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挂书文言文阅读答案(《牛角挂书》的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1.《牛角挂书》的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原文:
密以薄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
翻译: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牛角挂书[ niú jiǎo guà shū]:比喻读书勤奋,学习刻苦。《 新唐书· 李密传》:“闻包恺在 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 行且读。”
2.牛角挂书 文言文 翻译
词目 牛角挂书
发音 niú jiǎo guà shū
释义 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 《新唐书·李密传》密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
用法 作定语;指勤奋读书。
翻译 (李密)用蒲草作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气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
3.李密牛角挂书原文,译文,赏析
【原文】 密以荫为左亲卫府大都督、东宫千牛备身(1)。
额锐角方,瞳子黑白明澈。炀帝见之,谓宇文述曰:“左仗下黑色小儿为谁(2)?”曰:“蒲山公李宽子密。”
帝曰:“此儿顾盼不常(3),无入卫。”他日,述谕密曰:“君世素贵,当以才学显,何事三卫间哉(4)!”密大喜,谢病去,感厉读书。
闻包恺在缑山(5),往从之。以蒲鞯乘牛(6),挂《汉书》一帙角上(7),行且读。
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8),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
因与语,奇之。归谓子元感(9)曰:“吾观密识度,非若辈等。”
元感遂倾心结纳。 (选自《新唐书·李密传》) 【注释】 (1)荫:封建时代因祖先的官职、功劳而得官曰荫。
千牛备身:禁卫官名,执掌御刀。(2)仗:仪卫。
(3)顾盼:转眼四看。(4)三卫:唐袭隋制,设有亲卫、勋卫、翊卫三卫,每卫设中郎将一人,掌宫廷禁卫之事。
(5)缑山:又名缑氏山,在河南偃师县东南。(6)鞯(jiān):衬托马鞍的坐垫。
(7)帙(zhì):书套,书函。(8)按辔:扣紧马缰,使马慢步前行。
蹑(niè):紧随在后。(9)元感:应为“玄感”,因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改作“元感”。
【译文】 李密因为祖上的荫庇而被任命为左亲卫府大都督和东宫千牛备身之职。他额头尖眼角方,眼瞳黑白分明。
隋炀帝看见后,对宇文述说:“左边仪卫下面那个黑色小子是谁?”宇文述说:“是蒲山公李宽的儿子李密。”隋炀帝说:“这个小子四顾张望的神色不同一般,不能让他做卫士。”
有一天,字文述告诉李密说:“你们家中一向显贵,应当凭自己的才学扬名,何必到三卫之中来谋差呢?”李密听后十分高兴,于是自称有病而离开了,而且发愤读书。他听说包恺在缑山,于是准备前往拜他为师。
他坐在牛背上面的蒲垫上,在牛角挂上一函《汉书》,一边行走一边阅读。越国公杨素在路上碰见后,勒紧马缰慢慢地跟在他的后面。
杨素说:“是哪个书生竟然这样勤奋?”李密认识杨素,连忙下拜行礼。杨素问李密读的是什么书,李密说:“是《项羽传》。”
杨素于是与李密交谈,对他的才学十分惊异。杨素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和风度,不是你们所比得上的。”
杨玄感于是倾心结交李密。 【参考资料】 李密,字法主,京兆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祖上是北周和隋朝的贵族。
李密少年时代,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职。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后发愤读书,因以放牛为生,故此常坐在牛背上读书。 有一次,李密听说缑山有一位名士包恺,就前去向他求学。
李密骑上一头牛出发了,牛背上铺着用蒲草编的垫子,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李密一边赶路一边读《汉书》,正巧越国公杨素骑着快马从后面赶上来,勒住马赞扬他:“这么勤奋的书生真是少见!”李密一看是越国公,赶紧从牛背上跳下来行礼。
为此《新唐书·李密传》记载:“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李密谈吐不俗,深深吸引了杨素。回家以后,杨素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这个人的学识才能,都在你兄弟之上,将来你们有事可以与他商量。”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李密参与杨玄感起兵反隋。杨玄感兵败被杀,李密逃亡,后加入瓦岗军,人称魏王。
李密发布讨伐隋炀帝的檄文,数说杨广的十大罪状。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话。
意思是,用尽南山的竹子作竹简也写不完他的罪行,决开东海的水也洗不尽他的罪恶,为后世留下了“罄竹难书”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