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诗字公举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

1.文言文翻译

绍安有个孙子叫孔若思。若思从小丧父,母亲褚氏亲予教育训导,于是以学识品行知名。年少时,有人带了褚遂良的几卷书法遗墨送给他,他只接受了其中一卷。这人说:“此种书法为今日人们所看重,价比黄金,为什么不全部收下?”若思说:“如果是价比黄金的话,我收下的就已经很多了!”又取出一半送还来人。考中明经科,后升任库部郎中。若思曾对人说:“官做到郎中就足够了。”从此将一石止水放置在座位右边,以表示止足不前的意思。不久转任给事中。中宗即位,敬晖、桓彦范等人主持国政,因为若思了解很多旧日典章制度,所以凡有改革大事及疑惑难决的问题,多来向若思进行咨询。后又转任礼部侍郎,出京任卫州刺史。在此之前,各州的别驾官职都用宗室的人担任,他们都不对刺史表示敬意,因此多做不法的事。若思到达卫州后,上奏别驾李道钦犯法的状书,请求加以审讯。于是诏命别驾对刺史行礼表敬,这点是从若思开始的。不久以廉洁方正著称,加官银青光禄大夫,赐绢绸一百匹。历任汝州刺史、太子右谕德,封爵梁郡公。开元十七年(729)去世,谥号为惠。

希望采纳!!!

2.游浣花记的全文翻译

游钓台记[1] [清] 郑日奎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2]。

先生风节[3],辉映千古[4],予夙慕之[5]。因忆富春、桐江诸山水[6],得借先生以传,必奇甚,思得一游为快。

顾是役也[7],奉檄北上[8],草草行道中耳[9],非游也[10]。然以为游[11],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12],由衢抵严[13],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14],未暇问名,颔之而已[15]。

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16],必余告[17]。越日[18],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19],觉有异[20],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邪[21]?”曰: “然矣。”

舟稍近,近视之[22],所云两台[23],实两峰也。台称之者[24],后人为之也。

台东西跳动跱[25],相距可数百步[26]。石铁色,陡起江干[27],数百仞不肯止[28]。

〓岩傲睨[29],如高士并立[30],风致岸然[31]。崖际草木,亦作严冷状[32]。

树多松,疏疏罗植[33],偃仰离奇各有态[34]。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

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35],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故曰:“峰也而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茜[36],欲舣舟一登[37];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38],因致礼焉[39],遂行。

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40],清风徐来[41],无名之香[42],四山飘至,则鼻游之。

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43],盖是即陆羽所品十九泉也[44],则舌游之。顷之[45],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46]。

返坐舟中,细绎其峰峦起止[47]、径路出没之态[48],惝恍间如舍舟登陆[49],如披草寻磴[50],如振衣最高处[51]。下瞰群山趋列[52],或秀静如文[53],或雄拔如武[54],大似云台诸将相[55],非不杰然卓立[56],觉视先生,悉在下风[57]。

盖神游之矣。思稍倦,隐几卧[58],而空蒙滴沥之状[59],竟与魂魄往来,于是乎并以梦游,觉而日之夕矣[60]。

舟泊前渚[61],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62],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63]?山之中景何若?其上更有异否?四际云物[64],何如奇也?”舟子具能悉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65],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呼!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66],孙兴公遥赋天台[67],皆未尝身历其地也。

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 “微子言[68],不及此。

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69],以谢山灵[70]?”余窃愧未之逮也[71],遂为之记。 【注释】 [1]钓台:相传是东汉严子陵钓鱼的地方,一名严陵濑(lài),在今浙江桐庐西富春山。

台东西各一,下瞰大江,古木丛林,深奇郁秀,宋代范仲淹于此立祠。 [2]严先生:指严光,字子陵,东汉初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曾与汉光武帝刘秀同学。

刘秀做皇帝后,他改名换姓,隐居不仕。后被刘秀觅得,召到京师洛阳,授以谏议大夫,固辞不受,归隐于富春山。

隐处:隐居的地方。 [3]风节:风姿志节。

[4]辉映千古:犹言永放光辉。 [5]夙(sù):平素,平生。

慕:仰慕。 [6]“因忆”四句:意谓想到富春江、桐江的许多山水是靠严光的名声而得以传布的, 一定特别有趣,所以很想能到那里游览一下,以为快事。

“忆”,想到。“富春、桐江”,浙江(水名)从桐庐到钱塘江一段叫富春江;从新安江到桐庐一段叫桐江。

[7]顾:转而想到。是役:这次差(chāi)遣。

[8]奉檄(xí):等于说奉命。“檄”,古代书写公文的木简,此指使命。

[9]草草:匆忙。 [10]非游:不是游览。

[11]“然以”二句:意谓如果思想上把它当作一次游览,那它就是游览了。 [12]常山:在今浙江常山县。

[13]衢(qú):衢州,治所在今浙江衢县。抵:到达。

严:严州,治所在今浙江建德。 [14]第:只是。

目之所及:谓视野,眼力看到的。 [15]颔(hàn)之而已:点头表示赞美罢了。

[16]诫:告诫。舟子:船夫。

七里滩:一名七里濑,亦称富春渚,在钓台西。两山壁立耸起,连亘延续约七里。

[17]余告:告诉我。 [18]越日:第二天。

[19]崭然:高峻的样子。 [20]觉有异:发现异常的景象。

[21]若非:莫不是。 [22]迫视:近看。

[23]所云:所谓。 [24]“台称”二句:谓将峰称作台,是后人这么叫它的。

[25]跱(zhì):同“峙”,相对耸立。 [26]可:大约。

[27]江干:江边。“干”,岸。

[28]“数百”句:意谓高出数百仞。 [29]〓(chán)岩傲睨(nì):险峻的山峰,倨傲旁视,神态蔑世。

[30]高士:志行高洁的隐士。 [31]风致:风度、品格。

岸然:挺立的样子。 [32]严冷状:性情不随俗,冷然不可狎的样子。

[33]疏疏:形容株距不密。罗植:种植在钓台周围。

[34]“偃仰”句:意谓松树或卧倒,或仰首,或奇形怪状,都各有独特神态。 [35]意:猜想。

垂纶:放线钓鱼。 [36]幽茜(qiàn):僻静葱碧。

“茜”,通“蒨”,草盛青葱。 [37]舣(yǐ)舟:停船靠岸。

[38]强(qiǎng):勉强。 [39]“因致”二句:意谓因而只能对钓台致以敬礼,就继续行进。

[40]俯仰间:一会儿。 [41]徐来:慢慢吹来。

[42]无名之香:一种难以形容的香味。 [43]良然:果然如此。

[44]陆羽:字鸿渐,竟陵(在今湖南境内)人,一名疾,字季疵。上元初隐居苕溪(浙江吴兴县),自称桑苎翁,又号竟陵子。

公举,文言文,翻译,费诗字

3.文言文翻译: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理富人女

原文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去。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译文

许昌有个士人叫张孝基的,娶同乡某富人的女儿。富人只有一个不孝的儿子,便骂着把他赶走了。富人生病将要死了,把家产全部托付给孝基。孝基按规定礼节为富人办了后事。过了许久,富人的儿子在路上讨饭,孝基见了,同情地说道:“你会灌园吗?”富人的儿子答道:“如果让我灌园而有饭吃,很高兴啊!”孝基便叫他去灌园。富人的儿子能自食其力了,孝基有点奇怪,又说道:“你能管理仓库么?”答道:“让我灌园,已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何况管理仓库呢?那真是太好啦。”孝基就叫他管理仓库。富人的儿子很顺从、谨慎,没犯什么过错。孝基慢慢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会像以前那样,于是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还给他了。

孝基富有同情心,善良,稳重,睿智,不贪财。

积极意义嘛我没有答案,你自己写和我写没区别……

4.郗超重善文言文翻译

郗超重善是一个成语,也是一篇文言文

郗超与谢玄不善①。苻坚将问晋鼎②,既已狼③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④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⑤,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⑥必能立勋。”元功⑦既举⑧,时人咸⑨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①善:和,和睦。

②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典故出自楚庄王“问鼎中原”。

③狼:像狼一般,名词活用作状语,下文“虎”同此用法。

④是:这个人,指谢玄。

⑤济:有益

⑥履屐之间:原指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⑦容:或许。

⑧元功:首功,大功。

⑨既举:立大功后。既,已经。举,成,实现。

⑩咸:都。

译文:东晋大臣郗超和谢玄不和。此时,前秦的苻坚准备发动进攻夺取东晋政权。占据梁岐之后,又对淮阴虎视眈眈。当时朝廷商议对策,打算让谢玄北上讨伐苻坚,世人对此颇有争议。只有郗超说:“谢玄这个人率师北伐一定能成功。我过去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武府中,发现他用人都能各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得到妥善的处理。由此推断,他一定能建立功勋。”谢玄立大功后,当时的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因个人喜恶而漠视别人的长处。

评价:郗超虽然和谢玄不和,但在困难当头之际,面对朝廷的用人计划,他没有随声附和“异同之论”,更没有推波助澜,而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对谢玄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以促成其率师北伐之事。这充分地表现出郗超的爱国情怀及宽容大度的性格特征。

5.诸葛家书文言文 翻译

诸葛亮家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是三国时代的重要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常让后人歌颂的『一代伟人』,其智慧远虑,忠心不渝,事迹不胜枚举,才情无人能敌,只可勉强用八个字来形容「高风亮节,万世景仰。」其言行,皆可为世人之典范。 这封简短的家书,代表诸葛先生对其子的勉励与告诫,更可看出这位『天下第一军师』的德行及胸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法!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先生对其子告诫:要学君子之德行,则要具备『修身』和『养德』两种要素。心中若能保持平静,则身行就不会有所偏差;平常生活若能勤俭,则可培养良好的德性。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若无淡泊名利之心,则会被欲望所蒙蔽,此时就无法彰显,远大的志向;若无宁静沈稳之心,则会受外境所影响,此时就无法生起,观瞻的远见。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要培养这样的德行,唯有透过不断的学习。然学习之要在于静,静则能专心一致,方可成就其学。一个人的才能,也非天生就有,亦要经过不停的淬炼,方可成就其才。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没有勤奋的『学习』,则无以成就广博的才能;没有坚定的『意志』,则无以通达一切的学问。

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怠惰则不会励行,散漫则不能精专,故要精勤于学;盲目则不会有智,躁动则不能有定,故要冷静处世。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如不及时,把握人生,则年纪随着时间而增长,意志随着岁月而消沈。然而人终将会衰老,如枯木叶落,到时后再也不被世人所重用。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此时只能暗自悲伤,孤伶伶的独守穷困潦倒的草庐,感叹时不我与!此刻,后悔也就来不及了!

结语:君子德行,当修身于外,养德于内。应学内圣外王之道,实为众人之幸,百姓之福。在下为良民,在上为明君,君贤则民无怨,人善则君无事,君民一心,天下太平。 君子功成而不居,身退以让贤。人若能淡泊名利,则终生无忧;心若能宁静致远,则毕生无虑。正所谓:「无为,无所不为。」凡事尽心为国为民,无个人一点私欲,则此生不愧天地,不昧于良心,自然心安理得,清静自在。 一切的才学,来自于学习;所有的成就,源自于勤奋。故当把握每个当下,珍惜每寸光阴,让自己的生命,照耀每位人心!

费诗字公举文言文翻译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