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洪迈夷坚志文言文阅读(《夷坚志》的书名出自哪里?)

1.《夷坚志》的书名出自哪里?

《夷坚志》是中国宋代志怪小说集。

作者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洪迈(1123年一1202年)。洪迈,字景卢,别号野处,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撰有《容斋随笔》等书。

《夷坚志》的书名出自《列子•汤问》: 《山海经》为"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 大意是指《山海经》中的故事是大禹看到的,伯益取的名,夷坚听说后记载下来了。

可见洪迈是以夷坚自谓,将其书比作《山海经》。全书原分为四部分,初志、支志、三志及四志,每志按甲、乙、丙、丁顺序编次。

著成甲至癸二百卷;支甲至支癸、三甲至三癸各一百卷;四甲、四乙各十卷。 共四百二十卷,但今仅存二百零六卷。

洪迈广览博闻,从中年起,开始杂采古今奇闻琐事,所以《夷坚志》取材非常繁杂,凡是作者闻见所及的,无不搜求笔录,为后人叹为不可及。《四库全书总目》曾评价说:“小说家唯《太平广记》为五百卷,然卷帙虽繁,乃搜集众书所成者,其出于一人之手而卷帙遂有《广记》十之七八者,唯有此书。

”其内容包括:梦幻杂艺、冤对报应、仙鬼神怪、医卜妖巫、忠臣孝子、释道淫祀、贪谋诈骗、诗词杂著、风俗习尚等等,无不收录,大多神奇诡异,虚诞荒幻。所以宋末周密就曾批评此书“贪多务得,不免妄诞”(《癸辛杂识序》)。

但也有不少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或属于轶闻、掌故、民俗、医药,提供了不少可资考证的材料。 《夷坚志》是洪迈所经历的宋代社会生活、宗教文化、伦理道德、民情风俗的一面镜子,为后世研究宋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从小说发展史上看,《夷坚志》又是宋代志怪小说发展到顶峰的产物,是自《搜神记》以来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醉翁谈录》载:当时的“说话”艺人中,“《夷坚志》无有不览”。

明清拟宋市人小说,有不少取材自《夷坚志》,仅凌濛初的“二拍”、正话、入话出于《夷坚志》的,大约有二十余篇,可见其影响之深。 。

2.《夷坚志》作者洪迈是个怎样的人?

洪迈(1123 —1202),南宋鄱饶州阳(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人,字景卢,号容斋,南宋著名文学家。

洪迈出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洪皓、哥哥洪适,都是著名的学者、官员,洪适甚至官至宰相。

洪迈学识渊博,著书丰富,有文集《野 处类稿》、志怪笔记小说 《夷坚志》,编纂的《万酋唐人绝句》、笔记《容斋随笔》等等,这些都是流传至今的名作。洪迈一生涉猎了大量的书籍,并养成了作笔记的习惯。

读书之际,每有心得,便随手记下来,集40余年的成果,形成了《容斋随笔》。其所以 历时长久,主要是由笔记体这一性质所决定。

显然,洪迈读了千百部书,耗费了大量的心血。由此可见洪迈十分勤奋博学。

志文,阅读,宋洪,迈夷坚

3.、(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洪迈字? 爱问知

9、B10、B11、C12、C13、(1)(3分)郡兵素来骄横,(1分)稍不如意就蛮横强暴。

(2分)(2)(4分)洪迈不为之所动,只派遣一名校官委婉劝说他们,使他们回到营中,众人都听从了劝说。 (每句1分。)

(3)(3分)他们是罪人,(1分)你们为什么要参与?(2分) 9.B(衷:怀揣。)10.B(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

A项①是助词,“的”;②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项①是介词,“在”;②是介词,“比”。

D项①是介词,“把”;②是连词,表承接。)11.C12.D(“但未能圆满完成任务”文中没有依据。)

13.(10分)(1)(3分)郡兵素来骄横,(1分)稍不如意就蛮横强暴。 (2分)(2)(4分)洪迈不为之所动,只派遣一名校官委婉劝说他们,使他们回到营中,众人都听从了劝说。

(每句1分。)(3)(3分)他们是罪人,(1分)你们为什么要参与?(2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洪迈字景卢,是洪皓的小儿子。

小时候每天读书数千言,看一遍就不会忘记,博览群书,即使是小说野史,佛道旁门,没有不涉猎的。绍兴十五年考中,被授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的官职,入朝任敕令所删定官。

洪皓得罪秦桧被安置在闲散的职位上,秦桧对他怨恨不已,御史汪勃判定洪迈知道他父亲不安分的阴谋,于是被贬添差教授福州。 乾道六年,授予赣州知州的官职,兴建学宫,建造浮桥,士人百姓安居乐业。

郡兵素来骄横,稍不如意就蛮横强暴。郡里每年派上千人戍守九江,这一年,有人害怕去后就会被留下而不再回来,众人于是反戈。

人们以谣言相警,百姓非常害怕。洪迈不为所动,只派遣一名校官好言劝说他们,使他们回到营中,众人都听从了劝说。

他挂着空箭袋进入,慢慢审问出什五长两个人,带上刑具押送浔阳,在市上斩首。辛卯年间闹饥荒,赣州正值中熟,洪迈拿出粮食去帮助邻郡。

有个僚属进谏阻止,洪迈笑着说:“秦地和越地的贫弱丰肥不同,是做臣子的道理吗?”不久任建宁府知府。有个因小事情杀人而持刀越狱的富人,长时间拒捕,洪迈治他的罪,施黥刑后流放岭外。

十一年,任婺州知州,婺州军一向不讲军纪,春天发放衣服,想要用钱换成丝帛,官吏不允许,就一起呼叫放肆地聚集到郡将的治所,郡将惶恐不安,无原则地宽容想满足他们的要求。洪迈来后,众人重演前事,甚至把恶意诽谤的话张贴在城门上。

洪迈用计谋逮捕四十八人,绳之以法,同伙的人互相唆使,一哄而上拥挤洪迈的轿子,洪迈说:“他们是罪人,你们为什么要参与?众人害怕不敢上前而散去。 洪迈杀了带头做恶的两个人,并在市上斩首示众,其余处以黥刑和鞭打不等,没有人敢无理取闹。

事情被皇帝听说,皇上对辅巨说:“没想到书生处理事情能随机应变.特升任他为敷文阁待制。 绍熙改用新的年号,任焕章阁学士,绍兴知府。

到朝廷上奏事情,上书说新政应以十渐为戒。 皇上说:“浙东百姓被和市所困扰,你去替我纠正这件事。”

洪迈拜了两拜说:“发誓尽力而为。”洪迈到了郡中,核对查实欺诈瞒骗四万八千三百多户,所少收取的绢按匹计算,大致就是这个数目。

第二年,两次上书告老,进官为龙图阁学士。不久就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辞官。

4.求翻译一段文言文,是洪迈的《夷坚志》的节选,书上给的标题《马诉

刘承节奉命去担任官职,从浙江到江西,只带着一个儿子一个仆人骑马上路。

到了贵溪,中午在旅店停下车马,遇到几个客人也来投宿。刘承节箱子中大约有一百两银子,被客人偷偷看见了。

那几个客人都是强盗,那天夜里携带着杖棒到刘承节屋子里。刘承节本来是参军的,手臂很有力,挥起刀砍断了他一条手臂,强盗们害怕就分散逃跑了。

刘承节叫醒儿子和仆人起床,快速离去,然而在贵溪城外的高山下,又遇到了强盗,虽然和他们反抗搏斗,但是寡不敌众,连同儿子仆人死了。所乘的马在道路上来回走动,遇到主簿外出,马迎到他车前,弯下脚好像在跪拜。

主簿为此感到奇怪,说:“这一定是有冤情要诉说。”于是就派遣几个人跟着马走,到了高冈的下坡上,马站住不再前进,看到满地血迹,三具尸体趴在洞穴里,肢体还温暖。

主簿派人追访搜捕,不到一天强盗全都抓住了。

5.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

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等楚军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

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伤他,也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强大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有摆好阵势,那是老天父帮助我们。敌人在地形上受困而向他们发动进攻,不也可以吗?还怕不能取胜!当前的具有很强战斗力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老的,能抓得到就该俘虏他,对于头发花白的人又有什么值得怜惜的呢?使士兵明什么是耻辱来鼓舞斗志,奋勇作战,为的是消灭敌人。敌人受了伤,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去杀伤他们呢?不忍心再去杀伤他们,就等于没有杀伤他们;怜悯年纪老的敌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军队凭着有利的战机来进行战斗,鸣金击鼓是用来助长声势、鼓舞士气的。既然军队作战要抓住有利的战机,那末敌人处于困境时,正好可以利用。既然声势壮大,充分鼓舞起士兵斗志,那么,攻击未成列的敌人,当然是可以的。”

(陈必祥)

【注 释】

(1)宋公:宋襄公,名兹父。泓:泓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这)城县西。

(2)既:尽。济:渡过。

(3)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4)陈:同“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

(5)股:大腿。

(6)门官:国君的卫士。

(7)重(chóng从)再次。

(8)禽:通“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9)寡人:国君自称。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

(10)鼓:击鼓(进军)。

(11)勍(qíng情)敌:强敌。勍:强而有力。

(12)隘:这里作动词,处在险隘之地。

(13)赞:助。

(14)胡耈(gǒu苟):很老的人。

(15)何有于二毛:即“于二毛有何(爱)。”

(16)服:向敌人屈服。

(17)三军崐:春秋时,诸侯大国有三军,即上军,中军,下军。这里泛指军队。用:施用,这里指作战。

(18)金鼓:古时作战,击鼓进兵,鸣金收兵。金:金属响器。声气:振作士气。

(19)儳(chán谗):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希望对你有帮助^-^

6.文言文翻译

又汀州白衣定光行化偈亦云:“大智发于心,于心何处寻。

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凡人来问者,辄书舆之,皆于后书“赠以之中”四字,无有不如意,了不可晓。

又汀州白衣僧人定光行化于听到偈句说‘大智发于心,于心何处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

’ 凡是有人问这句偈是什么意思,却只跟众人与纸上书写,后来人们看到他所写“赠以之中”四个字,到底有没有人能体会他的意思呢?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 = 我水平就这样了。

辄 应该是于是、就的意思 舆人 : ①造车的工匠:舆人为车。 ②公众:听舆人之谋。

③职位低下的吏卒:舆人纳之,隶人藏之。

宋洪迈夷坚志文言文阅读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