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李凌(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选篇三《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1.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选篇三《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世说新语·言语》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日:‘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孔融被捕时,家中里里外外的人一个个害怕得不行,但是他的两个八、九岁的孩子却在那儿玩琢钉的游戏,没有一点惶恐的样子。家人以为孩子不懂事,大祸临头还不知道,便偷偷地叫他们赶快逃跑。孔融也对执行逮捕任务的使者恳求说:“我希望只加罪于我本人,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不料两个孩子竟不慌不忙地说:“爸爸,你不要恳求了,他们不会放过我们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恳求有什么用?”不久,抓捕他们的人也来了。
2.《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编》里的 投笔从戎、闻鸡起舞、完璧归赵、梁
不当书生当兵了
听见鸡叫就起来锻炼身体了
把别人抢走的东西有言语力量夺回来了
说是有个贼在房梁上,这是个名词吧
一个画家的形象思维很好,完全对竹子的形状和特点知根知底
自己吓唬自己
汉高祖最初的法律,很简练很暴力
说是欧阳修很佩服苏轼,说他比自己强,在交通方面应当优先
砸锅沉船,项羽这个败家玩意
秦汉时有个猛将,答应别人的事一定做到,比一千斤金子都好使,嗯
两个逃兵,两个逃兵,跑的快,跑的快,一个跑了50,一个跑了100
3.初中《课外文言文 金版》 第109则 田父得玉 的原文和练习
原文 魏田父有耕于野者⑴,得宝玉径尺⑵,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
邻人阴欲图之⑶,谓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⑷,弗如复之”⑸。
田父虽疑,犹录以归⑹,置于庑下⑺。其夜玉明,光照一室。
田父称家大怖⑻,复以告邻人。邻人曰:“此怪之征,遄弃⑼,殃可销⑽。”
于是遽而弃于远野⑾。 邻人无何盗之⑿,以献魏王。
魏王召抚顶掂雇郾概淀谁丢京玉工相之⒀。玉工望之,再拜却立⒁,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⒂,臣未尝见。”
王问其价。玉工曰:“此玉无价以当(22)之。
五城之都⒃,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封以上大夫禄⒄。
――节选自尹文⒅《尹文子·大道上》⒆ 练习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一项是( ) A.以告邻人。 (介词,就) B.邻人阴欲图之。
(它,代宝玉) C.犹录以归。 (介词,把) D.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
(代词,这)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A.光照一室。 ( ) B.置于庑下。
( ) C.复以告邻人。 ( ) D.仅可一观。
( ) 3.翻译下列语句 A. 于是遽而弃于远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无价以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用自己的话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仔细阅读描写“邻人”言行的文字,说说“邻人”是怎样的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魏田父得到宝玉又失去宝玉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