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环境文言文(寻找一些关于学习环境对个人学习影响的文言文)
1.寻找一些关于学习环境对个人学习影响的文言文
《为学》 彭端淑(清)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难和易的区别吗?(其实是没有的,)(你)去做了,那么(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很容易。不去做,再易的事情也会很难。人们从事学习,有难和易的区别吗?(其实也是没有的,)(你)去学了,那么再难的学问也很容易;不去学习,那么再易的学问也会很难。
我的天资昏昧,赶不上别人(聪明);我的才能平凡,也赶不上别人(有才学)。(但是)我每天不停地学习,长久坚持,毫不懈怠,等到快成功了,(我也就)不知道我是真的昏昧还是(真的)平凡了。吾的天资聪明,超过别人几倍,我的才能敏捷,超过别人几倍,(但是,假如)我摒弃不用,那就与昏昧和平庸没有什么区别了。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以此而论,昏庸聪敏的功用难道是有常规的吗?
蜀地的边境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有。贫穷的对富有的说:“我想到南海去,怎么样?”富有的和尚说:“你靠什么去呢?”(贫者)回答说:“我只要一个瓶,一个碗就足够了。”富有的说:“我好多年来都想攒钱乘船而下,还没有成行,你靠什么去呀!”到了第二年,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他的情况告诉给了富有的和尚。富有的和尚感到惭愧。
西蜀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两个和尚,富有的不能到,而贫穷的却到了。人们要有志向,难道不如蜀地的和尚吗?所以聪明和有才学,既可以依靠,又不可以依靠;(那些)自认为聪明而有才学但并不学习的人,(一定会)自己毁了自己。昏昧和平庸,有(一定的)限制但又没有一定的限制;(只有那些)自己不限于自己的昏昧和平凡,并且用心学习而不懈怠的人,才会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
2.寻找一些关于学习环境对个人学习影响的文言文
荀子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曝,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
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
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
然。……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知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
里;假舟戢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
仞之渊。木茎非能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
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
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生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
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
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
成荫而众乌鸟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
积蹞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骑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
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讬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
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
耳不能两听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
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
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
3.关于读书的文言文
关于读书的文言文有:
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南宋·朱熹《读书之要》
译文:读书的方法就是要慢慢来、一点一点进行。多读几遍,遇到问题多思考。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诗》
译文: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努力学习,到老了才后悔读书太迟。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译文: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译文: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5、书到用时方恨少。——明·佚名《增广贤文》
译文: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学的知识太少了。
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南宋·朱熹《训学斋规》
译文:读书要专心一致,必定要三者到位。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春秋·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其弟子《论语·雍也》
译文: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4.形容美丽读书环境的诗句有哪些
1.《读书》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读书不厌勤,勤甚倦且昏。
不如卷书坐,人书两忘言。
兴来忽开卷,径到百圣源。
说悟本无悟,谈玄初未玄。
当其会心处,只有一欣然。
此乐谁为者,非我亦非天。
自笑终未是,拨书枕头眠。
2.《读书》
年代: 宋 作者: 曾几
散帙有佳趣,俗人那得知。
醉乡非为酒,坐隐不关棋。
几净幽怀惬,窗明老眼宜。
一生无用处,又把教群儿。
3.《读书堂五首》
年代: 宋 作者: 叶子强
诗书不策勋,岁月忽已晚。
堕此尘壒网,吾行其既远。
胡宁於书事,意爱犹缱绻。
况之迷蹊人,慕顾只旧孤。
扁旁真赤帜,所立示所本。
又如农人心,终不置穮蓑。
晞发茅檐下,荣荣兰九畹。
初服苟未替,无亦惊晼晚。
所逢非所安,吾庐盍云返。
4.《冬夜读书示子聿》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读书万卷不谋食,脱粟在傍书在前。
要识从来会心处,曲肱饮水亦欣然。
5.《西江月·剩欲读书已懒》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胜欲读书已懒,只因多病长闲。
听风听雨小窗眠。过了春光太半。
往事如寻去鸟,清愁难解连环。
流莺不肯入西园。唤起画梁飞燕。
与读书有关的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 ——陶渊明 译文
2、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乔治·马丁
3、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孔子 译文
4、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朱熹 译文
5、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燮 译文
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7、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曾国藩 译文
8、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 译文
9、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杨绛
10、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 ——李欣 译文
11、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 ——曹雪芹
12、读书当一意在书,游山水当一意在山水。乘兴所至,心无旁及。 ——钱穆
5.关于保护环境的文言文有哪些
1,天地本为一体,气息融通,物物相谐,故有凌云飞练,千里长河,百里山林,旖旎风光,百兽灵动,光华四射,雨雪合时,众之美者,咸聚也!
2,人者,天地之所化。若反于道,坏己之境,必自灭亡也。唯有念长远之道,方可保万世之福祉也。
3,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 ——达尔文
4,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
5,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 ——甘哈曼
6,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 ——惠特曼
7,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服从自然. ——埃斯库曼斯
8,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 ——诺曼·卡曾斯
9,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要清洁空气;二要澄清饮水;三要流通沟渠;四要扫洒房屋;五要日光充足. ——南丁格尔
10,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
释义: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长得无比茂盛,而豆苗却伶仃得可怜。
1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
释义: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遇到故人。
1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释义: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1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释义: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山上白云飘浮的地方,隐约看见几户人家。我所以停车不走,是因为喜欢夕阳映照下的枫林,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14,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陶渊明
释义:榆树柳树成荫遮盖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
15,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
释义:田野里的小路也跟云一样黑沉沉的,只有江里的船上灯火是明的. 喜的是雨意之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