直入,早上到达,晚上就回来,他的想法太狂妄了。 ”毋丘俭出兵果然失利。
后来卫臻升任司空,转任司徒。正始年间,卫臻晋爵为长垣侯,食邑一千户,他的一个儿子被赐封为列侯。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
【答案】【小题1】C【小题2】B【小题3】D【小题4】(1)左思自认为他的赋作比之班固、张衡之作毫不逊色,担心人们因为看不起他这个人而废弃他的作品。
(2)等到左思的赋作传出,陆机赞叹佩服至极,认为不能超越(他),于是停笔不写了。 (3)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贵:崇尚,重视,以为宝贵。就该词所处的位置来看,它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句中的远,应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因此,贵,应作动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宜用排除法:①父亲对左思少时的评价,因此不符合筛选要求,应排除AD两项;②属于创作《齐都赋》之事,与创作《三都赋》无关,也不符合要求,故应排除包含这一句的C项;⑥左思对其他典籍的研究,D项也不符合要求。 这样答案就有了。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小题3】试题分析:A项“出身寒微”牵强,文中无根据,“书信重修饰”表述错误。B项赋写成,当时人并未重视。
C项“都是不可缺少的”说法过于绝对。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4】试题分析:分析句子的特点,把握句中的关键词是翻译文中句子的基础,而理解句子的意思是其前提。
所以在下笔翻译前,要根据句子的具体语境,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就是分析句子的特点,把握句子中的关键词来规范翻译。 ⑴句:谢,逊让,不如;以人废言,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2)句:绝叹服,绝,极点,叹服,赞叹佩服;辍,停止。(3)句:称文,陈述的文字;指,通“旨”,指主旨,旨意;迩,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他家世代传承儒学。
父亲左雍起于小吏,凭借才能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小时候学习钟繇、胡昭的书法,并学鼓琴,都没学成。
左雍对朋友说:“左思通晓、理解的东西,比不上我小时候。 ”左思于是受到感发和激励,勤奋向学,并且擅长阴阳之术。
他相貌丑陋,口齿笨拙,诗文辞采却壮美华丽。不喜欢与人交游,只以闲居为事。
作《齐都赋》,用了一年时间才完成。又想作《三都赋》,赶上妹妹左芬(被晋武帝征召)入宫,把家搬到京师,于是拜访著作郎张载,访求四川成都一带的事情。
于是用十年时间构思,门旁庭前,篱边厕所,都放着笔和纸,偶得一句,立即记录下来。自己认为见闻不够广博,请求(到秘书省)担任(掌管图书典籍的)秘书郎之职。
等到赋写成之后,当时人并未给予重视。左思自认为他的赋作比之班固、张衡之作毫不逊色,担心人们因为看不起他这个人而废弃他的作品。
安定人皇甫谧有很高的声望,左思前去拜访他,把自己的作品给他看。皇甫谧大为称道,并且替他的赋写了序文。
张载为其中的《魏都赋》作了注释,刘逵为其中的《吴都赋》《蜀都赋》作了注释,并为之作序说:“观战国以来,作赋的人太多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在前代享有盛名,班固的《两都赋》道理胜过文辞,张衡的《二京赋》文采超过立意。 至于这篇赋作,比拟诸家,或运用辞藻表现思想,或运用事实阐发意蕴,也颇有情致,不精研细审的人不能详知这篇赋作中蕴含的深意远旨,不通晓众物的人不能统摄这篇赋作中涉及的殊物异闻。
世人都崇尚古代的作品,看不起当世之人的创作,没有人肯花心思了解作品实质。 ”陈留人卫权又为左思此赋作了《略解》……从此以后,《三都赋》被时人称誉推崇,文章太多,不一一记载。
司空张华见到此赋,感叹说:“左思是班固、张衡之流的人物,(此赋)能使诵读的人感觉文已尽而意有余,历时越久,越有新意。”于是豪门贵族之家争相传阅抄写,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
起初,陆机从南方来到洛阳,打算创作《三都赋》,听说左思正写此赋,拍手而笑,给弟弟陆云写信说:“这里有个粗俗鄙陋的北人,想作《三都赋》,等他写成了,也只好用那些纸盖酒坛子罢了。”等到左思的赋作传出,陆机赞叹佩服至极,认为不能超越(他),于是停笔不写了。
秘书省长官贾谧请他主讲《汉书》,贾谧(在“八王之乱”中)被诛杀后,左思退居宜春里,一门儿心思扑在典籍上。等到张方肆意暴虐,祸害京都洛阳,左思将全家人搬到冀州。
几年后,因病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