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巨埋儿的故事文言文(郭巨埋儿的故事,还有古文的翻译蛤)
1.郭巨埋儿的故事,还有古文的翻译蛤
、【郭巨埋儿】
郭巨埋儿。雷震儿活。天赐黄金。官不得夺。
【原文】
汉郭巨、字文举。家贫。子尚幼。母减食与之。巨因贫难供母。子又分甘。乃乘子出。进食。一日、子溺毙。妻惶泣。巨曰。毋惊母。子可再有。母不可复得。盍埋之。妻不敢违。遂掘坑三尺。雷震子苏。见黄金一釜。上有字云云。
姜履曰。埋儿事。诸儒皆非之。得林县人所传。始知子可再有。母不可复得之言。割慈忍爱、曲体母心者至矣。所以惊天地。泣鬼神。一釜黄金。得自凄怆之顷。而雷苏其子。破涕为笑。孰谓皇天无眼耶。
【白话解释】
汉朝的时候。有个姓郭名巨的人。表字文举。家里穷苦得很。他有个儿子还很幼小。郭巨的母亲常常把自己吃的东西。分给孙儿吃。郭巨因为家里穷得不能够奉养母亲。现在儿子又要分母亲的食物。如何是好呢。于是总等着儿子走出的时候。再到母亲里去进食物。有一天。儿子跌在水里死了。郭巨的妻子惊慌得了不得。哭着。郭巨说。你不要惊动了母亲。儿子可以再有的。母亲是不可以再得的。何不把儿子埋葬了。郭巨的妻子不敢违背他丈夫的话。就在地上掘坑。掘到三尺多深。忽然一个霹雳。把儿子震活了。并且地里有一釜的黄金。上面有字写着。说是上天赐给孝子郭巨的。
2.郭巨埋儿文言文译文简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
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汉朝的时候.有个姓郭名巨的人.表字文举.家里穷苦得很.他有个儿子还很幼小.郭巨的母亲常常把自己吃的东西.分给孙儿吃.郭巨因为家里穷得不能够奉养母亲.现在儿子又要分母亲的食物.如何是好呢.于是总等着儿子走出的时候.再到母亲里去进食物.有一天.儿子跌在水里死了.郭巨的妻子惊慌得了不得.哭着.郭巨说.你不要惊动了母亲.儿子可以再有的.母亲是不可以再得的.何不把儿子埋葬了.郭巨的妻子不敢违背他丈夫的话.就在地上掘坑.掘到三尺多深.忽然一个霹雳.把儿子震活了.并且地里有一釜的黄金.上面有字写着.说是上天赐给孝子郭巨的
3.郭巨埋儿翻译
郭巨埋儿 《德育故事》白话解 东汉时期,有一位孝子姓郭名巨,字文举,原籍河南省林县,后来因为家贫,流落到河北省内邱县。
郭家有兄弟三人,郭巨是长子,还有两个弟弟。父亲过世的时候留下了一些财产,但是郭巨想到自己已经成年,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而弟弟们还年幼,能力较弱需要照顾,于是就把钱财全部分给两个弟弟,自己分文不取。
郭巨不但放弃了父亲留下来的钱财,而且一心一意地赡养母亲,可见他的心一点都不贪求富贵名利,是个非常淡泊的人。 在异地他乡,夫妻二人勤勤恳恳,以帮佣为生,赚取微薄的收入来奉养母亲,尽力使母亲吃得好,穿得暖。
而夫妇俩却节衣缩食,极其节俭,吃的是最粗陋的食物,穿的是补丁摞补丁的衣服。生活条件虽差,但在菽水承欢的郭家,却是欢声笑语不断,从早到晚,洋溢着母慈子孝的温馨。
后来,家里添了个小孙子,生活更加拮据。郭巨依然把所有好吃的东西,统统留给母亲享用。
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小孙子,总怕他吃不饱,长不大,每一次郭巨奉养母亲的食物,老人都会把孙儿叫过来一起分享。看到孙儿那么可爱,老人宁可自己少吃一些,也要把最好的留给孩子。
如果郭巨和妻子阻拦,老人就推说没有胃口,或者是牙齿咬不动,不爱吃,一定要看着孙儿香香甜甜地吃下去,才心满意足。 郭巨看在眼里,疼在心底,他想到生活这么拮据,尽最大努力都不能很好地奉养母亲,给母亲的食物也很有限,却因为母亲这么喜欢自己的儿子,宁愿减少每餐的饭量,也要留给孙子吃,而没有办法达到尽孝的心意。
为了让母亲安心用餐,每一次给母亲呈上食物之前,郭巨一定先让儿子到外面玩耍,这样才不会跟奶奶分食。 离郭巨家不远,有个小水塘。
有一天,郭巨的儿子在外面玩耍,不小心跌到池塘里溺水死了,等到他们发现的时候,儿子已双眼紧闭,脸色苍白,没有了呼吸。妻子抱着失去知觉的孩子,既心痛,又着急,非常的惶恐,竟号啕大哭起来。
俗话说,骨肉连心,看着死去的儿子,郭巨非常难过。然而郭巨此刻唯恐惊动母亲,他知道母亲非常疼爱这个孩子,如果一下子知道孙子落水而死的噩耗,恐怕没有办法承受这样大的打击,会伤心过度而损害身体。
郭巨强忍悲痛,对妻子说:儿子可以再生,母亲只有一个,一旦失去了母亲,永远不能复得,所以千万不要惊动母亲。郭巨让妻子忍住哭泣,不要被母亲听到,赶紧挖坑把小孩给埋葬了。
郭巨的妻子听后,虽然爱子情深,依依不舍,也只好赶紧去做这件事情。于是,夫妻俩含着眼泪,开始挖坑。
当妻子挖到三尺深的时候,突然「轰隆」一阵巨响,半空中打了一声惊雷,雷声非常惊人,竟然震醒了昏死的儿子。儿子苏醒过来,同时夫妻俩也看到土坑旁边多了一釜黄金,上面还盖着一块绢布,绢布上写道:「孝子郭巨,天赐黄金,官不得夺,民不得取。
」可见,这是郭巨的孝心孝行感召了天地,上天让他的儿子复活,并且赐给他一釜黄金,让他脱离贫穷,能够更好地奉养母亲。 疾雷过后,郭家终于破涕为笑,郭巨能更好地照料母亲,母亲也可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一家人终于得到往昔的欢乐。
可见郭巨的孝心感动天地,使得他转祸为福,转凶为吉。至诚的孝心真的可以改造一切的命运,可以改造我们的家庭。
孝出自人类自然的本性,是顺乎天道的自然法则。当我们的孩子看到我们孝顺长辈,会感到由衷的喜悦,生起学习向往之情。
而懂得如何孝顺父母的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才能走得从容、踏实。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孝道超越时空,跨越国度,承传数千年,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德行教育的根基所在。「郭巨埋儿」的故事,不仅孝行感人,也启发我们学习他教子的智慧。
4.郭巨埋儿的故事概括
郭巨,晋代隆虑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实。
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
郭巨因此深感不安,觉得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