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超的文言文(战马超古文翻译成现代文)
1.战马超古文翻译成现代文
张飞挺枪出马,大呼:“认得燕人张翼德么!”马超曰:“吾家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张飞大怒。两马齐出,二枪并举。约战百余合,不分胜负。玄德观之,叹曰:“真虎将也!”恐张飞有失,急鸣金收军。两将各回。张飞回到阵中,略歇马片时,不用头盔,只裹包巾上马,又出阵前搦马超厮杀。超又出,两个再战。玄德恐张飞有失,自披挂下关,直至阵前;看张飞与马超又斗百余合,两个精神倍加。玄德教鸣金收军。二将分开,各回本阵。
张飞提着枪跨马出来,大叫:“你认得燕地人张翼德吗?”马超说:“我家世代是公卿大臣,怎么会认识你这等乡村百姓。”张飞大怒。两人同时出来,二人同时举枪,大约战了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刘备看了,赞叹道:“真是虎将啊!”担心张飞有什么不测,急忙鸣金收兵。两位将士各自回去。张飞回到营中,稍稍休息一会儿,不戴头盔,只裹头巾上马,又来到阵前提马与马超厮杀。马超也出来,两人又继续战斗。刘备担心张飞发生不测,亲自披挂来到阵前;看到张飞与马超又斗了一百多回合,两个人更有精神,越战越勇。刘备鸣金收兵,二人分开,各自回到营中。
2.战马超古文翻译成现代文
张飞挺枪出马,大呼:“认得燕人张翼德么!”马超曰:“吾家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张飞大怒。
两马齐出,二枪并举。约战百余合,不分胜负。
玄德观之,叹曰:“真虎将也!”恐张飞有失,急鸣金收军。两将各回。
张飞回到阵中,略歇马片时,不用头盔,只裹包巾上马,又出阵前搦马超厮杀。超又出,两个再战。
玄德恐张飞有失,自披挂下关,直至阵前;看张飞与马超又斗百余合,两个精神倍加。玄德教鸣金收军。
二将分开,各回本阵。张飞提着枪跨马出来,大叫:“你认得燕地人张翼德吗?”马超说:“我家世代是公卿大臣,怎么会认识你这等乡村百姓。”
张飞大怒。两人同时出来,二人同时举枪,大约战了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
刘备看了,赞叹道:“真是虎将啊!”担心张飞有什么不测,急忙鸣金收兵。两位将士各自回去。
张飞回到营中,稍稍休息一会儿,不戴头盔,只裹头巾上马,又来到阵前提马与马超厮杀。马超也出来,两人又继续战斗。
刘备担心张飞发生不测,亲自披挂来到阵前;看到张飞与马超又斗了一百多回合,两个人更有精神,越战越勇。刘备鸣金收兵,二人分开,各自回到营中。
3.《“马超字孟起,右扶风茂陵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超字孟起,右扶风茂陵人也。父腾,灵帝末与边章、韩遂等俱起事于西州。
初平三年,遂、腾率众诣长安。汉朝以遂为镇西将军,遣还金城,腾为征西将军,遣屯郿。
后腾袭长安,败走,退还凉州。 司隶校尉钟繇镇关中,移书遂、腾,为陈祸福。
腾遣超随繇讨郭援、高干于平阳,为飞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战。超将庞德亲斩援首。
后腾与韩遂不和,求还京畿。于是征为卫尉,以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腾部曲。
超既统众,遂与韩遂合从,及杨秋、李堪、成宜等相结,进军至潼关。 曹公与遂、超单马会语,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动。
曹公军在蒲阪,欲西渡,超谓韩遂曰:“宜於渭北拒之,不过二十日,河东谷尽,彼必走矣。”遂曰:“可听令渡,蹙於河中,顾不快耶!”超计不得施。
曹公闻之曰:“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 ”曹公用贾诩谋,离间超、遂,更相猜疑,军以大败。
超走保诸戎,曹公追至安定,会北方有事,引军东还。杨阜说曹公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
若大军还,不严为其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超果率诸戎发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杀凉州剌史韦康,据冀城,有其众。
超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康故吏民杨阜、姜叙、梁宽、赵衢等,合谋击超。
阜、叙起于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鲁不足与计事,内怀于邑,闻先主围刘璋于成都,密书请降。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都亭侯。
先主为汉中王,拜超为左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犁乡侯,策曰:“朕以不德,获继至尊,奉承宗庙。
曹操父子,世载其罪,朕用惨怛,疢如疾首。海内怨愤,归正反本,暨于氐、羌率服,獯鬻慕义。
以君信著北土,威武并昭,是以委任授君,抗飏虓虎,鉴董万里,求民之瘼。 其明宣朝化,怀保远迩,肃慎赏罚,以笃汉祜,以对于天下。”
二年卒,时年四十七。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
追谥超曰威侯,子承嗣。(选自《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征为卫尉 征:征召B.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 领:兼任 C.蹙於河中,顾不快耶 蹙:困D.因为前都亭侯 因:于是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是表现马超有“勇”的一组是(3分)( )①为飞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战 ②超将庞德亲斩援首 ③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 ④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⑤陇上郡县皆应之 ⑥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③④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超统领了马腾的军队以后,与韩遂合作,和杨秋、李堪、成宜等结盟,带兵打到了潼关。
曹操用计离间马超、韩遂二人,使两人相互猜疑对方,才使联军大败。B.马超带兵径直到成都城下,成都城内震惊民吏都很惧怕,刘璋立即行礼,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督管临沮。
C.刘备认为马超在北方很有信誉,威武都得到了彰显,所以委任马超,让他张扬虓虎之勇略,监察广大的区域,解救人民的困难。 D.死前上书皇帝,说自己的家族本有二百多人,被曹操杀得快没了,仅仅留下堂弟马岱,应当继承马家血脉。
除了把堂弟托付给皇帝,便没有其他要说的了。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司隶校尉钟繇镇关中,移书遂、腾,为陈祸福。 (5分)译文:(2)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动。
(5分) 译文:。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马超字孟起,右扶风茂陵? 爱
【答案】【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1)司隶校尉钟繇镇守关中,分别写书信给韩遂、马腾陈说厉害关系。
(2)马超依仗自己多有武力,暗中想突然上前捉拿曹操,曹操身边的将领许褚怒目注视马超,马超才不敢动手。 【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因,沿袭。
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还会出现一些古代文化的常识,如本题的“征”“领”即为文化常识。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原文“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都亭侯”把“于是”代入原文译为“便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督管临沮,于是作前面朝廷所封的都亭侯”句子前后构不成因果关系,可见“于是”解释的不对。
结合《过秦论》中的“因遗策”中“因”的解释“沿袭”句子翻译为“便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督管临沮,爵位仍然沿用前面朝廷所封的都亭侯”通顺,还可结合成语“因循守旧”进行解释。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②是马超的部将庞德亲手斩杀郭援,人物不对,④表现的是马超有谋,⑤表现的马超“甚得羌、胡心”,性格不对。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小题3】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
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 原文“是刘璋立即投降俯首称臣,刘备便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从前文的“闻先主围刘璋于成都”可以看出。
省略的人称补充错误。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4】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
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点(1)移书——写书,为陈——陈说,祸福——厉害关系。
(2)负——依仗,阴——暗中,前——上前捉(名词动用),左右——身边(古今异义)盻——注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马超表字孟起,是右扶风郡茂陵人。
父亲马腾在灵帝末年时期与边章、韩遂等人一起在西部雍凉地区起事。初平三年,韩遂、马腾率军到长安。
汉朝皇帝任命韩遂为镇西将军,派遣他驻守金城;马腾为征西将军,派遣他驻守郿县。后来马腾攻击长安,失败退走,只好退回凉州。
司隶校尉钟繇镇守关中,分别写书信给韩遂、马腾陈说厉害关系。于是马腾派遣马超跟随钟繇在平阳讨伐郭援和高干,战斗中被箭射中,马超立即用布带裹好受伤的小腿又继续战斗,马超的部将庞德亲手斩杀郭援。
后来马腾与韩遂关系恶化,请求前往京城。于是马腾被任命为卫尉,马超任命偏将军,封都亭侯,带领马腾的部下。
马超既然统领了马腾的军队,于是与韩遂合作,以及杨秋、李堪、成宜等一起结盟,带兵打到了潼关。曹操与韩遂、马超只带少数人马会面,马超依仗自己多有武力,暗中想突然上前捉拿曹操,曹操身边的将领许褚怒目注视马超,马超才不敢动手。
曹操军在蒲阪津要西渡黄河时,马超对韩遂说,“我们应该在渭水北面去阻止曹军过河,过不了二十天,黄河东面的粮草就会耗尽,他们就只能败走了”,但是韩遂却说:“我们就让他们过河时,困在河中,还怕他们败得不更快吗!”马超的计策最终没能被实施。曹操听到马超的策略后,说:“马超若不死的话,我连死后埋葬的地方都没有了!”曹操用了贾诩的计谋,离间马超、韩遂二人,使两人相互猜疑对方,联军终于大败。
马超败走至诸方羌胡之地,曹操追到了安定,恰好北方有事,只好带领大军向东回师。杨阜对曹操说:“马超有韩信、英布的智勇,非常羌胡蛮族的爱戴。
如果大军回朝,不严加防备马超,那么陇上的所有郡县将不再受国家管辖。”马超果然带领羌胡之兵攻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全部响应马超,杀死了凉州刺史韦康,霸占翼城,收编韦康军队。
马超自称是征西将军,兼任并州牧之职,督管凉州地区的军事。韦康的老部下杨阜、姜叙、梁宽、赵衢等人,打算合作谋划攻打马超。
杨阜、姜叙在卤城起兵,马超出兵攻击他们,不能攻破卤城;梁宽、赵衢关闭翼城门,马超回不去翼城。进退不得,只好前往汉中依附张鲁。
张鲁不能共事,只敢固守土地,又听闻刘备攻在成都包围刘璋,就发秘密书信投靠刘备。刘备派遣手下迎接马超,马超带兵直接到成都城下。
成都城内震惊民吏都很惧怕,刘璋立即投降俯首称臣,刘备。
5.马超尊事先主的翻译
【原文】
先主一见马超,以为平西将军,封都亭侯,超见先主待之厚也,阔略无上下礼,与先主言,常呼字,关羽怒,请杀之,先主不从,张飞曰:“如是,当示之以礼。”明日大会诸将,羽、飞并挟刃立直,超入,顾坐席,不见羽、飞座,见其直也,乃大惊。自后乃尊事先主。
【译文】
刘备一见到马超,就任命他为平西将军,封都亭侯,马超见到刘备对待自己这么优厚,就疏忽了对主上的礼节,和刘备讲话,常直呼刘备的字讳(刘备字玄德)。关羽(解人,字云长,与张飞随从刘备,情同兄弟)很生气,请求杀掉马超,刘备不肯。张飞(涿郡人,字翼德,勇猛善战)说:“像这种情形必须用礼节来开导他。”第二天,刘备会见诸将,关羽、张飞同时拿着武器站立刘备身边,马超一到,只顾入座,但见不到关羽和张飞的座位,后来看见他们两人侍立一旁,大吃一惊,从此以后,马超才知道要尊敬刘备。用现代汉语翻译: 自后乃尊是先主。
6.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
一。
“阻戎负勇” “戎” 古代多指兵戈, 戎,兵也。——《说文》; 以习五戎。
——《礼记·月令》; 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延伸意为军事, 戎右少师。
——《左传·桓公七年》。注;军右也。
戎成不退。——《诗·小雅·雨无止》 戎羌,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
西和诸戎。——《三国志·诸葛亮传》 这个字还有其他解释,但是大多与以上三个的疑似相关。
我们看“阻戎负勇,以覆其族”。阻戎指的是阻挡戎羌还是曹操的军事行动呢?这个看后面的“以覆其族”就明白,阻挡的是曹操的军事行动。
“以覆其族”这个好理解,马超家族“夷三族”。“负勇”这个鸭子解释的很好,依仗勇力。
但是要注意,兵勇的用法只有在清朝才出现,所以“负勇”绝对不是依仗士兵。 二。
“因穷致泰” “因”作为动词或者介词在古汉语的意思中应该是 动词: 1 依靠;凭借;。因人成事者——《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 根据,按照; 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
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汉书.楚元王传》 介词: 1 从…出发 如:因命守时 2 趁着;乘便 因利乘便。
——汉·贾谊《过秦论》 3.通过,从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们看整句话,明显是一个好与坏的对比过程,所以取义 “从…出发”更为合理 “穷” 穷,困也。其反义词:达(通也)见《十三经注疏.小雅.小明》。
《易》(周易)此诗是令其友,听天之处分,任命之穷达,不汲汲求仕之辞也。又例:勿以穷达而易辙,勿以夷险而易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又见山阳公记载,备曰:“人穷来归我”:裴注:“臣松之按以为超以穷归备”。 “泰” 泰,安也。
――《字汇》;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庄子·庚桑楚》;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论语·尧曰》;以祈国泰民安。――吴自牧《梦粱录》。
这些都是安定和平的意思。 三。
“不犹愈乎” “犹”如同,好比之意。此犹文轩之与敝舆。
——《墨子·公输》;今之乐犹古之乐也。——《孟子·梁惠王下》;犹鱼之有水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还,仍然是。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吕氏春秋·察今》 “愈”这个是本人要解析的重点,通常有三种意思 1、更,越:愈甚。愈加。
愈发。愈益。
愈演愈烈。 2、较好,胜过:孰愈(哪个好)?彼愈于此。
3、病好了:痊愈。病愈。
我们排除掉第三种,显然不符合原文意思。第一种是更加的意思,然而“不犹愈乎”肯定是对于“能因穷致泰”的评价,所以第一种也能够排除。
那么就剩下第二种意思,更好,胜过。 我们再看看相关例证: 政事愈蹙。
——《诗·小雅·小明》,这是历史上的,后代的此类用法我就不引用了。 我们再看看陈寿对于张绣的评价:“绣舍群盗,列功臣,去危亡,保宗祀,则于彼为愈焉。”
这句话是说,张绣舍去群盗的身份,列入功臣的行列,远离了危险和死亡,保护祖宗或者宗族后代血脉,对于他来说是更好的情况。 古代人祖宗观念很重,而这其中不仅要对祖宗尽孝道,更要保住宗族的血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可见古代的“孝”更注重血脉的传承,血脉有延续,才是对于祖宗的最大孝道。陈寿对于马超和张绣的评价前部分是相反的,后部分却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都用了“愈”,就是胜过,更好的意思。
前部分对比: 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 张绣:绣舍群盗,列功臣,去危亡,保宗祀,则于彼为愈焉; 马超抗曹,“夷三族”;张绣降曹,家族得保。前部分陈寿对于马超是“惜哉”,对于张绣我想陈寿会说“幸哉”。
陈寿本人既是蜀官,自己的祖国破败归降,陈寿作为一个文人小吏,无力挽回这局面,只能苟安,得保性命和家族,也为幸事。但是他,对于蜀国史料秘而不言,只说残缺稀少,史学界终是不解。
个人揣测,估计蜀史多与魏史相悖,晋朝又以魏为正统,陈寿迫于压力,隐晦其言也是一种可能。 所以陈寿基于个人苟安立场,基于一种不带政治色彩的立场,只能说马超入蜀和张绣归魏都是很好的归宿。
但是马超的好归宿是因为“因穷致泰”,西凉根基已失,家族被屠灭殆尽,入蜀却位至汉室骠骑将军,封侯拜将,兴复家族,所以“不犹愈乎”,不也是更好的么。 另外,有评论说“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前面应该加上“若”如果等假设条件的词汇,个人表示不通。
“穷”“泰”明显是一个过程的对比,而不是一个行为到结果的过程。同时,对于能在三国志中有传记的马超,位至季汉骠骑大将军的马超,用一个小人物的评价极其不当。
综上,陈寿对马超的评价是惨痛而欣慰的。“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意思应该是:能够从穷困的境地而至安定和平的处境,不也是非常好的结局么?。
7.描写马超的诗句
1、《发扶风》年代: 明 作者: 全室宗泐晓发扶风县,云低欲雪时。
长河王莽寺,独树马超祠。营窟炊烟早,牛车度坂迟。
非熊无复梦,渭水自逶迤。2、《闻颜尚书陷贼中》年代: 唐 作者: 戎昱闻说征南没,那堪故吏闻。
能持苏武节,不受马超勋。国破无家信,天秋有雁群。
同荣不同辱,今日负将军。3、《用栾魁声道寄李后林韵寄声道》年代: 宋 作者: 姚勉一叶梧桐唤动秋,分投闲散亦无邮。
超逾未羡诏金马,迟钝不妨骑土牛。天爵夐殊人爵贵,伪心那似德心休。
读书岂为荣身计,何必三公要黑头。4、《咏史下·蜀先主》年代: 宋 作者: 陈普徐元直去马超来,顾惜三纲又爱才。
道御英雄无不可,豫州翻向益州来。5、《赞马超》年代:三国 作者:罗贯中西州马孟起,名誉震关中。
信布齐夸勇,关张可并雄。 渭桥施六战,安蜀奏全功。
曹操闻风惧,流芳播远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