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鼐字万钟文言文答案(三朝圣政录文言文答案)

1.三朝圣政录文言文答案

臣僚见太祖 太祖①一日后苑②扶弓弹(tán)雀。

有臣僚③叩殿,称有急事请见。上亟④出见之,及闻所奏,乃常事耳。

太祖曰:“此事何急?”对曰:“亦急于弹雀。”上怒,以钺⑤柄撞其口,两齿坠焉。

回徐伏地取落齿,置怀中。上怒甚,曰:“汝将⑦此齿去讼⑧我也?”对曰:“臣岂敢讼陛下,自有史官⑨书之。”

上怒解,赐金帛慰劳而去。 (《三朝圣政录》) 【注释】 ①太祖:宋太祖赵匡胤。

②苑:yuàn,园林。③僚:官吏。

④亟:jí急。⑤钺:yuâ,古代一种像斧子的兵器。

⑥焉:兼词,于此。⑦将:拿。

⑧讼:sònɡ,打官司。⑨史官:古代负责记录帝王言行的官。

1.选出与“苛政猛于虎”句中“于”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亦急于弹雀 C.贫者语于富者曰„„ D.万钟于我何加焉 2.解释下面句中的词。 ①及闻所奏: ②徐伏地取落齿: ③自有史官书之: ④疾忙修书二封: 3.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花订羔寡薏干割吮公经 A.此事何急 B.吾谁与归 C.何以战 D.必以情 4.这篇短文称赞了臣僚什么精神?称赞了太祖什么精神? 参考答案: 1.选出与“苛政猛于虎”句中“于”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B )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亦急于弹雀 C.贫者语于富者曰„„ D.万钟于我何加焉 2.解释下面句中的词 ①及闻所奏: 及①等到; ②徐伏地取落齿: 徐②慢慢地 ③自有史官书之: 书③记录 ④疾忙修书二封: 书④书信 3.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D ) A.此事何急 B.吾谁与归 C.何以战 D.必以情 4.这篇短文称赞了臣僚什么精神?称赞了太祖什么精神? 答案:称赞了臣僚敢于直谏的精神,也称赞了宋祖知错就改的精神。

【参考译文】 宋太祖赵匡胤有一天在后花园里弹琴赏鸟。有一个官员进殿叩拜,说有急事上奏。

皇上急忙出去见他,并且听他所奏,但是他所奏的不过是平常事而已。太祖说:“这事急什么?”他说:“也因皇上弹琴赏鸟而急。”

(意思就是这事虽然不急,但是如果皇上急于玩鸟弹琴,那这事就急。估计是一种劝讽吧。)

太祖生气了,拿一种类似斧头的工具的手柄撞他的嘴,结果掉了两颗牙。官员回头慢慢的捡起牙齿,放在怀里。

太祖大怒,说:“难道你要拿着这个去告我吗?”官员回答说:“臣怎么敢控告皇上,自然会有记载皇上言行的史官来把这些记下来。”皇上听了以后,怒气消了,赐给他金帛慰劳他让他告退了。

2.文言文 曹鼎不倦学的翻译

原文 曹鼐①中会试乙榜②,不受教职③,愿得繁剧④一职自效。

改泰和典史。公暇⑦,辄进学不倦,复修举之业。

其尹诮⑤之曰:“可作状元。”曹曰:“不如是⑥不休。”

吴先曰: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也。读书者当观此。

编辑本段注释 ①曹鼐(nài):直隶宁晋(今河北宁晋县)人,字万钟,号恒山。生于明建文四年(1402),卒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

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癸丑科状元,初授修撰,累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位至首辅。 ②中会试乙榜:会试时列为乙等。

中,当……时。 ③教职:会试得中乙榜,可任教职,掌管教育、文书、修史等事。

④繁剧:旧时地方州县,以地域、人口、政务有繁、雄、剧等次第,繁剧均为较重要的地方。这儿“繁剧一职”指到地方上去做官。

⑤诮:嘲笑 ⑥是:这 ⑦公暇:公务间的闲暇。指休假编辑本段翻译 曹鼐在会试时得中乙榜,他提出不要担任教职,愿到地方州县供职。

于是被改任为泰和典史。他在公务之余,仍努力学习不止,还继续修习考试的功课。

泰和县尹嘲笑他说:“你这样可以做状元了。”他说:“我就是要做状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后来他果然考得状元,授翰林院编修,累升吏部左侍郎,文渊阁大学士。)吴生按:成语所说有志气的人必能事业有成,这就是了。

读书的人应当从这里得到启迪。人应当有志气,学习应当坚持不懈。

答案,曹鼐字万,钟文

3.文言文阅读

1.(1)益处(2)止,停止(3)因为(4)指在朝廷作官

2.(1)从前为了(礼义)宁愿自身死亡都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本来就有的羞耻之心(或天性、本性、天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意对即可)

4.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阅读答案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告子上》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就能活,得不到就饿死,(但如果)吆喝着施舍给人,路上的饿汉也不愿接受;(如果)用脚踢着施舍给人,那就连乞丐也会不屑一顾的。一万钟的俸禄,(有人)却不问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和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本该宁死也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本该宁死也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本该宁死也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让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而接受了,这些行径不也应该停止了么?这就叫丧失了他的本性。”

5.阅读文言文

小题1:侍奉;恩德;得同“德”,感激;恰好,正好;值得。

小题2: D

小题3:①这就是丧失了做人的本分了。②荆公曰:“(我)平生没有紫团参,也活到今天。”竟不接受。③你太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

小题4:坚持原则,坚守底线,以身作则,(1分)拒绝金钱等的不良诱惑,(1分)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1分),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1分),管好自家的人、身边的人(1分),才能保持本心。(答出其中2点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到了解全文的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如本题中“得”通“德”。

小题2: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都可相同都可以。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D项中的“于”皆为“对”。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谓”“本心”“固”“彻”“受”,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4:

试题分析:读懂两文,所感想的道理要与两文中所说道理相通,即不贪欲,抵制名利的诱惑。

6.文言文翻译: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

王羲之爱鹅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买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译文】他又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一把六角扇在叫买。王羲之就在老妇人的六角扇上每面各写了五个字。老妇人开始有些不高兴,王羲之于是对老妇人说:“只要说是王右军书写的,就可以卖得一百钱了。”老妇人照此一说,许多人都争着来买这把扇子。 又一天,老妇人又拿着一把扇子来,王羲之笑而不答。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崇,就像这样啊.

希望能帮到你哦~~

曹鼐字万钟文言文答案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