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人文言文阅读答案(《聊斋志异中蛇人阅读及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1.《聊斋志异中蛇人阅读及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6题。

(18分)东郡某人,以弄蛇为业。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

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期年大青死,思补其缺,未暇遑也。

一夜寄宿山寺。 既明启笥,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

冥搜亟呼,迄无影兆。然每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以此故冀其自至。

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出门不远,闻丛薪杂草中寒率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

大喜,如获拱璧。息肩路隅,蛇亦顿止。

视其后,小蛇从焉。 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

小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

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

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更易。

缘二青驯,故未遽弃。又二三年,长三尺余。

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

既去,顷之复来,蜿蜒笥外,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蛇人悟曰:“得毋欲别小青也?”乃发笥,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

已而委蛇并去。 方意小青不还,俄而踽踽独来,径入笥卧。

由此随在物色,迄无佳者,而小青亦渐大不可弄。二青在山中数年,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

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

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

呼曰:“二青!”蛇顿止。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日状。

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

蛇人乃属小青曰:“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谓二青曰:“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

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 ”二蛇垂头,似相领受。

遽起,过处林木为之中分。蛇人伫立望之,不见乃去。

此后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异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圆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年大青死 期:满 B.二青亦渺 渺:渺小C.荷去教之旋折 荷:担、扛 D.祝而纵之 祝:祷告12。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东郡某人,以弄蛇为业 勿扰行人,以犯天谴B.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 因与交首吐舌C.而小青亦渐大不可弄 且怒而仇焉者D.蛇人乃祝小青曰 乃恋恋有故人之意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耍蛇人发现二青不见了之后,还是期待二青能够自己回来,因为以前也出现过二青自己跑掉后又回来的情况。

B.一般耍蛇人对蛇的要求很高,如果蛇太大太重了就要丢弃了,但因为这两条蛇特别机灵驯服,所以耍蛇人舍不得丢弃它们。C.二青在山中经常骚扰过路客人,耍蛇人听说后就让二青带走了小青,从此它们不要再惊扰行人,消失在山林中。

D.二青作为一条蛇尚且能够眷恋故人之情,听取主人的劝告,不再作恶,而很多人却常常恩将仇报,竟然还不如蛇这种动物。14.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3分)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圆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

小侣而所荐耶? (2)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参考答案:11.B【解析】渺:无影无踪。

12.B【解析】B项因,于是;A项,凭借/以致;C项,但是,却,表转折关系/表并列关系;D项,竟然/于是。13.D【解析】A,以前出现过的不是二青自己跑掉后的,而是耍蛇人有意为之;B,耍蛇人是因为二青特别机灵驯服,所以舍不得丢弃二青;C二青在山中经常骚扰过路客人,耍蛇人是恰巧路过而不是听说后有意去做。

14.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圆/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15.(1)耍蛇人轻轻地抚摸着二青说:“我还以为你跑掉了哩。 这个小家伙是你介绍来的吗?”(2)二青衔着食物喂它,这情形就像主人礼让客人选餐一样。

【解析】关键词:以……为……,逝,小侣,荐,哺,让。句式:省略句,反问句。

蛇人文言文阅读翻译,蛇人文言文翻译,捕蛇人文言文

2.《聊斋志异蛇人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7分)东郡某人,以弄蛇为业。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

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期年大青死。

一夜寄宿山寺,既明启笥(笥:箱笼),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 冥搜亟呼,迄无影兆。

然每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以此故冀其自至。

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出门不远,闻丛薪杂草中寒率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

大喜,如获拱璧。视其后,小蛇从焉。

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

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

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

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更易。缘二青驯,故未遽弃。

又二三年,长三尺余。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

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二青在山中数年,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

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

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呼曰:“二青!”蛇顿止。

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日状。 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

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蛇人乃祝小青曰:“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

谓二青曰:“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

二蛇垂头,似相领受。此后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

异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圜(如转圜:如同转动圆物那样简单)。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节)17、《聊斋志异》的作者是(1分)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A.二青亦渺( ) B.俾得自适,寻复返( )C.缘二青驯,故未遽弃( ) D.因而行旅相戒( )1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东郡某人,以弄蛇为业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子路……侍坐》)B.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琵琶行并序》)C.且怒而仇焉者 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左忠毅公逸事》)D.乃恋恋有故人之意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

《秋声赋》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

小侣而所荐耶?(2)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21、请结合文本的最后一段,简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3分)参考答案:17、蒲松龄(1分)18、A、没有影踪B、不久、一会儿C、立刻、马上D、告诫(4分)19、B项,于是;A项,凭借/因为;C项,表并列/可是,表转折;D项,竟然/就是。 (3分)20、(1)耍蛇人轻轻地抚摸着二青说:“我还以为你跑掉了哩。

这个小家伙是你介绍来的吗?” (得分点:省略句、逝、小侣、荐。)(3分)(2)有一天,耍蛇人来到淄邑东山间,用好东西喂二青吃,祝福完后便放走了二青。

(得分点:省略句、倒装句、祝。)(3分)21、作为动物的蛇,尚且能够眷恋故人之情,听取主人的劝告,不再作恶。

作者的写作意图,显然是在讽刺、抨击那些恩将仇报的小人,他们的行为竟然还不如蛇。(3分)。

人文,答案,阅读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8分)东?

【答案】【小题1】C【小题1】B【小题1】A【小题1】C【小题1】(1)因此,过往行人旅客相互告诫,无人敢走(二青常出没的)那条路。

(2)并且怒视而仇恨(他们)的人,不又在那(这)蛇之下了吗。【答案解析】【小题1】暴:突然。

【小题1】两个“之”都是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中前一个“以”是“认为”,而后一个“以”是“因为”。

C项中前一个“乃”是“才”表示承接,后一个“乃”是“就”。 D项前一个“而”表示修饰关系,后一个“而”是表示转折关系。

【小题1】②是说小青,④⑤是说二青和小青感情深厚。【小题1】是主人先认出了二青,叫了它的名字后,二青才认出了他。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关键词:戒、罔、且、焉、斯【参考译文】东郡某人,靠耍蛇卖艺为生。

这位耍蛇人曾养过两条很驯服的蛇,它们的皮肤都是青色的。 耍蛇人管那条大蛇叫大青,小蛇叫二青。

二青的额头上长有红点,尤其机灵驯服,盘旋起来,没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因此,耍蛇人喜爱它不同于其它蛇。

一年之后大青死掉了,耍蛇人想找一条蛇来替补,但一直没遇到合适的对象。有天晚上,耍蛇人寄宿在一座山寺中。

天亮后,他打开箱笼一看,发现二青不见了,蛇人后悔得要死。 他到处寻找,大声呼叫,一直不见二青的踪影。

但是(以前)每次遇到林深草茂的地方,耍蛇人常常要放二青出去,让它自由自在地活动一下,总是一会儿就自动回来。因为这个缘故,(还是)希望它(能)自动回来。

他坐在寺中苦苦等待,太阳已爬得老高了,蛇人也已经绝望了,就没精打采地走了。 可出寺门没几步路,听到错杂堆集的柴草中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停住脚步惊讶地看,原来是二青回来了。

耍蛇人非常高兴,好似得到了极为珍贵的大玉器一般。他赶忙放下担子歇在路边,这时二青也立刻停下来了,看它的后面有一条小蛇跟着。

耍蛇人轻轻地抚摸着二青说:“我还以为你跑掉了哩。 这个小家伙是你介绍来的吗?”他拿出食物喂二青,连小蛇一起喂。

小蛇虽未离开,但瑟瑟地蜷缩着身子,不敢吃食物。二青衔着食物喂它,这情形就像主人礼让客人进餐一样。

耍蛇人再次给小蛇喂食,小蛇才吃。吃完食后,它便随二青进入箱笼。

耍蛇人扛着箱笼回去,并开始驯教它屈折盘旋,很快合乎要求,跟二青已无多大差别。 耍蛇人于是叫它小青。

他带着它们四处奔走卖艺,获利不少。一般耍蛇人耍弄蛇,蛇的身长以二尺长为标准,太大就太重,就需要更换了。

因为二青特别驯服,所以耍蛇人没有立刻丢弃。这样又过去两三年光景,二青长到三尺多长,一睡下就把笼子挤满了,耍蛇人于是决意放它回归大自然。

有一天,他来到淄邑东山间,用好东西喂二青吃,祝福完后便放二青出笼。二青已经离去,一会又爬回来了,弯弯曲曲地盘在笼外。

耍蛇人对二青挥挥手,说:“你去吧!世上没有百年不散的筵席。你从此隐身大山谷中,来日必然能成为神龙。

这个小笼子你怎么可以久居呢?”二青这才走了。 耍蛇人目送着它离去。

过了一会儿,二青又返回来,耍蛇人赶它也不走,只见它用头触笼子,笼中的小青也把笼子震得直动。耍蛇人突然醒悟说:“莫非你是要与小青告别吗?”于是,他打开笼门,小青径直爬出来,于是二青和小青便亲昵地交首吐舌,好像互相在说告别的话。

不一会儿,两条蛇曲曲弯弯一起走了。耍蛇人以为小青也不会回来了,但一会儿小青很快就独自爬回来了,径直爬进笼里躺下。

此后,耍蛇人时时处处物色好蛇,但一直没有觅到。但小青渐渐长大,已不再适宜缠在身上献艺。

后来,他虽觅到一条小蛇,它也比较驯服,但始终不如小青好。 这时,小青已长得比小孩子手臂都粗了。

起先,二青在山中活动,打柴的人经常看到它。过了几年后,二青长到数尺长,身围有碗口粗。

它慢慢地发展到追逐过路人,因此,过往行人旅客互相告诫,无人敢走二青(常出没)的那条路。有一天,耍蛇人正好经过这里。

突然一条大蛇猛地爬出来,耍蛇人非常害怕而没命地奔跑,那大蛇在后面更加紧追不放,往后一看,已经将要追上了。但他观察它的头,发现上面有个非常明显的红点时,他才醒悟过来,原来它是二青。

耍蛇人放下担子,喊它:“二青,二青!”大蛇顿时停住了。它抬头看了耍蛇人很久,接着跳起身来绕在耍蛇人身上,就像以前盘旋卖艺一样。

耍蛇人意识到二青并没有恶意,只是它的躯体太重,他已经受不起它的缠绕,就扑倒在地上求它松开,于是二青也就放开了他。它转而用头触箱笼。

耍蛇人懂得它的意思,便打开笼子放出小青。二青小青相见后,马上像饴糖一样地交缠在一起,很久才慢慢松开。

耍蛇人于是叮嘱小青说:“我早就想和你告别,今天你总算找到伴侣了。 ”又对二青说:“它本来就是你引荐来的,还是托你把它领走吧。

我再嘱咐你一句话:深山大谷里并不缺少食物,你以后不要再惊扰行人,以免遭到天神的谴责。”两条蛇听了以后都低着头,好像是接受了他的劝告。

突然,它们扬起头,二青在前,小青在后,往山中爬去。它们所经过的地方,林木都为它们从中间分开。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蛇人东郡某甲,以弄蛇为业尝蓄驯蛇二,

【小题1】B【小题2】D【小题3】A【小题4】C【小题5】(1)(蛇人)听到柴草堆中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停住脚步惊讶地看,原来是二青回来了。

(关键词:趾、愕、顾、则)(4分)(2)因此,过往行人旅客相互告诫,无人敢走(二青常出没的)那条路。(关键词:渐、戒、罔)(3分)(3)并且怒视而仇恨(他们)的人,不又在那(这)蛇之下了吗。

(关键词语:且、焉、斯)解析:【小题1】决:决意。【小题2】D项,而:连词,表修饰关系。

A项,以:动词,认为/介词,因。B项,之: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

C项,乃:副词,才/副词,就。【小题3】②是说小青,④⑤是说二青和小青感情深厚【小题4】是主人先认出了二青,叫了它的名字后,一青才认出了他。

参考译文:东郡某人,靠耍蛇卖艺为生。这位耍蛇人曾养过两条很驯服的蛇,它们的皮肤都是青色的。

耍蛇人管那条大蛇叫大青,小蛇叫二青。二青的额头上长有红点,尤其机灵驯服,盘旋起来,没有不如人意的地方。

因此,耍蛇人喜爱它不同于其它蛇。一年之后大青死掉了,耍蛇人想找一条蛇来替补,但一直没遇到合适的对象。

有天晚上,耍蛇人寄宿在一厘山寺中。天亮后,他打开箱笼一看,发现二青也不见了,蛇人后悔得要死。

他到处寻找,大声呼叫,一直不见二青的踪影。但是(以前)每次遇到林深草茂的地方,耍蛇人常常要放二青出去,让它自由自在地活动一下,总是一会儿就自动回来。

因为这个缘故,希望它自动回来。他坐在寺中苦苦等待,太阳已爬得老高了,蛇人也已经绝望了,就没精打彩地走了。

可出寺门没几步路,听到错杂堆集的柴草中窸窸窣窣的声音,停住脚步惊讶地看,原来是自家的二青爬过来了。耍蛇人非常高兴,好似得到了极为珍贵的大玉器一般。

他赶忙放下担子歇在路边,这时二青也立刻停下来了,看它的后面有一条小蛇跟着。耍蛇人轻轻地抚摸着二青说:“我还以为你跑掉了哩。

这个小家伙是你介绍来的吗?”他拿出食物喂二青,连小蛇一起喂。小蛇虽未离开,但瑟瑟地蜷缩着身子,不敢吃食物。

二青衔着食物喂它,这情形就像主人礼让客人进餐一样。 耍蛇人再次给小蛇喂食,小蛇才吃。

吃完食后,它便随二青进入箱笼。耍蛇人扛着箱笼回去,并开始驯教它屈折盘旋,很快合乎要求,跟二青已无多大差别:耍蛇人于是叫它小青。

.他带着它们四处奔走卖艺,获利不少。一般对耍蛇人刷蛇,蛇的身长一般以二尺长为标准,太大就太重,因为二青特别驯服,所以耍蛇人没有立刻丢弃。

这样又过去两三年光景,二青长到三尺多长,一睡下就把笼子挤满了,耍蛇人于是决意放它回归大自然。有一天,他来到淄邑东山间,用好东西喂二青吃,祝福完后便放二青出笼。

二青已经离去,一会又爬回来了,弯弯曲曲地盘在笼外。耍蛇人对二青挥挥手,说:“你去吧!世上没有百年不散的筵席。

你从此隐身大山谷中,来日必然能成为神龙。这个小笼子你怎么可以久居呢?''二青才走了。

耍蛇人目送着它离去。过了一会儿,二青又返回来,耍蛇人赶它也不走,只见它用头触笼子,笼中的小青也把笼子震得直动。

耍蛇人突然醒悟说:“莫非你是要与小青告别吗?”于是,他打开笼门,小青径直爬出来,于是二青和小青便亲昵地交首吐舌,好像互相在说告别的话。 不一会儿,两条蛇曲曲弯弯一起走了。

耍蛇人以为小青也不会回来了,但一会儿小青很快就独自爬回来了,径直爬进笼里躺下。此后,耍蛇人时时处处物色好蛇,但一直没有觅到。

但小青渐渐长大,已不再适宜缠在身上献艺。后来,他虽觅到一条小蛇,它也比较驯服,但始终不如小青好。

这时,小青已长得比小孩子手臂都粗了。起先,二青在山中活动,打柴的人经常看到它。

过了几年后,二青长到数尺长,身围有碗口粗。它慢慢地发展到追逐过路人,因此,过往旅客互相告诫,不敢走二青所在的那条路。

有一天,耍蛇人正好经过这里。突然一条大蛇猛地爬出来,耍蛇人非常害怕而没命地奔跑,那大蛇在后面更加紧追不放,往后一看,已经将要追上了。

但他观察它的煞,发现上面有个非常明显的红点时,他才醒悟过来,原来它是二青。耍蛇人放下担子,喊它:“二青,二青!”大蛇顿时停住了。

它抬头看了耍蛇人很久,接着跳起身来绕在耍蛇人身上,就像以前盘旋卖艺一样。耍蛇人意识到二青并没有恶意,只是它的躯体太重,他已经受不起它的缠绕,就扑倒在地上求它松开,于是二青也就放开了他。

它转而用头触箱笼。耍蛇人懂得它的意思,便打开笼子放出小青。

二青小青相见后,马上像饴糖一样地交缠在一起,很久才慢慢松开。耍蛇人于是叮嘱小青说:“我早就想和你告别,今天你总算找到伴侣了。”

又对二青说:‘它本来就是你引荐来的,还是托你把它领走吧。我再嘱咐你一句话:“深山大谷里并不缺少食物,你以后不要再惊扰行人,以免遭到天神的谴责。

”两条蛇听了以后都低着头,好像是接受了他的劝告。突然,它们扬起头,二青在前,小青在后,往山中爬去。

它们所经过的地方,林木都为它们从中间分开。耍蛇人站在那里目送它们,直到看不见才离去。

从此以后,行人。

5.《聊斋志异》中《蛇人》的译文

原文 东郡某甲,以弄蛇为业。

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

蛇人爱之异于他蛇。期年大青死,思补其缺,未暇遑也。

一夜寄宿山寺。既明启笥,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

冥搜亟呼,迄无影兆。然每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以此故冀其自至。

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怏怏遂行。出门数武,闻丛薪错楚①中窸窣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

大喜,如获拱璧。息肩路隅,蛇亦顿止。

视其后,小蛇从焉。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

小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

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蛇人又饲之,乃食。

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

炫技四方,获利无算。 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更易。

缘二青驯,故未遽弃。又二三年,长三尺余,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

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既去,顷之复来,蜿蜒笥外。

蛇人挥曰:“去之!世无百年不散之筵。从此隐身大谷,必且为神龙,笥中何可以久居也?”蛇乃去。

蛇人目送之。已而复返,挥之不去,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

蛇人悟曰:“得毋欲别小青也?”乃发笥,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已而委蛇并去。

方意小青不还,俄而踽踽独来,竟入笥卧。由此随在物色,迄无佳者,而小青亦渐大不可弄。

后得一头亦颇驯,然终不如小青良。而小青粗于儿臂矣。

先是二青在山中,樵人多见之。又数年,长数尺,围如碗,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

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

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下担呼曰:“二青,二青!”蛇顿止。

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弄状,觉其意殊不恶,但躯巨重,不胜其绕,仆地呼祷,乃释之。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

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蛇人乃祝小青曰:“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

谓二青曰:“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

二蛇垂头,似相领受。遽起,大者前,小者后,过处林木为之中分。

蛇人伫立望之,不见乃去。此后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

异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圜②。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翻译 东郡某人,靠耍蛇卖艺为生。这位耍蛇人曾养过两条很驯服的蛇,它们的皮肤都是青色的。

耍蛇人管那条大蛇叫大青,小蛇叫二青。二青的额头上长有红点,尤其机灵驯服,盘旋起来,没有不如人意的地方。

因此,耍蛇人喜爱它不同于其它蛇。一年之后大青死掉了,耍蛇人想找一条蛇来替补,但一直没遇到合适的对象。

有天晚上,耍蛇人寄宿在一座山寺中。天亮后,他打开箱笼一看,发现二青也不见了,蛇人后悔得要死。

他到处寻找,大声呼叫,一直不见二青的踪影。但是(以前)每次遇到林深草茂的地方,耍蛇人常常要放二青出去,让它自由自在地活动一下,总是一会儿就自动回来。

因为这个缘故,希望它自动回来。他坐在寺中苦苦等待,太阳已爬得老高了,蛇人也已经绝望了,就没精打彩地走了。

可出寺门没几步路,听到错杂堆集的柴草中窸窸窣窣的声音,停住脚步惊讶地看,原来是自家的二青爬过来了。耍蛇人非常高兴,好似得到了极为珍贵的大玉器一般。

他赶忙放下担子歇在路边,这时二青也立刻停下来了,看它的后面有一条小蛇跟着。耍蛇人轻轻地抚摸着二青说:“我还以为你跑掉了哩。

这个小家伙是你介绍来的吗?”他拿出食物喂二青,连小蛇一起喂。小蛇虽未离开,但瑟瑟地蜷缩着身子,不敢吃食物。

二青衔着食物喂它,这情形就像主人礼让客人进餐一样。耍蛇人再次给小蛇喂食,小蛇才吃。

吃完食后,它便随二青进入箱笼。耍蛇人扛着箱笼回去,并开始驯教它屈折盘旋,很快合乎要求,跟二青已无多大差别。

耍蛇人于是叫它小青。他带着它们四处奔走卖艺,获利不少。

一般对耍蛇人刷蛇,蛇的身长一般以二尺长为标准,太大就太重,因为二青特别驯服,所以耍蛇人没有立刻丢弃。这样又过去两三年光景,二青长到三尺多长,一睡下就把笼子挤满了,耍蛇人于是决意放它回归大自然。

有一天,他来到淄邑东山间,用好东西喂二青吃,祝福完后便放二青出笼。二青已经离去,一会又爬回来了,弯弯曲曲地盘在笼外。

耍蛇人对二青挥挥手,说:“你去吧!世上没有百年不散的筵席。你从此隐身大山谷中,来日必然能成为神龙。

这个小笼子你怎么可以久居呢?”二青才走了。耍蛇人目送着它离去。

过了一会儿,二青又返回来,耍蛇人赶它也不走,只见它用头触笼子,笼中的小青也把笼子震得直动。耍蛇人突然醒悟说:“莫非你是要与小青告别吗?”于是,他打开笼门,小青径直爬出来,于是二青和小青便亲昵地交首吐舌,好像互相在说告别的话。

不一会儿,两条蛇曲曲弯弯一起走了。耍蛇人以为小。

6.2009年中考试题有文言文《捕蛇者说》带答案

历年有关中考《捕蛇者说》练习与答案1、《捕蛇者说》的作者是____朝的著名文学家_________,他的字是_____,他的作品收集在《____________》。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名,《捕蛇者说》的意思是 。唐宋八大家是指 、、、 、、、、。

2、给加点字注意啮( ) 腊( ) 挛( ) 踠( ) 瘘( ) 疠( ) 当( )其租入 嗣( ) 几( )死者数( )矣 莅( ) 蹙( ) 殚( ) 踣( ) 死者相藉( ) 曩( ) 隳( ) 恂( ) 缶( ) 谨食( )之 熙( ) 以俟( )夫( )3、阅读语段,回答问题: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足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1)、解释下列字词 a、质( ) b、章( ) c、以( )d、啮( ) e、得( )f、以为( )g、可以( )h、已( ) i、赋( ) j、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a.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b.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

d.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e.言之,貌若甚戚者。

4.问答题(1)文章开头从哪几方面写蛇之异? (2)为什么要写蛇之“毒”? (3)如此之毒(危险),永州的人为什么还要争着去做? (4)蒋氏的家况如何?说明什么?作者的反映如何?说明什么? 《捕蛇者说》练习2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类活用) 得而腊之以为饵: 殚其地之出: 竭其庐之入: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哀而生之乎: 汪然出涕( )乡邻之生日蹙( )谨食之( )安敢毒耶( )2、辨下列词的不同用法及意思而 黑质而白章: 得而腊之以为饵: 而吾以捕蛇独 恂恂而起 于 告于莅事者 吾祖死于是 积于今六十岁矣 苛政猛于虎 之 无御之者: 哀而生之乎: 言之 余悲之: 若毒之乎: 得而腊之 悍吏之来吾乡: 今以蒋氏观之: 毒 若毒之乎: 赋敛之毒: 以 以啮人: 以王命聚之: 以尽吾齿 腊之以为饵: 今以蒋氏观之: 吾以捕蛇独存: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焉 争奔走焉: 时而献焉: 犯死者二焉: 不复出焉: 赋 岁赋其二: 复若赋: 入 当其租入: 竭其庐之入: 岁 岁赋其二: 积于今六十岁矣: 甚 貌若甚戚者: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若 貌若甚戚者: 若毒之乎: 生 君将哀而生之乎: 而乡邻之生日蹙: 是 吾祖死于是 吾尝疑乎是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3、翻译句子(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2)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3)君将哀而生之乎? (4)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5)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6)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7)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4、填空 (1) 课文的中心句 表明作者写作动机的一句是(2).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通过记述蒋氏祖孙三代的遭遇,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3)、文中写蒋氏的自述,始终采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蒋氏从各个角度将捕蛇的不幸和赋税带来的不幸加以对比:以他“捕蛇独存”和乡邻“___________”相对比;以他“_______________ ”和乡邻的“鸡狗不得宁”相对比;以他的“一岁之犯死者二”和乡邻“____________ ”相对比;以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乡邻的“先死”说明捕蛇的不幸。

(4)、蒋氏用对比的方法回答作者向他提出的问题,具体说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请用原文回答:回顾过去,六十年以来,乡邻的情况怎样,而蒋氏的情况怎样:从现在的情况看,乡邻们的情况怎样,而蒋氏的情况怎样:(5)、从《捕蛇者说》全文看,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毒蛇之害衬托 用乡邻的生活之苦与捕蛇者的生活的“乐”对比突出 的主题 5. 阅读《捕蛇者说》3——5节。

1.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A而乡邻之生日蹙 B退而甘食其土之有然后知生于忧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C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D向吾不为斯役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寻向所志 (《桃花源记E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而吾以捕蛇独存2.“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中的“是”指的是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柳宗元虽然被贬永州,但他依然关心百姓的疾苦,同情百姓的遭遇;虽然他有职而无权,但依然积极寻求帮助百姓之法。

文中哪些语句能透露这些背景信息?请摘录。【答】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选文第二段中“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这句子中的“是”和“之”这两个代词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6.选文第一段写了蒋氏血泪陈述,通过哪几方面的对比,表明了蒋氏对于捕蛇的差役怎样的看法?作者通过蒋氏的悲痛的哭诉,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对比:① 以。

7.文言文整篇翻译蛇人渺是什么意思

东郡的某人,以耍蛇戏为生。他曾经训养了两条蛇,都是青色的,他管那条大的叫大青,小的叫二青。二青的前额上长着红点,尤其灵巧驯服,指挥它左右盘旋,表演动作,没有不如人意的。因此,耍蛇人十分宠爱它,和对待其他的蛇不一样。

过了一年,大青死了,耍蛇人想再找一条来补上这个空缺,但一直没有顾得上。一天夜里,他借住在一座山寺里。天亮后,他打开竹箱一看,二青也不见了。耍蛇人懊丧恼恨得要死,苦苦地搜寻,高声地呼叫,却找不到任何踪影迹象。在先前的时候,每到了茂密的树林、繁盛的草丛,他就把蛇放出去,等它们自由自在遛过一番之后,不久自己就又回来了。由于这个原因,耍蛇人这次还希望它自己能够回来,于是就坐着等待。直到太阳升得很高,他自己也绝望了,就怏怏不乐地离开了。出门刚走了几步,他忽然听见杂乱的草木丛中,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响声。他停下脚步惊奇地一看,正是二青回来了。耍蛇人很高兴,就像得到了珍贵的宝玉似的。他放下肩上的担子,站在了路边,蛇也跟着停了下来。再一看它后面,还随从着一条小蛇。耍蛇人抚摸着二青说:“我还以为你跑了呢,这条小蛇是你给我领来的吗?”他边说边拿出蛇食喂二青,同时也喂给小蛇吃。小蛇虽然不离开,但还是缩着身子不敢吃,二青就用嘴含着食物喂它,好像主人请客人吃东西似的。耍蛇人再次喂食,小蛇才吃了。吃完,小蛇跟着二青都进了竹箱里。耍蛇人把它挑去进行训练,小蛇盘旋弯曲时都很合乎要求,与二青没什么差别,耍蛇人于是给它取名叫小青。耍蛇人带着它们到处表演献技,赚了不少钱。

一般来说,耍蛇人耍弄的蛇,二尺以下的比较合适,再大就太重了,就要更换。二青虽然超过了二尺,但因为它驯服,所以耍蛇人没有马上就扔掉它。又过了两三年,二青身长已经三尺多了,它一躺进去竹箱就满了,耍蛇人于是决心放掉它。有一天,他走到淄川县的东山里,拿出最好的食物喂二青,对它祝愿一番后放它离去。二青走了以后,过了一会儿却又回来了,蜿蜒爬绕在竹箱外边。耍蛇人挥手驱赶它说:“走吧,世界上没有百年不散的筵席。你从此在深山大谷里藏身,将来必定会成为神龙,竹箱子里怎么可以久住呢?”二青这才离去。耍蛇人目送他远去。过了一会儿,二青却又回来了,耍蛇人用手驱赶它,它也不走,只是用头不断地碰竹箱。小青也在里面不安地窜动。耍蛇人忽然明白过来了,说:“你是不是要和小青告别呀?”就打开了竹箱。小青一下子蹿了出来,二青与它头颈相交,频频吐舌,好像在互相嘱咐说话。过了不久,两条蛇竟然扭扭曲曲地一起走了。耍蛇人正在想小青不会回来了,一会儿,小青却又独自回来,爬进竹箱里卧下了。从此耍蛇人随时都在物色新蛇,可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小青也已渐渐长大,不便于表演了。后来,耍蛇人又找到一条蛇,也很驯服,但到底不如小青出色。可是这时小青已经粗得像小孩的胳臂了。

在此之前,二青在山中,不少打柴人曾经见过它。又过了几年,二青长成好几尺长,有碗口那么粗,渐渐地出来追赶起了人。因此行人旅客们都相互告诫,不敢经过它出没的那条路。有一天,耍蛇人经过那地方,一条大蛇像狂风一样地猛蹿了出来,耍蛇人大为惊恐,拔腿就跑,那蛇追得更急了。他回头一看已经快追上来了,忽然发现蛇头上有明显的红点,这才明白这蛇就是二青。他放下担子呼叫道:“二青,二青!”那蛇顿时停下来,昂起头来呆了很久,就纵身一扑,缠绕在了耍蛇人身上,就像以前表演蛇戏时的样子。耍蛇人觉得它倒没什么恶意,只是躯干又大又沉,自己经不住它这么缠来绕去,

就倒在地上呼叫央求起来,二青于是放开了他,又用头去碰撞竹箱。耍蛇人明白了它的意思,打开竹箱放出了小青。两条蛇一相见,立即紧紧交缠在一块儿,盘绕得像用蜜糖粘在一起似的,很久才分开。耍蛇人于是对小青祝愿说:“我早就想和你告别了,如今你可有伴儿了。”又对二青说:“小青原本就是你引来的,你还可以把它带走。我再嘱咐你一句话:深山里面不缺你的吃喝,你不要惊扰过往的行人,以免惹怒了上天受到惩罚。”两条蛇垂着头,好像接受了他的劝告。忽然蹿开离去,大的在前面走,小的在后面走,所过之处,树木草丛都被它们从中间分开,向两边倒伏。耍蛇人站立在那里望着它们,直到看不见了才离开。从此以后,行人经过那一带又恢复了往常的安宁,也不知道那两条蛇到哪里去了。

异史氏说:蛇,只是个蠢丑的爬行动物,也还恋恋不舍地有故人之情,而且听到劝告就会迅速地接受。我唯独奇怪的是有些看起来人模人样的家伙,对十年亲密来往的好朋友,对几代都蒙受人家恩德的恩主,动不动就想落井下石地进行陷害。又有一些人对别人良药苦口的劝告,毫不理会,而且还怒气冲冲地把人家当作仇人相待,这不是连那蛇还不如吗?

蛇人文言文阅读答案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