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途中(阅读下面文言文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
1.阅读下面文言文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
1。
A2。⑴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⑵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3。
C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结合古文积累,弄清例各句中字词的意思,进行比较。
可用排除法,B句“敌”一为“攻击”一为“敌人”,C句中“意”一为“神态”一为“想”,D句“之”一为“它”另一个无义,A句中的“其”都为代词,代柴堆,故选A。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第一小题要注意“之”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第二小题要注意“几何”为古今异义,疑问语气要译出来。
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3。
试题分析:抓住各选项内容要点,阅读全文,搜寻与选项内容相关的语句理解判断正误。C句的“暴”不是“暴怒”的意思,是“突然”“猛的”的意思。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途在古文中的解释是什么
基本字义
1. 道路:路~。~径。旅~。长~。坦~。日暮~穷。前~。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辵( chuò),余声。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way;road;rout]
途,道也。——《广韵》
徐亦训道。字古借涂,后变作途。又作涂。——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堂途谓之陈。又,路,旅途也。——《尔雅·释宫》
当途梧邱。——《尔雅·释邱》
而不利说途也。——《战国策·齐策》
经途九轨。——张衡《东京赋》
长揖当途人。——郭璞《游仙诗》。注:“当仕路也。”
天明登前途。——唐· 杜甫《石壕吏》
仁义之途。——唐· 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负者歌于途。——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无速其途。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途轨(路途);途辙(路上之车迹);途毙(因贫病冻饿而死在道路上);途说(道途之说);途陌(道路);途水(取道水路);通途;沿途;归途;长途跋涉
4. 生涯,经历。仕途 [career]。如:宦途;前途远大;途穷(喻走投无路或处境困窘)
5. 职位 [position]
时辈多得途,亲朋屡相敕。——元稹《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
6. 途径;路子 [way;method]
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盐铁论·本议》
7. 又如:途程(方法,办法);途途是道(头头是道。说话或做事很有条理)
常用词组
1. 途程 túchéng
[road;way;course;route] 路途的距离(多用于比喻)
革命的途程
2. 途次 túcì
[stopover;travellers' loadging] 途中停留;旅途中住宿的地方
3. 途经 tújīng
[by way of;via] 中途经过
途经上海前往杭州
4. 途径 tújìng
[way;channel;path] 方法;路子
外交途径
指出发现新事物的途径
5. 途中 túzhōng
[underway;on the way;en route(拉);along the way] 在进行中或行动中(发生、完成或使用)
途中两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谢谢采纳
3.古文:乘船
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 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华歆和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
华歆开始时考虑到两人的安全不愿带上逃难的人,王朗却愿意;等危险来临时,华歆坚持兑现承诺,要带那个逃难的人一块走,可王朗考虑到自身的安全,不愿意带了。可见华歆是个遇事考虑周全而又信守承诺的人,而王朗则是个大难临头只顾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