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阅读七级下册课内(初一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题)
1.初一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题
阅读《伤仲永》,回答1~6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世隶耕 ②指物作诗立就 ③稍稍宾客其父 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我能判断出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余闻之/也久。 D.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用自己的话说说: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我的理解: 5.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我眼中的方父: 我最想对他说: 参考答案: 1.①属于;②完成;③以宾客之礼相待;④通“攀”,牵,引。
2. C(应为“余闻之也/久”) 3. ①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②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4. 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5. 是一个贪图小利、目光短浅的人;示例:一个人的天资再好,没有后天的教育,也是不能成才的(合情合理即可)。 《木兰诗》语段阅读题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③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⑤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为加点字注音。
(1)溅溅( )(2)胡骑( )(3)燕山( )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3)朔气传金柝 3.对句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按东西南北的顺序逐一去买B.操办急切而井然有序C.家人和木兰分头去买D.出征前的急切心情和紧张操办 4.①句照应前面的“___”;②~③句可用后面的“____”来概括。
5.对句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木兰想早日到达战场的急切心情B.描写征途遥远,表现不畏艰难的决心C.描写征途遥远,表现出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D.像飞一样渡过千山万水,表现了木兰欢快的心情 6.对句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北方苦寒,用战场的艰苦环境来衬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B.以写景来表现北方战场的环境气氛C.描写边塞阴森、凄凉的战场环境D.运用对偶写环境,衬托出战地生活的艰辛 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两句的含义是什么? 答: 8.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时,诗中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这跟表现木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 答: 9.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 ) A.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B.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 D.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参考答案 1.(l)jiān (2)jì(3)yān 2.(1)水流声(2)过(3)北方 3.B 4.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万里赴戎机,关山庭若飞 5.C 6.A 7.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8.写征途,渲染悲凉气氛,借以烘托木兰思念亲人的感情;写战地生活,渲染紧张森严的气氛,借以烘托木兰的豪情壮志。
9.A。
2.初一下学期语文课内的文言文或者是现代文阅读的题目
题目: 2006-2007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卷 (满分100分 完卷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知识积累与运用26%(1-7题) 1、下列各组字词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2% A、酝酿(niàng) 滑稽(jī) 洗濯(zhuó) 孪(luán)生 B、梦寐(mèi) 称职(chèn) 赏赐(cì) 嫩芽(rùn) C、诀别(jué) 什物(shí) 笼罩(lǒng) 猝然(cù) D、厄运(è) 虐杀(nüè) 炫耀(xuàn) 匿笑(nì) 2、根据语境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2% 友情,是人生一笔 的储蓄。
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 ;是生病时的 ;是跌倒时的真诚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春风。 A 、受益匪浅 逆耳忠言 苦口良药 B、苦口良药 逆耳忠言 受益匪浅 C、逆耳忠言 受益匪浅 苦口良药 D、逆耳忠言 苦口良药 受益匪浅 3、下列作家作品配对有错误的一项是( )2% A、《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 B、《纸船》--谢婉莹--中国 C、《金色花》--泰戈尔--泰国 D、《绿色蝈蝈》--法布尔--法国 4、语文实践活动:某学校的一位老师,接到一份请他参加学术讨论会的通知,但他因病不能出席。
如果他给大会秘书处写信说明情况,比较得体的一句话是( )2% A 我因病不能参加这次大会,失去了一次学习良机,对此,深感内疚。 B 我因病无法前去参加大会,失去了一次与同行切磋学问的良机,对此深感遗憾。
C 我因病不能到会,失去了一次学习的绝好机会,对此深感不幸。 D 我因病无法参加这次会议,辜负了你们的美意,对此深感惭愧。
5、名著阅读题: ①有关《爱的教育》正确的一项是( )2% A、《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所作。 B、《爱的教育》原名《心》。
C、《爱的教育》书中不仅有主人公恩利科的日记,还有他的父母及老师讲的故事。 D、《爱的教育》中《意大利》一文父亲是要教育恩利科要勤俭节约的美德。
②写出下列一则寓言的寓意。3% 夏天,将至中午的时候,几个行人晒得很苦,看见一棵阔叶树,就走过去,躺在树荫底下休息。
他们仰望着阔叶树,彼此议论说:"这树不结果子,对人无用。"阔叶树回答说:"忘恩负义的人,你们正在享受我的恩惠,还说我不结果子,对人无用?" 寓意: 6、古诗文背诵默写题。
10% 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
② ,天光云影共徘徊。 ③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④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
⑤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⑥辛弃疾在 《西江月》中,运用嗅觉、听觉结合写农村夏夜美景的词句是: , 。
⑦《〈论语〉十则》中,表达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不亦君子乎? ⑧春节将至,调动你的积累,和大家分享一句完整的写"春"的诗句吧。 , 。
7、仿造划线的句子再续写一句。3% 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也许你无法拥有浩瀚的大海,但是你可以做清幽的小溪;也许 ;但是 。
只要你满怀信心,善于发现,你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二、文言文阅读15%(8-11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5% ①期日中( ) ②已去( ) ③引之:( ) ④友人惭( ) ⑤尊君在不( ) 9、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2%(标注两处) 过 中 不 至 太 丘 舍 去 去 后 乃 至。
10.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从" "和" " 两点对答反驳。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
4% 11、翻译下列的句子。4% 与儿女讲论文义。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三、现代文阅读29%(12-23题) (一)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16%) ①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老在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
A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铅笔画似的。哪里有一丝春天的踪迹?有一天,我却意外地从学生的课桌上,发现了第一抹春痕。
②我在静悄悄的教室里巡视,蓦然看见,一张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娇娇的扎着。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
我站在那里端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第一抹春色。
在寒风料峭的二月里,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呀,我捏起那一小撮纤细的草芽看了看,又插进桌面的裂缝里,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仰脸望着我,笑了。 ③这以后,稍一留意,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 )和( )了。
桌缝里,有一二截刚刚泛青或萌发芽苞的小树枝,还有三五朵小野花。B花朵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蜡笔上削下的碎屑。
想这些鲜艳的粉末,该是二月的风荡来的春天的水彩,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使用小手指将它们拾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教室里,被映上了暖暖的春意。 。
3.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课内的阅读,有答案的,人教版,急用
口技
一.“善口技者”描摹了哪三个响声情景?听众分别有什么反应?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 】的字词。
1.【会】宾客大宴。
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4.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三.课文中出现了多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把它们摘抄出来,并比较、体会它们的区别。
一1.表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2由醒入睡
3.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形。
文中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
一是“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此时,听众已经进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尚能自持。
二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稍稍”是“逐渐”“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说明听众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已融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难以自持。
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使听众仿佛置身于火场,不禁以假为真,完全进入口技表演所营造的生活情景之中而不能自持。
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1.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正赶上,恰好
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在座的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稍微
4.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
三
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
1.表示突然发生:忽 忽然
2.表示同时发生:一时
3.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俄而 少顷 未几
4.初一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题
阅读《伤仲永》,回答1~6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世隶耕 ②指物作诗立就 ③稍稍宾客其父 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我能判断出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余闻之/也久。 D.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用自己的话说说: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我的理解: 5.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我眼中的方父: 我最想对他说: 参考答案: 1.①属于;②完成;③以宾客之礼相待;④通“攀”,牵,引。
2. C(应为“余闻之也/久”) 3. ①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②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4. 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5. 是一个贪图小利、目光短浅的人;示例:一个人的天资再好,没有后天的教育,也是不能成才的(合情合理即可)。 《木兰诗》语段阅读题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③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⑤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为加点字注音。
(1)溅溅( )(2)胡骑( )(3)燕山( )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3)朔气传金柝 3.对句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按东西南北的顺序逐一去买B.操办急切而井然有序C.家人和木兰分头去买D.出征前的急切心情和紧张操办 4.①句照应前面的“___”;②~③句可用后面的“____”来概括。
5.对句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木兰想早日到达战场的急切心情B.描写征途遥远,表现不畏艰难的决心C.描写征途遥远,表现出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D.像飞一样渡过千山万水,表现了木兰欢快的心情 6.对句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北方苦寒,用战场的艰苦环境来衬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B.以写景来表现北方战场的环境气氛C.描写边塞阴森、凄凉的战场环境D.运用对偶写环境,衬托出战地生活的艰辛 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两句的含义是什么? 答: 8.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时,诗中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这跟表现木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 答: 9.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 ) A.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B.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 D.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参考答案 1.(l)jiān (2)jì(3)yān 2.(1)水流声(2)过(3)北方 3.B 4.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万里赴戎机,关山庭若飞 5.C 6.A 7.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8.写征途,渲染悲凉气氛,借以烘托木兰思念亲人的感情;写战地生活,渲染紧张森严的气氛,借以烘托木兰的豪情壮志。
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