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文言文语段(文言文翻译《三国志》片段)

1.文言文翻译《三国志》片段

当初,济阴人王思和梁习都是西曹令史(官职名)。

王思因为揍事直言,不合太祖(曹操)的心意。太祖大怒,叫人召来主谋的人(其实就是王思,只是太祖发怒的时候王思这会已经出去了),将要施加残酷的死刑。

当时王思刚出帐不久,梁习代替他到太祖那里回答质问,就被抓捕起来了,王思于是骑快马回来,说明自己的罪过,应该被处死。太祖感叹梁习对自己罪行不辩解,王思对自己职责本分的恪守,说:“没想到我的军中竟然有二位义士?”后来同时把他们提拔为刺史,王思任命豫州刺史。

王思也是有才能的官员,但是琐碎,不拘小节,做官做到九卿,封为列侯。

三国志文言文翻译,三国志节选文言文翻译,三国志关羽传文言文翻译

2.三国文言文版好段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是讲关羽崭露头角的事情:温酒斩华雄 其文如下: (背景:各路诸侯联盟讨伐董卓) ……卓大惊,急聚众将商议。

……未绝,吕布背后一人高声出曰:“割鸡焉用牛刀?不劳温侯亲往。吾斩众诸侯首级,如探囊取物耳!”卓视之,其人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关西人也,姓华,名雄。

卓闻言大喜,加为骁骑校尉。拨马步军五万,同李肃、胡轸、赵岑星夜赴关迎敌。

(点评:这里作者安排男二号提前出场,并对其相貌,语言加以描述,意在强调敌人之强,没有强大的敌人,就不足以显出斩敌人之人之强) 众诸侯内有济北相鲍信,寻思孙坚既为前部,怕他夺了头功,暗拨其弟鲍忠,先将马步军三千,径抄小路,直到关下搦战。华雄引铁骑五百,飞下关来,大喝:“贼将休走!”鲍忠急待退,被华雄手起刀落,斩于马下,生擒将校极多。

华雄遣人赍鲍忠首级来相府报捷,卓加雄为都督。(点评:进一步写敌人之强,同时对刚才联盟讨伐董卓之胜,泼了一盆冷水) 却说孙坚引四将直至关前……李肃为华雄谋曰:“今夜我引一军从小路下关,袭孙坚寨后,将军击其前寨,坚可擒矣。”

雄从之,……正遇华雄。两马相交,斗不数合,(孙坚大败)乃从小路得脱。

祖茂被华雄追急,将祖茂于林后杀出,挥双刀欲劈华雄;雄大喝一声,将祖茂一刀砍于马下。(点评:大败一路诸侯,斩杀一员大将,又进一步描写敌人之强。

而此时的联盟军,锐气更弱,甚至有军心动摇之虞) ……绍大惊曰:“不想孙文台败于华雄之手!”便聚众诸侯商议。众人都到,只有公孙瓒后至,绍请入帐列坐。

绍曰:“前日鲍将军之弟不遵调遣,擅自进兵,杀身丧命,折了许多军士;今者孙文台又败于华雄:挫动锐气,为之奈何?”诸侯并皆不语。(点评:此时,军情已经到了千钧一发之际,甚至整个联盟都有土崩瓦解之虞) 绍举目遍视,见公孙瓒背后立着三人,容貌异常,都在那里冷笑。

绍问曰:“公孙太守背后何人?”瓒呼玄德出曰:“此吾自幼同舍兄弟,平原令刘备是也。”曹操曰:“莫非破黄巾刘玄德乎?”瓒曰:“然。”

即令刘玄德拜见。瓒将玄德功劳,并其出身,细说一遍。

绍曰:“既是汉室宗派,取坐来。”命坐。

备逊谢。绍曰:“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

(点评:此段之袁绍的描写就可以看出此人任人的原则,是唯名望而任之) 玄德乃坐于末位,关、张叉手侍立于后。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

……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著俞涉出马。

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

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

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

众皆失色。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 (点评:尽管事件已经达到了非常关键的时期,但是作者心平气和不做任何的说辞,而是进一步的把事件推向跟高潮) 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

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

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

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

(点评: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作者安排男一号关羽出场,但是作者却又进一步借袁术之口,贬关羽,所谓先抑后扬。) 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

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 (点评:曹与二袁的话语,显出曹的用人与二袁不同,是唯能人而用之,同时也为以后的曹操崛起,二袁失败埋下了伏笔) 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 (点评:作者可谓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在这高潮之上,又让关羽立下了军令状。)

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点评:看重人才)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点评:轻描淡写的一句,烘托出关羽的无限气概) 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

(点评:侧面描写,同样是吊读者胃口,但侧面描写出关羽的武艺气概) 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点评:作者真的好耐性,临收场时都不忘渲染一下关羽,但是话语简短,但份量极重)。

志文,言文语段

3.三国演义文言文版300字摘抄

1 关羽 原文: 操曰:“河北人马,如此雄壮!” 关公曰:“以吾关之如土鸡瓦犬尔。”

操又指曰:“麾盖之下,绣袍金甲,持刀立马者,乃颜良也。”关公举目一望,谓操曰:“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操曰:“未可轻视。”

关公起身曰:“某虽不才,愿去万军中取其首级,来献丞相。” 评论:这段话描写关羽雄视天下的英雄气概,言语中带有讥讽之色,也带有好强的一面,以及刘备收降马超后 关羽之其勇武过人 欲何其比试 也说明了这一点 关羽雄霸天下 武艺绝伦 原文: 公沉吟曰:“汝说我有三罪,欲我如何?”辽曰:“今四面皆曹公之兵,兄若不降,则必死;徒死无益,不若且降曹公;却打听刘使君音信,如知何处,即往投之。

一者可以保二夫人,二者不背桃园之约,三者可留有用之身:有此三便,兄宜详之。”公曰:“兄言三便,吾有三约。

若丞相能从,我即当卸甲;如其不允,吾宁受三罪而死。”辽曰:“丞相宽洪大量,何所不容。

愿闻三事。”公曰:“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

评论:此段描写关羽土山约三事的故事,所谓人无信不立,这段注重表现了关羽忠义之气 义薄云天 原文: 操曰:“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众将曰:“人纵然不怯,马力已乏,安能复战?”程昱曰:“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丞相旧日有恩于彼,今只亲自告之,可脱此难。”

操从其说,即纵马向前,欠身谓云长曰:“将军别来无恙!”云长亦欠身答曰:“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

云长曰:“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

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

评论:此段描写关羽义释曹操 赤壁战后 曹操败北 关羽奉命阻击曹操 然操求饶 关羽深知春秋大义 遂报当日3约恩惠 放走曹操 也显示了关羽傲上而不辱下的英雄气概和信义 原文: 关公闻言,怒气冲塞,疮口迸裂,昏绝于地。众将救醒,公顾谓司马王甫曰:“悔不听足下之言,今日果有此事!”因问:“沿江上下,何不举火?”探马答曰:“吕蒙使水手尽穿白衣,扮作客商渡江,将精兵伏于□□之中,先擒了守台士卒,因此不得举火。”

公跌足叹曰:“吾中奸贼之谋矣!有何面目见兄长耶!” 评论:此段描写关羽大意失荆州 怒气冲塞的情景 大意失荆州体现了关羽刚愎自用的性格特点 所谓骄兵必败 关羽自恃无敌天下 藐视江东 遂中东吴陆逊诡计 后兵败走麦城 遭俘而亡 2 曹操 原文: 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

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

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

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评论:此段描写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体现了曹操胸怀大志 有包藏宇宙之机 吞吐天地之志 视天下群雄如同草芥 然独赏识刘备英雄 意在探备真心 原文: 操曰:当日我与本初共同起兵之时 本初曾问我曰:‘若事不辑,方面何所可据?’我问之曰:‘本初意欲何为?’其答曰:‘我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我答曰:‘我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胜。

’而今本初已亡 不得不令人悲怆 评论: 此段描写曹操打败袁绍 祭奠袁绍时的感叹 表现了曹操有过人之能 袁绍以兵力强盛 地势优越而虎势天下 曹操却能任用天下的智能之士 用正道驾御他们 充分体现了曹操爱。

4.文言文《三国演义》中的好词好段

“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诸

军静听: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

傕、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灵。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

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吾素知汝

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

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

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

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

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三国志文言文语段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