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义公禅房文言文(孟浩然的全文?)
1.孟浩然<题义公禅房>的全文?
作品原文
义公习禅寂(1),结宇依空林(2)。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3)。 看取莲花净(4),方知不染心。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1)义公:指诗中提到的唐代高僧。习禅寂:习惯于禅房的寂静。 (2)结宇:造房子。 (3)空翠:树木的阴影。 (4)莲花:指《莲花经》。[1]作品译文
义公高僧安于禅房的寂静,将房子修在空寂的树林之中。 门外是一座秀丽挺拔的山峰,台阶前有众多深深的沟壑。 雨过天晴,夕阳斜照,树木的翠影映在禅院之中。 义公诵读《莲花经》,心里纯净清静,这才知道他的一尘不染的虔诚之心。
2.孟浩然《题义公禅房》翻译
题义公禅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 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 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 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 方知不染心。 这是一首题赞诗,也是一首山水诗。
义公是位高僧,禅房是他坐禅修行的屋宇。 这诗通过描写义公禅房的山水环境,衬托出义公的清德高风,情调古雅,潇洒物外,而表现自然明快,词句清淡秀丽,是孟诗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禅寂”是佛家语,佛教徒坐禅入定,思惟寂静,所谓“一心禅寂,摄诸乱恶”(《维摩诘经》)。义公为了“习禅寂”,在空寂的山里修筑禅房,“依空林”点出禅房的背景,以便自如地转向中间两联描写禅房前景。
禅房的前面是高雅深邃的山景。开门正望见一座挺拔秀美的山峰,台阶前便与一片深深的山谷相连。
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自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而当雨过天晴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净,晚霞夕岚,相映绚烂。
此刻,几缕未尽的雨丝拂来,一派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见出风姿情采,方能体味义公的高超眼界和绝俗襟怀。 描写至此,禅房山水环境的美妙,义公眼界襟怀的清高,都已到好处。
然而实际上,中间二联只是描写赞美山水,无一字赞人。因此,诗人再用一笔点破,说明写景是写人,赞景以赞人。
不过诗人不是直白道破,而是巧用佛家语。“莲花”指通常所说的“青莲”,是佛家语,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
青莲花清净香洁,不染纤尘,佛家用它比喻佛眼,所谓菩萨“目如广大青莲花”(《法华妙音品》)。这两句的含意是说,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具有佛眼般清净的眼界,方知他怀有青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胸襟。
这就点破了写景的用意,结出了本诗的主题。 作为一首题赞诗,诗人深情赞美了一位虔诚的和尚,也有以寄托诗人自己的隐逸情怀。
作为一首山水诗,诗人以清词丽句,素描淡抹,写出了一帧诗意浓厚的山林晚晴图。空林一屋,远峰近壑,晚霞披洒,空翠迷蒙,自然幽雅,风光闲适,别有一种生意,引人入胜,至今仍不失为精品。
3.阅读唐诗,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义公高僧安于禅房的寂静,蒋房子修在空寂的树林之中。门外是一座秀丽挺拔的山峰,台阶前有众多深深的沟壑。雨过天晴,夕阳斜照,树林的翠影映在禅院之中。前六句描写了义公禅房的优雅秀丽、深邃空寂的环境。
小题2:“莲花”既指高洁的莲花,也指《莲华经》,含蓄的表现出义公高僧的襟怀坦白、心无杂念、超然物外的修行境界。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诗歌的意境的题目,首先提取诗中的意象,然后概括意象的共同特征。主要意象:“宇”“林”“峰”“壑”“夕阳”“庭”,意境额特征抓住诗歌中的“寂”“空”“秀”“深”“空”“净”,应是“优雅秀丽”“深邃空寂”。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诗歌情感的题目,先明确“莲花”指《莲华经》,然后结合上题意境的分析可以看出高僧的“心无杂念”“超然物外”的修行境界。
4.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谁写的,原文
题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注释]
(1)义公:大禹寺高僧。
(2)禅寂:修禅以寂静念虑。《维摩经、方便品》曰:“一心禅寂,摄诸乱意。”
(3)壑:读he音,山沟的意思。
(4)莲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佛教以之代表清净。
(5)不染:不染着世间尘欲之法。
[赏析]
诗人通过本诗深情高赞了义公和尚的清净梵行,也寄托了自己的隐逸情怀。首联描写禅房建在人迹罕至的山林,自然逸出“深林人不知”(王维语)的空寂。复以“户外一秀峰”与“阶前众壑深”的远近交叠,尽显此处之气象清宏,山景雄秀。而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进一步将对山院清幽的描写推向极致。日暮时,骤雨初歇,禅院静寂,四周林木滴雨未尽,远处空翠的山影静静的投映院中,阴幽空灵,清新醉人。这样的幽寂清净之景,也正是禅师空明道心的体现。正如尾联“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所言,义公和尚的禅心如同“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纤尘不粘。全诗由景清写到心净,构思巧妙,意境高远,动人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